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艰难需隐逸

推棺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艰难需隐逸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08:20 来源:笔趣阁

王士肃如何都没想到,李秘竟是让他帮忙寻找吕坤吕叔简!

虽然王士肃是个浪荡二世祖,并未承袭父荫,在guan chang上有所作为,但他对guan chang消息并非一无所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早初妖书案闹得京师动荡满城风雨,天下皆知,他又岂会充耳不闻?

眼下人人避只有恐不及,李秘竟然还想着要找吕坤!

再者说了,他实在想不明白,李秘这么个小捕快,为何要找吕坤,这里头到底有些甚么牵扯,万一把他也拉进去,只怕要给父亲王世贞惹来da ma烦!

李秘自然看得出王士肃的顾虑,此时朝王士肃道:“你且安心帮我找到他便是,我与吕大人有些私事要商量,不会把你老王家牵扯进去的。”

王士肃到底是不愿再与李秘有任何的瓜葛,李秘早先前来拜访,父亲王世贞回头便找他寻根究底,王士肃也算厚道,并未否认李秘对他们有过救命之恩。

事实上李秘对当夜黄绫驿里头的人,都有着救命之恩,若没有李秘,那夜的事情还不知该如何收场,也全亏得李秘让他王士肃坐镇中枢,左右调度,这才平息了事件。

所以他并未否认李秘对他的恩情,既然认下了这份人情,他王士肃自然是要偿还清楚的。

虽然他是个浪荡浮夸的纨绔衙内,但到底是恩怨分明之人,而且似他这等高傲之人,又如何能忍受赖着人情不还?

若换做别个地方,或许他王士肃真没甚么法子,可在这金陵地方,他还真有那么三五分手段,想要找到吕坤的藏身之处,也不过三日五日罢了。

念及此处,王士肃终于还是朝李秘应承道:“你回去等消息吧,只是有一点我必须警告你,若牵连到我父亲,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李秘也松了一口气,朝王士肃道:“说得好像你以前就认人一样,此事了结,你我便互不相干,只希望往后能够一笑泯恩仇罢了。”

王士肃听得一笑泯恩仇,难免有些苦笑,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他本想帮范重贤吴白芷出气,只是眼下他竟然发自内心地惧怕李秘,对于他而言,这是从所未有过的一种感受。

打小他便锦衣玉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便是治学严谨的父亲,也未能让他感到惧怕,可遇到李秘之后,他却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今番将李秘的事情应承下来,大半也是因为不愿再与李秘有任何牵扯,而不是为了感恩或者是帮忙。

李秘自然清楚这一点,只是他也没想到,咬厄玛奴耳那一口,竟然能够带来如此巨大的震慑作用,王士肃只是个旁观者,都已经吓到了这等地步,厄玛奴耳作为亲历者,还不知道该如何惧怕他李秘呢。

离了王士肃之后,李秘便与张黄庭回到茶厅来,此时利玛窦正与王世贞、王弘诲品茗闲谈,李秘也不好贸然进去打扰,便带着张黄庭率先回到了府衙来等候。

这才刚坐下,张孙绳便让人来请,李秘便到内宅来拜见这位府尹大人。

到了应天府,李秘才真切感受到,张孙绳这样的三品大员,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威严与震慑。

与南京六部官员不同,应天府尹掌控着整个金陵的日常事务,这是个极其有分量的官职,许多名臣乃至于宰辅,都曾经担任过应天府尹。

便是王世贞和王弘诲,往后也是要经历应天府尹这一履历的,只是眼下,却让张孙绳先坐了这把交椅。

虽然在黄绫驿之时,李秘推了张孙绳一把,救了他一命,可到了这应天府来,李秘对张孙绳反而毕恭毕敬,甚至从不在人前表露出任何的亲近感,这也让张孙绳感到非常的满意。

他是真想提拔李秘,但李秘的出身太过卑贱,即便他是应天府尹,也有些难办。

诚如前番所论,大明官制已经非常成熟,科举kao shi成了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没有参加科举kao shi,想要进入guan chang或许不难,但想要在guan chang上爬高走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大明,想要做官,科举kao shi是最正经也是最受尊敬的一条路子,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门路,只不过都算不得正当门路,起码在官员们看来,是不太正经的。

这其一嘛,便是通过恩荫入仕,如果你考不上,但父辈是做大官的,或者祖上有大功劳,拥有可以承袭的恩荫,那么你便可以凭借父辈的功劳,寻个小官或者没有实权的闲散官职,这也算是朝廷对有功之臣的抚恤和恩养。

在大明中后期,恩荫入仕也非常的受追捧,因为正经科考需要十年寒窗,甚至有些人考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高中。

当然了,有些人考上秀才之后,发现自己再没办法更上一层楼了,便放弃了继续kao shi,而选择充当幕僚师爷,给官员们出谋划策或者协助处理政务等等。

也有一些一边做师爷,一边温书kao shi的。

而秀才往上一层,当你考中了举人,便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需要长时间候缺,也就是等官员被罢免或者挂掉,你才能补上,而且官职绝不会高,能做个县丞主簿之类的已经是万幸了。

有些人之所以当师爷或者幕僚门客,也是奔着恩荫这条路子去的。

这个恩荫是有名额的,但这个名额不一定要给自家的子孙,打个比方,王世贞如果是个平民,想推儿子一把,让王士肃当个闲散官员,便找到王弘诲,虽然两家没什么血缘亲情,但都姓王,王弘诲只消说王士肃是自家宗亲后辈之类的,便能够让王士肃享受他的恩荫名额了。

这个恩荫名额早先确实是为了照顾用功之臣的家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种子,但事实上这些有功之臣,大多在朝堂上拥有着巨大的人脉关系和能力,不需要恩荫名额,也能够让自家子孙走上仕途。

如此一来,恩荫名额也就变成了其他人想要进入guan chang所追求的一条热门路子了。

张孙绳早先在云南担任左布政使,他已经是朝廷三品大员,按说是有恩荫名额的,但想让他把名额送给李秘,是不太可能的。

李秘连秀才都不是,即便承袭恩荫名额,也只能往军方的路子走,可张孙绳是个文官,李秘做个军方的闲散小官儿,非但浪费他的才华,往后也没甚么出头的机会。

除了恩荫之外,想要当官,也可以通过捐官,也就是花钱买个国子监的监生身份,而后再候缺补官,有了监生的身份,再花钱打点活络,自然也就能当官了。

李秘不是图慕虚名之人,而且他一清二白,也没那么多钱捐官,即便有钱,他也不会捐。

除开这些,剩下便只有举荐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这个举荐也有点“官官相护”的意思,比如张孙绳认为某人有大才,便举荐他出来当个官员。

不过被举荐者通常都是有着大名声,却没有考取功名的,似柳永这样的人物,在民间有着莫大名声,被官员举荐,而后成为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在guan chang上被人欺负得头都抬不起来,最终郁郁而终,结果也是很难看。

历史上被举荐做官的名人不少,但能做成好官大官,甚至落个好下场的,都是少之又少。

而且大明的举荐很多时候局限于官员举荐官员,也就是说,这官员本来只是个刑部员外郎,但我觉得他能力出众,在刑部太可惜了,就举荐他去其他衙门做个更大一点的官职。

为了给李秘谋个出身,张孙绳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但到头来他却发现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他堂堂三品大员,竟然无法为李秘挣回一个正经些的官职!

一来他与李秘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二来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是应天府尹,李秘却是吴县捕快,若想提拔李秘,张孙绳应该借着私人关系,让简定雍或者陈和光来操持这件事,这是最为稳妥的。

可他毕竟是从云南回来的,贸然与陈和光等地方官员私下授受,难免要落人口实,即便陈和光等人痛快答应,他也不敢提这个。

再者,他希望能亲自给予李秘这份人情,因为他自认有识人之明,李秘绝非池中之物,这个人情他想亲自卖给李秘,否则也不必费那么大心思,让李秘押解浅草薰到应天府。

若把李秘留在应天府,那是相当简单的一件事,以他的能量,随便给李秘安排个甚么职位都不是问题。

那些个未入流的胥吏,从九品正九品的各库大使,课税方面的流吏杂员,乃至于按院州府照磨所的照磨或者司狱之类的,都是可以的。

只是当他向李秘说起之时,李秘却摇头婉拒,他并不想来金陵,只是想留在su zhou府,这倒是让张孙绳感到有些惋惜,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南京是大明的南直隶,此时北京都不如南京,南直隶可以说仍旧是整个大明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虽然su zhou府也是繁华重镇,但又如何能与南直隶相提并论?

然而李秘仿佛铁了心要留在su zhou府,张孙绳也不好多劝,毕竟自己是三品大员,李秘算是“不识抬举”,他也总不能强人所难。

爱才归爱才,可也没到一个三品大员要求着一个捕快的程度,张孙绳提拔李秘,爱才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李秘抓到了厄玛奴耳,追回了耶稣会失窃的赃物。

李秘身份卑微,朝廷无法给予更大的嘉奖,张孙绳便想着自家找补一二,眼下他该做的也都做了,往后问心无愧,受领这份功劳便是了。

李秘也没觉得如何可惜,早先他是对guan chang不感兴趣,甚至对guan chang斗争有些畏难心理。

可如今他已经深刻体会到,想要成为大明第一神探,光有脑子是不行的,还要有锤子,这锤子便是手里头的权柄,所以如果有机会,无论是恩荫、举荐还是捐官,他都想尝试着往上爬一爬,只是应天府绝不是个好选择罢了。

婉拒了张孙绳之后,李秘又过了三两日清闲的日子,与张黄庭练练刀法,带着秋冬丫头到金陵城四处逛逛,当然了,也没敢去秦淮河体验人生。

到了第四日的早上,王士肃终于派人送来了消息,找到吕坤的藏身之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