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七十一章 情势突变回程急

推棺 第七十一章 情势突变回程急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08:20 来源:笔趣阁

李秘和吴惟忠正要往杭州府去,到张家走一趟,李秘惹了范重贤也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这纨绔子竟然把自家老子,布政使司的范荣宽给搬了出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范荣宽虽然与吴惟忠言笑晏晏,但若你掉以轻心,只怕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范荣宽提出让李秘协助查案,也并不是甚么值得意外的事情,因为古时官场办差,都有比限,也就是说,都有时间约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第一次罚银子,第二次打屁股,惩处也是越来越严厉。

岂不见古代经常会出现一些冤假错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比限的制度。

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官吏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古时的刑侦技术又落后,无法获取更多的客观证据,但古时办案却充满了主观性,而且口供为王。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口供,只要有人认罪,即便没有找到证据,也足以进行判决。

所以这些个官吏们为了完成任务,自然就会制造一些冤假错案,偏生这种冤假错案的制造成本也是极低的。

古时罪犯的案子也需要层层上报,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审视,最终才能定案。

而且判决死刑的权利并不在地方,县官只有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能自行决断,故意伤人或者其他大案要案,需要按察提刑使司来决断,甚至于三司会审,到了刑部才能核定死刑。

古时交通部便利,信息传递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所以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或者不定期,对死刑进行集中处决,这个时间段一般会放在秋天,所以也叫做秋决,百姓们俗称秋后问斩。

也就是说,地方牢房里头,会关着很多等待审判的犯人,官吏们只需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一桩罪名也是死,两桩三桩十八桩也都同样是死,冒名顶替一下又如何?

这也只是其中一种情形,许多冤假错案都是官吏一手制造出来的,为的就是避免这个比限。

范荣宽让李秘协助调查,分明是看不起李秘的本事,若李秘查不出案子来,即便他是外地捕快,只是协助调查,而并非此案主理,吴惟忠脸上也挂不住,让李秘当众出出丑,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再说了,范荣宽的主要目的还是阻止他们去杭州,只有让李秘继续留在嘉兴府,他才能好好整治这个大言不惭的下作人,若李秘跑到杭州去,又有吴惟忠跟着,他还如何给儿子出气?

吴惟忠自然知道范荣宽的打算,也知道李秘只是个捕快,而范荣宽是布政使,李秘想要拒绝也不成,但李秘是自家徒弟,他这个当师父的,又岂能不回护徒弟?

“贤弟说笑了,他一个小小捕快,又能做些甚么,能惊动贤弟这个藩台的,都是大案要案,自有理刑馆和提刑司来操持,若连这两个衙门都处置不了,李秘又能做些什么?”

吴惟忠说得合情合理,算是把路子给堵死了,然而范荣宽却呵呵一笑道。

“吴贤兄只怕还不知道你这徒儿的本事,他在苏州府眼下可是炙手可热,接连破了凶案不说,还拔了萝卜带出泥,牵出了倭寇细作,苏州城风起云涌,可都是你这位宝贝徒弟的杰作...”

范荣宽如此一说,李秘不由惊诧,因为昨天他才撞破范重贤与吴白芷,仅仅只是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范家竟然就把自己调查了个底朝天?

即便范荣宽是布政使司衙门的长官,也不可能如此神速,毕竟嘉兴府距离苏州府有着地理上的隔阂,即便走水路,没个三五天,也走不了一个来回,除非插了翅膀,否则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查到李秘的底细!

吴惟忠看着李秘的脸色,自然也想到了这一茬,李秘不好说话,眼下也只有他来出面。

“贤弟又是如何得知这些事情?”

范荣宽呵呵一笑,抿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也实不相瞒,这桩大案发生在苏州府边界上,苏州府与嘉兴府的人都汇聚到了一处,群策群力,早些时候便有人过来报信,也是恰逢其会,报信的捕头就住在府衙里头,一问也就清楚了...”

“哦对了,那捕头是苏州府四衙的铁捕,对李秘贤侄可是推崇备至呢...”

范荣宽如此一说,李秘也是吃了一惊,因为苏州府和吴县的弟兄们,不是在追查倭寇入侵一案么?

不过想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倭寇的活动区域就在这一块,这里便是倭寇重灾区,而且军报便是金山卫和吴淞所以及海宁卫发出来的,地理位置上自然很容易碰头。

苏州府毕竟是外出公干,没有大本营的支持,寻求嘉兴府的援助也是情理之中,可到底是甚么样的大案,竟然惊动了两地的官服,要一同办案?

李秘也知道范荣宽想要阻止他和吴惟忠去杭州,想要把他留下来,好让儿子报复自己,出一口恶气。

如今范荣宽可不仅仅只是阻挠他们的杭州之行,甚至是将他们往苏州府方面拉回去!

即便如此,牵扯到倭寇一案,苏州府的弟兄们又都在,李秘只怕也去不成杭州,这案子干系重大,自己也真想去看一眼。

吴惟忠早听李秘说过自己的经历,虽然李秘说得低调谦逊,但他还是知道李秘的本事,所以对范荣宽的言语,倒也没太多意外。

于是他便朝李秘问道:“既然牵扯到苏州府,便是你的职责所在,不过你到底是来嘉兴公干的,可回也可不回,你自己说吧。”

吴惟忠说的也老实坦诚,李秘即便不回去,也是合理的,但不回去,却又不和情,事已至此,他也想看看李秘到底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虽然明知道范家父子会伺机报复,但李秘心挂着倭寇的案子,也没有太多犹豫,便朝范荣宽道。

“承蒙藩台大人如此看起,又是苏州府弟兄们的麻烦,李秘自是义不容辞...”

李秘如此一说,范家父子和吴惟忠竟然都松了一口气。

范家父子也就罢了,他们是想留下李秘,好生整治,不让李秘跑路到杭州去,今番得逞,自是欢喜,可吴惟忠又为何欣喜?

李秘看着吴惟忠,后者脸上也露出少见的微笑来,李秘心里也是清楚了。

这位师父虽然对自己倾囊相传,但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真本性,若李秘丢下这个案子而逃到杭州府去,只怕吴惟忠也不会看得起他李秘了。

李秘已经开口,范荣宽也就坦然了,朝李秘道:“既然贤侄答应了,咱们这便出发吧,所谓案情若火情,也是怠慢不得的。”

吴惟忠也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便出发吧,老夫是这里的军门,事关倭寇,老夫过去看看,不算违规背矩吧?”

范荣宽也知道吴惟忠担心李秘被报复,但他却并不在意,朝吴惟忠道。

“贤兄说的哪里话,贤兄如此关心地方,乃是百姓之福,也是我诸多同僚之福,吾等自是欢迎至极的。”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了余地,李秘和吴惟忠早就收拾好了行囊,也不需要多准备甚么。

吴惟忠也没有忘记许诺过李秘的事情,临行前让人把丫鬟秋冬给叫了过来,朝她说道。

“老夫已经认了李秘当徒弟,他身边也没个伺候的奴婢,往后你便跟着他吧。”

自打李秘将她的奴婢铜牌摘下来之后,她心中既是激动兴奋又是忐忑不安。

她偷听了吴惟忠和李秘的对话,知道吴惟忠将李秘当成养子一般来善待,李秘也是个不凡之人,他摘下自己的铜牌,说不定只是好玩,可也说不定是为了给她一些自由。

但十几岁的她已经当了七八年奴婢,如何都不敢想象是后面那种可能,眼下却竟然成真了!

秋冬赶忙跪下给吴惟忠行礼,却是掩盖不住脸上的欢喜。

吴惟忠只是摆了摆手,许是想起了女儿来,叹了一声道:“都是女大不中留,一个个都想着往外跑了...”

李秘也不好说甚么,只是在一旁微笑,还暗中朝秋冬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说,呐,我说话算话,往后你可算是摆脱这个地方了。

李秘不是封建主子,不会养下人,更不会欺负下人,至于秋冬能否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只能靠她往后的表现了。

出发在即,范荣宽父子也回家准备,而后才与吴惟忠碰头汇合,一道出发。

李秘也趁着这个空当,回去了一趟,让吕崇宁自己去杭州张家,自己则带着理刑馆那三名铁捕,准备到吴惟忠这里来。

这些人也是惊得瞠目结舌,李秘这才出去了一天一夜,回来的时候就成了海宁卫大佬,抗倭名将,指挥使吴惟忠的徒弟了?

李秘此时才想起,一同前来办私事的青雀儿并未见面,不由问了起来。

那三名铁捕说,李秘出去不久之后,青雀儿也出去办事去了,眼下都还未回来。

李秘心想,青雀儿是自家兄弟,虽然聪明伶俐,但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便给吕崇宁叮嘱道。

“青雀儿到底年纪还小,劳烦吕兄迟些再启程,权且等他一等,若他事情办完了,便让他到指挥使司衙门寻我,我带他回苏州,若赶不上,劳烦吕兄带他去杭州,权当是游玩一番,往后再一并把他带回去。”

李秘对吕家有大恩,吕崇宁自是感激不尽,这大恩无以为报,小事更是不在话下,当即应允了下来,李秘这才放心地往指挥使司衙门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