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后查案无的矢

推棺 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后查案无的矢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08 来源:笔趣阁

“疯狗御史”的新官大火还在烧着,叶向高和朱庚鼎力支持,皇帝陛下又有默许,东厂内厂锦衣卫倾巢而出,试问何人敢说半个不字?

李秘今番无异于给大明朝廷刮骨疗毒,也是大快人心,虽说官场上人人自危,但民间却是拍手叫好。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尤其是吕坤等大儒的宣扬之下,文人们联合不少民间之人,纷纷给李秘献上万民伞,李秘的声望也是一时无两。

这种氛围无疑是一种助燃剂,不过李秘也并非毫无节制,无论东厂内厂还是锦衣卫,那都是双刃剑,使用过度的话,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虽然如今的东厂督主和内厂提督,是王安和陈矩,这两位可都是大明历史上比较罕见,拥有着不少好评的宦官,再加上大太监田义坐镇,所有也就不必担心缉事厂会伤及无辜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大明终其一朝,宦官都从未退出过政治舞台,大明朝的宦官是一个比一个烂,凭什么好的都让李秘给撞着了?

其实这也并非李秘运气好,试想一番,若不是李秘一直压着魏忠贤,无论是田义王安还是陈矩,他们还能如此稳如泰山?怕不是早就让魏忠贤给踢出内宫去了。

再者说了,郑贵妃与福王朱常洵本就居心不良,内宫里头也是明争暗斗,太监们各为其主,像田义等人这般一条心忠于皇帝的,其实并没有太多,在这种斗争环境下,试问谁的双手能干净?

只是说他们相对其他太监而言,无论眼光还是格局,都比较高大一些,没有做出只顾私利而忘乎大义的事情来罢了。

若没有李秘压着,哪来这么多的好太监?

不过无论王安田义还是陈矩,在历史上的风评确实不错,但话说回来,史料不可尽信,到底好不好,也无从得知。

咱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追求对错,甚至很多时候无法还原真相,我们研究历史说到底还是为了以史为鉴,能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推动后世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那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你一根筋在那里研究历史原貌,还原历史真相,研究出来了又有何用?

闲话也休提,只说疯狗御史在这厢扫荡朝堂,刮骨疗毒挖出的大洞,总需要新鲜血肉来填补。

沈鲤在背后坐镇,面上有叶向高和李廷机,倒也发掘出不少人才来。

不过朝堂并非简单透明的地方,每个官职都至关重要,并不是说官职太低,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大明官制绝对是世界历史上最睿智,最充满智慧的封建官场制度,比如六科给事中这样的官职,那是位低权重,若不是心中拥有大信仰,矢志不渝为国为民的人,那都不屑去做这样的官的。

所以无论大小官职,都显得极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吏部,因为天官是为了选官设置的,吏部是管官的官,无论是李秘还是叶向高,都没有放松吏部的掌控。

另外一个就是礼部,不少人认为礼部并没甚么卵用,户部管钱,兵部管兵,工部制造,各司都有看头,唯独礼部是个清水衙门,根本没人在意。

起初李秘也是这般想法,可真正接触了官场,才知道礼部其实才是最要紧的一个部司衙门。

凡事都将名正言顺,这个名到底是谁来定,才能叫做正?

没错,制定这些的,正是礼部!

甚至于朱常洛能够当上东宫太子,也都是因为礼部一直在支持,沈鲤叶向高等人,只要登上高位,入阁为辅臣的,还没有哪个能绕过礼部!

因为礼部一直支持朱常洛,朱常洵也无法安插人手进来,他在户部倒是有不少亲信,眼下却是将手伸到了兵部!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可就麻烦多了。

虽说兵部并不直接统兵,明朝军事很多时候都是五军都督府在掌控,所谓兵部,很多时候都是在制定大战略和提供后勤,管理军务等等,实际的调兵打仗都需要经过五军都督府。

可但凡涉及到兵部,那就极能说明问题了,更何况朱常洵一直在亲近禁卫军的人物,这可是玩火的危险信号!

当然了,朱常洵也不可能自己出面,这些都是李秘通过内厂和东厂番子了解到的秘密情报,只是先留个心眼,以免出现无法控制的状况罢了。

朝局安稳下来,按说人人都应该感到高兴,若说有人不高兴,那只能是朱常洵。

因为只有朝堂出现突发状况,才能借机废掉太子,他才有出头之日,若朝局稳定,国势上扬,人人安乐,他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李秘起初也有点不太理解,按说郑贵妃受尽宠爱,朱常洵也同样如此,朱翊钧在洛阳为他建造王府,花费的银子如山似海,他不乐意去洛阳过日子,便留在北京,并未让他之藩。

即便不当太子,往后不当皇帝,当个逍遥王爷,也未尝不可,为何就一定要争这个太子?

不过如今李秘算是有些理解了。

朱常洛的特殊出身,确实有些不太好看,而且多年来一直受到冷落,若不是李秘的介入,王恭妃和朱常洛只怕还畏畏缩缩躲在冷宫之中,整日提心吊胆过日子。

既然皇帝全心全意地宠爱郑贵妃和他朱常洵,为何偌大的家业一定要传给朱常洛,就为了守着一个可笑的祖训?

理解归理解,但如今的李秘已经看得很清楚,朱常洵与朱常洛的个人能力且先不说,若朱常洵当皇帝,对这个帝国更加有利,李秘也可以抛开个人恩怨,让朱常洵来当这个皇帝。

可如今的形势之下,朱常洛入主东宫这些年来,没有大差小错,在王弘诲和吕坤等人的辅佐之下,反而做得有声有色,展现出了一代英主的气度来。

郑贵妃这边固然势力庞大,国舅郑承恩等人也都将势力的触角延伸到了南京朝廷那边去,朝中也不乏很多想要铤而走险的官员支持。

但想要打破朱常洛营造出来的格局,只能带来混乱和灾难,李秘是如何都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疯狗御史如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秘也不好去拜访朱常洛或者朱常洵,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惹来过度解读,所以李秘平日很少抛头露面,一旦出动,可就有人要遭殃了。

然而今日,李秘到底是要悄悄出门了。

因为他让内厂密探调查的事情,终于还是有了眉目!

经历了辽东以东的风雪暴,北京城年后的小雪,李秘也就没如何放在眼里了。

李秘带上索长生等人,在内厂探子的引领下,很快来到了西郊的一处坡地上。

坡地上已经搭建了遮风挡雪的棚子,内厂番子警戒着,依稀能够看到棚子内翻刨出来的新鲜泥土。

身为太医院的院正,陆济的墓显得实在太过寒碜,虽然是被皇帝下令砍头的,但好歹还有人收尸,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可他连墓碑都没有!

见得此状,李秘也是心头发堵,陆济是个有真本事的医者,虽然束手束脚,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医术,但在危难关头,他到底是没有忘记医者仁心,这就足以让人佩服。

李秘起初也并没有想过要调查陆济之死,本想着年后有了闲暇,再过来拜祭一番。

可随着索长生给朱翊钧治病,却发现了一些猫腻,索长生无法从朱翊钧的身上得到更多的线索,便只能从陆济身上寻找了。

朱翊钧之所以会中风,并非自然病变,而是人为诱导,有人给他下了药,才会导致他中风!

索长生虽然在他体内发现了残余的药物,但毕竟只是借助了蛊虫的敏感细微的应激特性,已经无法确定到底是何种药物。

但可以肯定的是,根据药物残留的程度,综合朱翊钧中风的时间来看,当时索长生等人已经被投入诏狱,而照料朱翊钧的,便只有陆济。

过不了多久,陆济便给砍了头,很多人都认为陆济是给索长生等人背了黑锅,但此时看来,只怕是因为陆济知晓内情,才被杀人灭口的!

李秘也没有让番子去陆济家中搜查,因为事关重大,陆济即便知道,也不可能留在家中,给家人招来灾祸,他实在太了解陆济,这个老人一辈子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又岂会在临死前,给家人惹来灭门之灾?

所以,若果真有内幕秘密,陆济一定会带在身上,或者藏在心里。

若带在身上,那么行刑之前就该被搜出来,即便藏得再隐秘,死后被人收敛之时,也一样会被搜出来。

而若是藏在心里,人已经死了,又如何能够再问出来?

虽然明知如此,但李秘到底还是要过来看一看,或许这个秘密确实藏在陆济的心里,但想知道这个秘密的,绝不仅仅只有李秘一人!

那个给朱翊钧下毒之人,一定会不安心,他一定会来确保陆济不会把秘密泄露出去,所以陆济的墓葬就一定不是原封不动的!

而且收敛之人连墓碑都没有留下,分明就是想隐藏陆济之死,若不是内厂番子神通广大,想要找到这个无名墓地,根本不太可能。

索长生虽然对这种场面并不厌恶,但还是朝李秘问道:“哥,这人都死了这么久,估摸着皮肉都没了,还能查出甚么来?”

李秘心里其实也没太多底气,横竖这是最后的突破口,没其他法子的时候,也没太多的选择了。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可信,且看看情况再说吧。”

如此说着,众人便走进了棚子来,但见得整个棚子将掘开的墓地都遮掩了起来,棺木并未腐坏,所以在棺盖上放了一块葛布,已经白骨化的尸骸,就摆在了葛布之上。

“果真白骨化了……”李秘也有些失望,众人更是叹息不已,心说只剩下一把骨头,还能查出甚么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