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属国度有来使

推棺 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属国度有来使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08 来源:笔趣阁

事情终于还是安稳下来,李秘也终于是回到大理寺衙门签押办公,虽然李秘刚刚上任就缺勤了好些天,可东厂督主王安三天两头跑过来问候李秘,大理寺衙门的同僚对李秘也就不敢再有只言片语的不满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李敬妃诞下龙子,这可是大事,宫里也热闹了好一阵,礼部官员和皇室相互商议,决定给这位小皇子取名朱常瀛。

瀛者,形声而从水,海也,浩荡广博,确实是个好名字,也有人说这也体现了大明朝皇帝陛下立志扫荡东瀛的决心!

先是史无前例举行武举殿试,而后又创建神机新营,朱翊钧仿佛又找回了当年励精图治的干劲一般,满朝文武也是信心十足,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李敬妃对李秘的恩情也是念念不忘,总与朱翊钧说要认了李秘当个弟弟,横竖李秘也是李姓本家,不过朱翊钧却没有明确回应,李敬妃只能让陈矩时不时过来大理寺给李秘送温暖。

陈矩的权柄虽然不如王安这个东厂头子这么大,但他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太监,做了不少大事,早先轰动一时妖书案,便与陈矩脱不了干系,此人往后也是接替王安,成为了新一任的东厂督主,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当初吕坤写出了《闺范图说》,正是出宫的陈矩无意见着,才买了一本带回宫里,让郑贵妃见着了,郑贵妃向往身上贴近,便将此书头尾增加了几篇,把自己也写进了书里,才引发了妖书案。

而陈矩因为妖书案的关系,也无法再伺候郑贵妃,被分派到了李敬妃的咸福宫来。

陈矩也是自觉倒霉,若李敬妃母子保不住,他只怕又要再降级,所以对于李秘,他也同样是感激的,大理寺也就跑得更勤快了。

李秘本来就是皇帝塞进大理寺的“关系户”,又有沈鲤和叶向高打招呼,如今连东厂督主王安,以及李敬妃身边红人太监陈矩时常探问,李秘自己也争气,虽然政务还不算太熟,但贵在脾气好,平易近人,试问谁还给他穿小鞋下绊子?

有鉴于此,李秘的小日子倒也过得舒服,大理寺只是复核全国大案要案,一般来说年后开春这段时间都不是很忙,因为大量的案件已经在去年秋措置清理了一次。

北京城的人们也是该吃吃该喝喝,玩玩乐乐,不过因为组建了神机新营,时常有惊天彻地的大爆炸发生,战争的气息也越发浓郁。

到了六月末,上头传出一些风声来,说是朝鲜那边会派使者过来,除了朝拜我大明国主,还有商讨抗倭的军机大事。

这抗倭可不是抗击倭寇,抗击的是以丰臣秀吉为首的倭国大军!

据说今次来朝拜的人也是有些身份,名唤李晖,乃是朝鲜国的王子,受封光海君。

李晖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颇为复杂,早年就受封光海君的称号,但迟迟无法受封王世子,到了抗倭战争期间,临危受命,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后来终于上台了,却又蒙上了毒杀父王的嫌疑,因为宫斗而杀弟幽母,与张绿水等并称为朝鲜历史上四大妖女的金介屎,便是他最宠信的尚宫。

这金介屎本是宣祖,也就是李晖父王的尚宫,却与李晖私通,待得李晖登基,便成了李晖的尚宫,而且还处处制约李晖,窃据朝堂大权。

总之,李晖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被废掉的王,连庙号都没有,史料上通称为光海君。

无论真相如何,李晖真是个昏主也好,背了黑锅也罢,年轻时候的光海君,确确实实是比较上进的一个人。

李秘连大明朝的历史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说这朝鲜的历史了,他只知道大明乃是朝鲜的宗主国。

当时的朝鲜对大明朝可是服服帖帖,便说这李晖之所以无法成为王世子,就是因为还没有得到大明皇帝的认可,今番过来除了商讨军机大事,另一个目的也正是来求封号的!

大明朝对朝鲜的统治那是实打实的,便是后金攻打大明之时,大明皇帝向朝鲜国主下达旨意,当时的李晖虽然已经非常昏聩,但还是倾尽全国之兵来替大明抵挡后金,结果让后金杀了个片甲不留,虽然战力不行,但忠义感人。

据说大明朝灭亡之后,朝鲜国中无论国君还是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便是清朝统治多年后,朝鲜人仍旧以明朝附属自居,到了晚清仍旧还有不少大明的遗老穿着明朝袍服,讲究明朝礼节。

接待使节团的事情自有礼部和鸿胪寺等有司操持,李秘这个大理寺副署正也没份参与,只是三天两头听到一些消息罢了。

说是今次使节团规模很大,临行前朝鲜方面就已经请求要将两个朝鲜郡主嫁过来,不过万岁爷以皇子年岁尚幼为由而拒绝了求亲。

可即便如此,光海君也带了大量的朝鲜美人过来,说是要献给皇帝陛下,这街头巷尾的,军国大事操心不来,对这些朝鲜美人倒是上心得紧,甚至每天有人在城头眼巴巴盼着朝鲜美人。

无论何朝何代,人的猎奇心思总是少不了的,古时华夏虽然有些自居正宗,对异族颇为不屑,但大小妓院里头不也一样有不少异族女子在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么。

李秘对此也没有甚么操心的,神机新营办得如火如荼,石崇圣和徐庶等人正在研制新型的火器,戚楚正在操练五千营,赵广陵和熊廷弼等人也都通过了殿试,进入五千营当起了标长之类的基层军官。

里头倒是有一件小事,让李秘出马了一回。

早先在武昌之时,有个少年剑师与梁铜承一道,以女子来铸剑,后来才得知那少年是吴营培养出来,要继承陆抗道统的人,是青雀儿,也就是戚长空的竞争者。

此二人被李秘识破之后,李秘也得了他们所铸造的东吴大帝六剑套装,当时为了不让楚王朱华奎发现,便让赵广陵暂时保管。

李秘手里有戚家刀和阔刃宝剑,还有斩胎刀和老古董火枪,对这吴六剑也没甚么想法,再者,这也只是赝品,据说真家伙在周瑜手里,这套宝剑便赠予了赵广陵。

赵广陵通过殿试之后,也终于算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赵家为代表的古老世家们,也终于获得了重出江湖的机会,所以赵广陵便带着吴六剑到了五千营里头。

结果却让周瑜的人得了线报,周瑜可是神机新营的提督内臣,当即召见了赵广陵,倒不是要夺回这套剑,而是要将真品赠与赵广陵!

当时赵广陵也是吃惊不小,虽然他不知道群英会的内幕,但却知道李秘与周瑜素来不对付。

周瑜乃是神机新营的提督内臣,比吴惟忠这个提督武臣还要尊贵,可以说是代陛下看着神机新营的大人物,这样的人主动招揽,还赠予如此贵重的宝物,若换了别个,早就点头哈腰了。

然而赵广陵可不是普通人,他家可是宋室后裔,甚么宝贝没见过啊,他与李秘又“情比金坚”,便婉拒了周瑜。

周瑜虽觉着惋惜,但也没有打压他们,接着又尝试招揽熊廷弼和张黄庭,结果可想而知。

李秘得了消息,便到新营走了一趟,周瑜还与李秘见了个面,倒是自嘲了一番,也算是一桩小插曲。

弟兄们如此认可他李秘,也让李秘放心下来,只要这些人站稳脚根,神机新营就不怕落到周瑜的手里了!

李秘在大理寺签押之时,每每想起这个事情,心中都难免有些感动。

如此一晃,又到了七月初,朝鲜使节团是终于到了,可却停在了通州,今次来寻李秘的乃是十二监大总管田义大太监!

这大理寺卿其实并不管实事,因为身为九卿头衔,是赐予朝臣的荣誉称号,彼时的大理寺卿授予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光镐,此君正经职务是宁夏巡抚,左理军事,正在外头督军呢。

田义便先到大理寺卿那里走了一趟,而后才来了李秘这里,说是朝鲜使节团那边出了岔子,需要大理寺的人过去一趟。

大理寺左右丞下面,也就李秘这个副署正顶上了,不过大理寺这边还让李秘带了一个人,那便是大理寺评事雒于仁。

李秘早先向朱翊钧请赏的便是大理寺评事这个官职,差点就抢了雒于仁的官职,所以进入大理寺之后,李秘也很少与他交流。

除了尴尬之外,也是跟此君的性情有关系。

这雒于仁是个官场硬骨头,他的父亲是前朝名臣高拱的学生,官至吏科都给事中,那是言官清流之中的清流,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官的节操。

早两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托病不上朝,这位大哥当即上书皇帝,说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这就是著名的《酒色财气四箴疏》了。

大意也是说,皇帝老儿你说生病不上朝,你这些个病都是吃喝玩乐给闹出来的,生病也是你的错!

这人是有理骂遍天下,无理就骂到有理,再骂遍天下的人,李秘是中途塞进大理寺来的,并非正经仕途升迁,他不来找李秘麻烦,李秘已经谢天谢地,又岂会自找麻烦去跟他聊天。

按说事关朝鲜使节团,应该找一些处事圆润,内方外圆之人才好,可大理寺丞却指名道姓要雒于仁过来,意思也有些耐人寻味。

想来他也是怕李秘风头太劲,往后还得继续往上爬,难免要危及他的地位,李秘后台又强硬,他也不好敲打,横竖有雒于仁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正好用来压一压李秘。

敢骂皇帝酒色财气样样俱全的人,普天之下估摸着也难找出第二个来,虽然只是个大理寺评事,但用来压制李秘的风头,却是刚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