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

推棺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08 来源:笔趣阁

李秘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决定了,便早早去执行,不过前往江夏一事,到底还是拖了几天。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一来郑多福要从金陵过来与张黄庭汇合,二来李秘也需要等待铁券解封。

这几日的时间,李秘也是借着参加楚定王讲武的由头,向宋知微和袁可立等人打听情况,基本上算是摸了个大概,心里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许是知道李秘不日将南下,项穆也加派了人手,自己也是加班加点,终于是将铁券彻底解封了!

李秘听得消息,第一时间来到了项穆府上,此时项穆也是一脸憔悴,毕竟年纪大了,操劳了这段日子,白发都多了不少,李秘也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项穆却非常的兴奋与激动,毕竟像他这样的层次,身外之物已经不是他所求,精神上的满足,才是令他容光焕发的良药。

“这铁券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赝品无疑,便是上面的内容,想来与真品也相差甚远,已经没有考究的价值。”

“是赝品?也就是说,里头那个并不是陆逊咯?”李秘难免有些失望,不过也有些庆幸,若真是陆逊,只怕群英会还会卷土重来。

项穆点了点头,朝李秘道:“虽然有些可惜,但想来该是如此了。”

“老哥哥是如何确定这是赝品的?”要知道,彼时可没有碳十四之类的测定方法,想要确定老物件年份,只能靠历史渊源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项穆朝李秘道:“这其实也简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便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可以说春秋战国便是铁器时代的开端,到了南北朝之时,又有了灌钢法,铁器也就更加普及了。”

“到了三国两晋,作战时所用的wu qi和盔甲,大多已经是铁制,只是部分地区仍旧使用青铜。”

李秘听得这等渊源,也有些不解,若真是如此,那么这铁券出现在三国时期,并无不妥之处,他又是如何确定的?

项穆见得李秘迷惑不解,也笑了,朝李秘道:“虽说铁器已经开始盛行,但这铁券乃是御赐之物,严格来说算是礼器,你可曾见过谁用铁来制作礼器的?”

李秘不由恍然,铁虽然坚利,但却容易锈蚀,确实不适合长期保存,而青铜虽然也会生锈,但保存周期却比铁器要长很多。

所以后世出土的那些文武之中,青铜器即便千年仍旧能够保持原貌,可铁器却大部分已经坏死损毁而不可辨识。

“我明白了,真品应该是青铜质才对,伪造者用铁,只怕也是不明就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项穆认同地点头道:“正是如此,这也是老夫为何笃定铁券上内容并无价值的原因之一,试问连礼器该用铁器还是青铜都分不清楚的人,可见对史学研究并不深刻,又如何能得知陆逊铁券上的内容?”

李秘也赞同地点了点头,不过也很是庆幸,亏得是假的,否则群英会盗挖这陆墓,利用其中的东西,又培养出一个陆逊来,岂非更加糟糕?

这铁券既已没有价值,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倒是李秘前往江夏之事,项穆难免要提点李秘,留在项穆府上吃了饭,长谈了半日,李秘才带着那块废铁回到了住处。

他也没有隐瞒,将铁券和鉴定结果都告之了甄宓,后者却有些难以置信。

李秘这么做也并非无的放矢。

甄宓虽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无法再威胁到李秘的生命安全,但她也并非完全被囚困,或许她私底下还是能够传递消息的。

所以李秘将结果告诉她,若她真能够传递消息,也好让群英会知晓,那陆墓并非陆逊之墓,也好让群英会彻底死了这条心。

项穆打造的血滴子也是效果惊人,甄宓已经不敢再反抗李秘,不少事情上即便有意见相左之时,也只是默不作声,再不敢辱骂和挑衅。

加上李秘将铁券都丢给了她,或许也能够让她死了这条心吧,李秘也想通过此举,能够得到甄宓的信任。

毕竟他将甄宓留在身边,并非为了折磨她,而是为了感化她,最终使她成为忠实的小伙伴,能够为李秘所用。

虽说铁券已经证实是废物,但大圭还有待研究,项穆也是闲不下来。

又过了一日,郑多福终于从金陵赶了过来,与张黄庭见面之后,两人漫提多亲热,看得李秘心里都有些酸溜溜的。

郑多福是个养尊处优的,总不能一到su zhou便继续赶路到江夏,张黄庭又陪了她两天,接风洗尘,su zhou风景名胜都走那么一遭,期期艾艾卿卿我我的,也是让人看不下眼。

李秘只好在家整理关于楚定王的情报,中午的时候,项穆府上又来人,把李秘给召了过去。

李秘也是好奇,到了地方便见得姜太一满脸喜色,原来姜壁跟着李秘宋知微到崇明沙一行,吴惟忠也给他表了功,今番姜壁终于得到了起复为官的机会!

也是凑巧,姜壁得了任命书一看,竟是到襄阳府谷城县当县令!

这湖广布政司在地理上差不多囊括了后世的湖北和湖南全境,李秘等人要去武昌府,而姜壁要赴任襄阳府谷城县,正好可以顺路同行了!

这同行还是次要,姜壁自打被周瑜戏弄之后,便心灰意冷,差点就断绝了仕途,今番也多亏李秘,才得以官复原职,虽然换了个地方,但仍旧是知县,姜壁也是磨拳搽掌跃跃欲试。

他也已经知道,凭着如今的实力,想要调查群英会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就是难于登天,所以能够得到谷城知县的官职,他还是非常开心的。

姜太一最是心疼这儿子,儿子因为李秘而重燃斗志,他已经心怀感激,如今又得以官复原职,他更是欢喜,众人便在项穆府上设宴,将袁可立等亲近的人全都请了过来,热热闹闹吃了一夜的酒。

这又过了一日,郑多福和张黄庭也玩得差不多了,姜壁也做好了赴任的准备,他们便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这一路也是青山秀水多美色,虽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但今番旅行都是年轻人,又是爱玩的性子,旅途自然也不会枯燥。

郑多福虽然起于卑微,郑贵妃没有得宠之前,家里头也并不是甚么显贵门庭,但少了大家闺秀的矜持,却多了山野村姑的跳脱,完全没有皇亲的架子。

而且她家毕竟已经鸡犬升天,往来也都是权贵,知道的内幕也比较多,今番让张黄庭参加楚定王讲武,就是因为家里与楚定王有交情,对楚定王宗府的事情也知道得比较多。

这女人本来就爱八卦,李秘只是让秋冬丫头去套问了几次,便又得了不少新鲜猛料。

待得抵达武昌府,李秘对楚定王府的事情,已经掌握得差不多,最起码已经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

早先也说过,武昌乃是湖广重镇,洪武年间设置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署都在武昌城中,英宗正统年间又设置了湖广巡抚,而后又有总督湖广等省级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无论是巡抚还是总督总兵,也都驻扎在武昌。

武昌城内衙署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还有武昌府级和江夏县级官署,因此被成为“湖广会城”。

武昌城乃是湖广的经济军政中心,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是个热闹非凡的好去处。

李秘一行人来到武昌城之后,竟然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在外头走了一圈,又逛回到了su zhou城一般。

当然了,武昌与su zhou到底还是有些差距,而且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但在热闹程度而言,也是不遑多让的。

郑多福家里与楚定王府有往来交情,此番她从金陵下来,也带了国舅府不少宗人过来,所以也不必担心楚王府的人认不得她这个金枝玉叶。

李秘也算是沾了光,在码头与往襄阳府赴任的姜壁一行分别之后,便跟着郑多福和张黄庭,前往楚王府。

当他们离开码头,走到街道上之时,才走了约莫半里路,眼看着进入闹市,郑多福便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山峰以及高大的宫墙道:“王府就要到了。”

李秘抬头一看,也是吃惊不小,一座高大的宫门矗立前方,真真是恢宏非常,也难怪圣上要怀疑楚王要造反!

尤其听完郑多福的介绍之后,李秘心中这种念头便更是笃定了!

大概在洪武三年之时,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第二年便在武昌高观山的南麓建造王府,这座王府历时九年才得以竣工,规模可想而知了。

经过了这么多任楚王的扩建,楚王府内宫殿楼阁、水榭庭院、各种宫室堂库宗庙等近乎千间,王府周围垒石为城,便是王城。

这王城大概占据了大半个武昌城,也难怪郑多福才走到一半,便说已经到了王府!

李秘也没想到,一个藩王竟然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势力,需知王府也有自己的各类衙门,对封地拥有着极高的自治权,搜刮民脂民膏,积累出这么雄厚的家底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看着这高大深沉的宫墙,李秘便已经嗅到了阴谋与肮脏的气息,难免停了下来,静静看着远处的王府。

王府背后的高观山看着有些模糊和缥缈,虽然很高远,却沦为了王府的背景。

看着那青黛远山,和眼前这红墙黑瓦的王城,李秘突然涌起一股不安的预感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