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师语言多忧疑

推棺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师语言多忧疑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08:20 来源:笔趣阁

张国祥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入京来,而且对时局如此熟谙,可见他一直在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早番也说过,张国祥是道人之中为数不多入朝为官的,对朝局动向多些关注,也是无可厚非。

然而他一开口就能够点破李秘的意图,可就不仅仅只是关注,而是一直在窥视!

当他提及太平令之时,李秘也是心头发紧,毕竟太平令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江湖,那都是极其隐晦的辛秘,寻常人是无法得知的。

张国祥作为正一派第五十代天师,龙虎山的掌教大真人,神通广大,知道太平令也不足为奇,真正让李秘感到惊诧的是,他竟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太平令的渴望!

在这个秘闻之中,能够得到太平令的人,就能够左右天下时局,成为黑暗之中的隐龙,这是足以改天换地的一股力量!

张国祥觊觎太平令,是否能够说明,他的心中也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亦或者说,他是正派龙首,只是为了守护太平令,以免太平令落入邪恶之人的手中?

李秘并不奢望能够从提问之中得到答案,因为张国祥的表情也说明了一切。

面对李秘毫不掩饰的问题,张国祥只是微微抬起眼皮来,慢悠悠喝了一口茶,而后朝李秘道。

“你知道太平令一分为二,但却不知这两半太平令有些甚么渊源,且待我与你细说一番吧。”

“当年的太平道分崩离析,太平令一分为二,一块是阳令,另一块则是阴令。”

“阳令一直掌控在正道手中,青天白日之下,便能号令天下英豪,维护人间公义正道,有时候也会落入到皇帝的手中。”

“自打太祖一同山河,开创大明盛世之后,阳令便一直在皇族朱家之中!”

“阳令在皇帝手里?也就是说,这枚阳令,如今在朱翊钧的手中?”听得这等秘闻,李秘也是心头大惊!

至于另一半,也就是那枚阴令,也就很容易推想,该是见不得光的邪恶之人在掌控。

诸如群英会和太平道乃至于白莲教等等,都在争夺这枚阴令,谁能得到阴令,就能啸聚这些恶人,成为地下的魔王!

其实也不难想象,这一百多年来,群英会该是掌控着阴令的,只是群英会遭遇分裂之后,太平道趁虚而入,夺走了阴令。

张国祥接下来的叙述,也证实了李秘的猜想,太平道和群英会是争夺阴令的最大势力阵营,也是最棘手的敌人。

此时想来,周瑜入宫辅佐朱翊钧,目的只怕并不是那么简单,或许想要趁机夺走朱翊钧的阳令,或者干脆直接毁掉阳令,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了。

“皇帝火烧正阳门,或许是为了让你名正言顺起复为官,但贫道敢断言,除了正阳门,他还会继续烧神武等其他三门,而且时间会越来越频繁!”

张国祥此言一出,李秘心情就更是复杂,倒不是张国祥即将要说出阳令的秘密,或者说朱翊钧火烧宫门的真正原因和意图。

而是因为张国祥竟然连朱翊钧火烧正阳门是为了让李秘起复的事情,他竟然都知晓,要知道这是昨日里的事,除了李秘和朱翊钧,知道的人也就只有陆家茅!

这也意味着,陆家茅即便不是张国祥安插在朱翊钧身边的密探,也必然给张国祥通风报信了!

一想到陆家茅这样的皇帝死士,竟然与张国祥有如此深厚的牵连,而若不是张国祥此时防守不严,让李秘推敲出来,只怕是如何都无人知晓这层关系的了!

是人就有野心,也不能因为有了野心,就轻易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好坏,即便张国祥对太平令有觊觎之心,也不能说他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但因为有了这一层,许多事情李秘就必须要慎重考虑,此时沉思片刻,终究是朝张国祥问道。

“师尊如何能肯定皇帝会再一次纵火烧楼?”

张国祥意味深长地盯着李秘,许久才开口道:“因为太平令是充满了灵性的法宝,无论是阳令还是阴令,都能腐蚀人心,若持有者心志不坚,太平令就会趁虚而入,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捏着太平令不肯撒手的,最终都没得个好下场……”

“太平令会侵蚀人心?”

张国祥虽然说得玄乎,但李秘也可以理解,太平令是足以号令天下的珍宝,象征意义其实大于实际效果。

毕竟这东西一直隐藏着,诸多豪杰都不知道谁才是持有者,持有者连这一点都不敢公布出来,试问又能号令谁人?

一旦拿出太平令来召集天下英豪,那么这些英豪就全都知道你是持有者,引来的必然是血雨腥风的杀戮!

当然了,若众人皆知阳令一直在朝廷,在皇帝手中,或许争夺之心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因为人力有穷时,一个人本事再大,能与皇帝争东西?

所以说,太平令的象征意义其实比实际作用要大很多,更何况朱翊钧这样的九五至尊,如何都不愿看着太平令流落人间,对太平令太过看重,晚年或者意志消沉之时,难免要影响判断力,这也是说得通的。

这也是李秘所能想到的最科学的解释,万万不信这太平令里头果真住着甚么邪物或者灵魂之类的东西。

然而张国祥言之凿凿,李秘也不好当场反驳,只是朝张国祥问道:“所以师尊想让我帮你取得太平令的阳令?”

张国祥也不隐瞒,朝李秘道:“皇帝沉疴已久,即便我进宫伺奉,能延寿三年五载已经是神仙手段,若是不成,我张国祥声名扫地也便罢了,更要连累龙虎山,所以入宫的风险便也不言而喻了。”

“可即便贫道出手,皇帝陛下也未必能够好转起来,最多是吊着这条命,渐渐虚弱下去,届时将是他此生之中最为虚弱之时,若他耐不住阳令的侵蚀,做出一些疯狂之事来,怕是整个天下都要遭殃,不得不防啊……”

虽说张国祥此时表现出来的,尽量往阳令守护者的方向靠拢,可李秘始终是不太放心。

因为张国祥与陆家茅有勾结,而这一切连朱翊钧都蒙在了鼓里,实在是见不得人。

很难现象,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竟然也犯了欺君之罪,皇帝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若陆家茅想要做些甚么可怕的事情,试问有谁能够阻止?

越是这般想,李秘就越是不放心,张国祥也已经看得出来,便皱起眉头来,朝李秘问道。

“你信不过为师?”

李秘看了看张国祥,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摇头道:“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若太平阳令在皇族手中,不比流落民间要好么?”

“如今内宫安稳,外患尽除,可以说天下太平,为何还要去碰那太平阳令?”

听闻李秘的问题,张国祥摇了摇头,朝李秘道:“你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年轻人,这些年被你这么折腾一番,外患确实尽除,然则内忧果真没有了么?”

“且不说四川云南诸多苗蛮之地,单说京东地方,就有闻香教和青阳教等多个教派,纠集信徒,啸聚教众,仇视官府而祸乱地方,若不是你带出来的那批青壮军将在镇压,这要乱成甚么样子?”

张国祥此言一出,李秘也不得不承认,就如同四川之地,此时正是秦凉玉在带兵镇守,而赵广陵也从辽东被调回来,此时负责的是西北边防。

虽说地方上都是一些小骚乱,并没有达到让朝廷大张旗鼓去剿匪的地步,但乱象频生,这是不可否认的。

朝堂上所谓的内患尽除,很大程度上是关于郑贵妃和朱常洵,至于地方上的这些小打小闹,他们自是看不上的。

李秘对地方上的动静也有所了解,但并未干预,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叛乱,才是最好的练兵对象!

虽然这么想会冷血一些,但事实确实如此,想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不断地以战养战,否则安稳十年八载倒也罢了,继续安逸下去,当真没了可用之兵,那才是亡国之始!

不过李秘到底是分得出轻重缓急的,即便地方上并不安稳,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要把太平阳令给据为己有,这枚太平令若流落民间,那才是真正要掀起大乱。

再者,即便要从朱翊钧手里夺走这枚太平令,李秘也绝不会将之拱手让人,若只剩下一个选择,李秘宁可自己掌管这枚太平令!

所以对于张国祥的交换条件,李秘是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见得李秘迟疑不决,张国祥也不着急,朝李秘道:“为师知道你在顾虑些甚么,你且看着吧,也不消太久,你很快就会明白,那枚太平令,交给我天师府,才是最稳妥的。”

太平令虽然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开始,便一直被皇族捏在手里,可张天师这一脉源远流长,明朝尚未建国之前,太平阳令就一直在天师府之中!

所以张国祥才有这样的底气,与李秘正大光明来商量这件事,虽说李秘有所担忧,但张国祥也拿出了宗师真人的风度来,并不催促,也没有任何胁迫的意思。

他甚至没有拒绝李秘的客套,果断留在了李秘府邸,说是要等待李秘孩儿的出生,就仿佛从未与李秘谈及适才之事那般。

张国祥不提,李秘自也不会主动说起,然而眼看着没几日就临产,事情终究还是让张国祥给不幸言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