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启祥宫中见万历

推棺 第三百八十二章 启祥宫中见万历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08:20 来源:笔趣阁

李秘不是没去过故宫,后世故宫的基本构架其实与大明朝差别不大,甚至里头很多宫殿,都是明朝存留下来的,也就是说,清朝皇帝住在明朝皇帝的皇宫里,只不过是修整了一番罢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过宫殿名称上却不太一样,后世太和殿等三大殿,在这万历年间还叫做中极殿等等。

李秘今日要去的便是后世太极殿旁边的偏殿,皇帝本来是住在乾清宫里的,不过发了一场大火,乾清宫住不了了,皇帝只能住在太极殿里头,不过眼下还不叫太极殿,而是叫启祥宫,也就是永乐年间的未央宫。

也难怪万历皇帝朱翊钧四处刮钱要修殿,这启祥宫与其他宫殿着实没法比,毕竟是永乐年间的未央宫,虽然多年来都有修缮维护,但到底是古旧了。

皇帝住在这么老旧的宫殿里头,难免要沾染暮气而变得消沉,里头也着实有些压抑。

李秘也是经过了层层搜查,确认身上再无他物,清清白白,才被带到了偏殿来等候宣召。

大太监王安进去禀报,也没多久便出来了,将李秘从偏殿领了出去,又绕了一个大圈子,才来到了御书房中。

这御书房里头摆设也是简单,想来并非朱翊钧平日所用的书房,而是临时设置的罢了。

虽然想象过无数次,但见到朱翊钧之时,李秘也难免紧张起来,毕竟眼前这男人可是掌握整个大明生杀大权的皇帝陛下!

他的面容清矍,双颊凹陷,留着山羊胡,眼袋有些重,挽着发髻,戴着纱巾,只穿一身得体的米huang se常服,脚下是轻便舒适的软布鞋,手里也不知把玩着甚么玉器,手指摩挲不停。

皇帝的衣装其实也是非常讲究的,甚么场合穿甚么样的衣服,那都是有规定的,吉服用以祭祀,朝服用在大典,常服是朝见和办公等等,电视里头动不动就穿龙袍,那是不严谨的,并非所有皇帝的衣服都叫龙袍,也并非甚么时候都穿龙袍。

正如朱翊钧此时的衣服,就不是龙袍,只不过是一般的居家燕服罢了,由此可见,对于召见李秘这件事,这位皇帝还算是比较随和的。

虽然王安已经三番四次地叮嘱,但李秘见着朱翊钧,便只觉着这男人脸上有阴郁之气,仿佛所有的烦心事都咬着他不放,正在经历着中年危机的大叔一般。

心里涌出这样的想法来,皇帝也就不再是高高在上,反而像是苦闷的隔壁老王一般,充满了烟火气。

这么一想,李秘也就忘了跪拜,竟然直愣愣盯着朱翊钧看了好一阵,朱翊钧也有些愕然,上下打量着李秘,想来史世用只说李秘是个年轻人,他也没想到李秘会这么年轻,更没想到这样的年轻人,竟有着如此洞彻清明的 一双眼吧。

王安可是慌了,李秘此举可说是无礼,平视皇上,这还了得!

他赶忙扯了扯李秘,狠狠地递了个眼色,虽说初次面圣的菜鸟多半会出丑,皇上偶尔也会当成笑料来提起,一想到官员的丑态和洋相,皇上甚至会龙颜大悦,与太监们说些玩笑话,但毕竟是冒犯龙威之事,哪里能经常这样。

李秘也醒悟过来,赶忙照着王安叮嘱的那般,给朱翊钧行礼。

“臣南直隶理问所副理问,忠勇校尉李秘,叩见皇帝陛下,皇帝万安!”

其实正统的汉人王朝,用皇上二字的并不是很多,有些文学作品动不动就皇上皇上的叫,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比如唐朝,尊称皇帝为圣人或者大家,到了宋朝就叫官家或者大官,内宫之中的叫法更是随意,绝不会动不动就叫皇上,皇后嫔妃之类的,宁可叫皇上一声爷,也极少文绉绉叫皇上甚么的。

李秘轻易不下跪,便是接旨的时候也都慢吞吞地拖延了过去,对跪拜礼极其排斥的他,行李就显得更是生硬笨拙,在旁人看来仿佛他天生就是站着的,即便跪着,灵魂也是笔直,看着反而更难受。

朱翊钧是何等目力,也莫觉着宫里的皇帝都是昏庸的,大明朝的皇帝确实有不少荒唐的,但一个两个都腹黑得很,嘉靖那种专门戏耍大臣,将满朝文武耍得团团转的,更是腹黑到极致。

万历皇帝非但继承了前辈嘉靖几十年不上朝的优良传统,连对待文武大臣的态度,也都完美地继承了下来,看到李秘如此别扭的跪拜,反倒是笑了。

他见过真跪的,恨不得上来*趾的,也表面跪着,心里不知把皇帝咒骂多少回的,可从未见过李秘这种,他并非不敬,而是真真不懂如何下跪。

这种不懂下跪可不是不清楚礼仪,身为官员,又考上了武举人,李秘又不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便是猴子,你教他三五日,也能给你跪着拱拱手,李秘身上这种不懂下跪,更像是一种气质,不是傲气,仿佛是一种天赋那般。

其实也不难理解,李秘是后世的灵魂,从小到大连父母都没跪过,除了绑鞋带,甚至连半跪都少有。

“起来吧,跪得也太难看了些。”朱翊钧也是摇头一笑,倒是把王安给吓出一身冷汗来。

李秘也是汗颜,压力也不是没有,只是随着朱翊钧这话一开口,他倒觉着亲近了不少,因为朱翊钧说话带着轻微的淮西口音,想来该是继承了先祖的。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有些史料说他正式场合说的是官话,家里头才会说淮西土话,也无法还原当时的情况。

只是大明朝的皇帝都有一个传统,但凡遇事,若是无律法可依,便要遵循祖制,这个祖制,早期狭义上,便专指照着朱元璋的教导来做事。

大明朝的皇族虽然也发生过不少丑陋的事情,可在继承传统方面,却是做得非常好的,朱翊钧的口音只怕也是这样传下来的。

若他是个完美无缺的人,或许李秘会紧张得语无伦次,但他展现出来的,起码李秘看在眼里,却只是个普通人,而且还是个经历中年危机的隔壁老朱。

李秘谢恩便站到一旁去,朱翊钧仍旧把玩着手里的玉器,而后朝李秘问道。

“你在武昌办的差事不错,不过密报上不清不楚,就先说说武昌的事情吧。”

李秘进宫本是为了*的事,让李进忠通报进来,也说的是天大的要紧事,没曾想朱翊钧并没有问起,反倒先算起武昌的账来。

也好在李秘已经将面圣之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都预想了一遍,武昌的事关系到楚王一脉,是李秘成为名色指挥之后的第一桩任务,他自是想好了应答言语的,当即便一五一十说道出来,也没甚么可隐瞒的。

诚如李秘在武昌便设想好的一般,楚王朱华奎的血脉,已经提升到了政治的层次,弄不好会成为最大的丑闻,所以如何处置,自是要皇帝来拿主意,自己不过是将事实陈述出来罢了。

毕竟是陈年旧事,又没有足够的科技手段,能够调查到这个程度,已经没人比李秘做得更好。

不过朱翊钧听完之后,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点了点头,而后朝李秘说道。

“你这才刚入京,就溜进工部军器局里头,这可不是做官的本分,至于你要禀报的天大事情,朕也已经知道了,那些东西你不要碰,那是周瑜要献给朕的。”

“陛下已经知道了?”李秘是真的吃惊,而不是故作神态,本以为这件事是周瑜瞒着朱翊钧做下的,谁知道朱翊钧竟然也是知qing ren!

“那些东西是周瑜从爪哇吕宋等处抓了红毛鬼子,得了消息,派了大船出海,几番周折才弄到的,周瑜谓之地火之精,为了调和配方,也是炸死炸伤了上百匠师,才降服了这天地神物,你本意是好,但若继续纠缠此事,可就有点讨人厌了。”

李秘没想到朱翊钧竟然知道得如此详细,不过由他的话语也看得出来,周瑜将此物渲染得太过神奇,朱翊钧估摸着对这东西的真正威力,仍旧是不太了解的。

“陛下可知此物若善加利用,足以使我大明称霸天下,威震四海,臣服八方?”

李秘如此一说,朱翊钧眉头便皱了起来,旁边的王安可是替李秘捏了一大把汗,心说你小子是在质疑皇帝么!

然而李秘却面不改色,直视着朱翊钧,仿佛就在调查案子,势必要得到真相一般。

朱翊钧果然发怒了,朝李秘道:“你说甚么胡话,那是周瑜给陈善道仙师求来的炼丹秘药,跟争霸天下有何干系!”

朱翊钧虽然这么说着,但脸上的怒气却熊熊燃起,不过李秘能够感受到,这股怒气并非针对他李秘,而是朱翊钧从李秘的话中,应该是发现了周瑜并没有对他说实话!

李秘看到朱翊钧的脸色,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周瑜也是泼天大的胆子,这桩事果真是瞒着朱翊钧,竟还诈称是炼丹的圣药!

朱翊钧满脸怒容,李秘却已经洞察内情,便朝之请道:“臣有一物,恳请陛下移驾,便知微臣之言!”

身为皇帝,最忌讳的便是臣子不言不实,他将周瑜当成心腹,但也并非完全信任,之所以让李秘成为名色指挥,也是有心要培植自己的密探,李秘在武昌也却是办得漂亮,不仅能力出众,为人处事也确实稳重。

本以为李秘今次是误打误撞,要坏自己的炼丹大计,没想到李秘还牵出这样的事情来,朱翊钧又如何能放过!

他看着李秘,而后还是朝王安道:“王安,起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