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五百一十二章 何长缨开始落子一

既然事情已经明朗,聂士成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下面何长缨所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应对其后将要出现的困难局面。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山海关险恶的战局,既然何长然能够看出来,聂士成也看出来了,不过他寄希望于赌。

何长缨不相信这个大清朝就没有几个明白人,都看不出来?

不过这些人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在背后借机谋划着自己的好处。

对于这个国,对于天下百姓的的流离生死困苦,除了风月窑子喝酒时,吟诗作对需要摇头晃脑的装模作样一番,甚至挤出两滴鳄鱼的眼泪。

其实又有哪个是真正的在意过?

国视民如草芥,民视国如寇仇!

这也是为什么在6年后八国联军攻击燕京,大清的百姓雀跃的帮着拉船,运军火,指路,卖小吃特产,捞银子。

说白了今儿这场清日大战,一开始是帝党逼着北洋跟日军打,大伙儿在一边搬凳子,嗑瓜子,顺便还下绊子,抽梯子的看热闹大戏。

后来北洋不行了,就换了皇上帝党上擂台,继续和日军对打。

半吊子拳手光绪,先是在威海卫请了连丁汝昌都比不上的马格禄,主持北洋水师。

又在津门请了抽大烟的刘坤一,来代替尚算精明的李鸿章。

然后又在一旁又指手画脚,连出昏招。

这仗要是能打赢,那才真是出鬼了!

1月13号,熊凯玉带着何长缨的命令,回到津门。

日军舰队封堵渤海口,频繁轰击蓬莱小城,却放着近在咫尺的烟台视而不见,显然不是他们眼盲。

前些天,何长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扩展类比联想。

西洋历1861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津门条约》清政府把登州辟为通商口岸,英方勘察代表认为登州‘滩薄水浅’,选择了莱登东南百里处烟台的芝罘湾为通商口岸。

之后经过了三十三年的建设,美英法德俄,意大利,奥匈帝国,先后有1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洋学堂、洋行、洋医院相继在烟台建立。

洋货洋品也相继由烟台上岸,再走陆路运往大清内地;大清的花生、大豆、丝绸、矿产等土特产也由烟台出口海外。

在何长缨的猜想里,应该是因为西洋各国在烟台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所以日军的舰队根本不敢轰击烟台。

或者说,日舰八重山那次对烟台的短暂示威攻击以后,日军政府受到了某些西洋国家的警告,从而不敢对烟台开炮。

除此之外,根本就解释不通这个事情。

在何长缨的记忆史料里,因为东洋国民雌伏于强者的天性,此时的东洋国,从百姓到大臣军人乃至明治,都远远比大清朝要更加的惧怕洋人。

好歹大清还和英法打了两次鸦片战争,十年前在中越边境,福建马尾,台湾基隆,也和法兰西大打出手。

大清朝的官员在和洋鬼子打交道时,基本都是连骗带忽悠的哄着玩。

不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被大清的官员忽悠的气急败坏,火冒三丈的英法两国,也不会远赴万里花费巨额军资,来打第二场鸦片战争。

包括十年前的中法战争,起因就是法兰西想吞并越南,大清政府不愿意,派出军队进驻越南,然后双方都憋不住了火气,开始大打出手。

这是大清朝廷官员们,对西洋的态度,能糊弄就糊弄,糊弄不过就翻脸,大打出手,打不过就和谈,谈完了签了条约以后,继续糊弄。

而大清的百姓们,则是明显要光棍的多。

一句话,那是打心眼里面的鄙视,瞧不起这些西洋鬼子们。

看着这些金发碧眼,满嘴鸟语,穿着西装,手提打狗棍(文明棍)的家伙,简直就是传说中地狱里面的妖魔。

这也是在1870年那场津门教案中,为什么津门的百姓们一呼群应,敢焚烧教堂和法兰西领事馆,杀死19名洋人和30余名中国的信徒。

包括六年后的义和团,数百万百姓席卷鲁东直隶,把大毛子,二毛子,几乎屠戮一空。

这一切,既是大清百姓恨这些洋鬼子的表现,也表明了这时的老百姓还真不怕这些洋鬼子。

总之一句话,这时候的大清的官员和百姓,还多少残留着‘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见到‘洋大爷’,基本都还能挺直自己的脊梁。

反观东洋,完全则是另一种反面类型。

在1853年的‘黑船事件’中,东洋被当时北美洲的新兴小国美国一脚踹开国门,被逼签订了屈辱的日美《神奈川条约》。

见识了洋大爷的威猛,东洋全民高举‘脱亚入欧’的大旗,从此顺服的走上了,舔洋大爷腚沟子的不归路。

此时还只有八岁的美国天才小美女鲁斯本尼迪克特,将在42年后写下了一本《菊花和刀》,深刻的剥析了东洋的民族性。

这本书何长缨如雷贯耳,可是还真没有看过,印象里似乎就是说东洋人格的两面性。

见了猛男,就撅着屁股,满脸堆笑,捧着献上雏嫩的菊花;

看到弱小,就举起屠刀,行禽兽行径,恣意欺凌残杀。

这也是为什么在何长缨的那个时空里,虽然日军打赢了日清战争,大清都已经签约割让了辽东十几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结果一句‘洋大爷我不高兴’。

日军就老老实实的捏着鼻子,把辽东还给大清赎买。

包括之后的朝鲜,闵妃借助沙俄大使的脸面,一番连消带打,就在日军的目瞪口呆中搞定了大院君,重新掌控了朝鲜政权,而且云淡风轻的摆脱了东洋的控制。

到最后,逼得气急败坏的东洋狗急跳墙,蛊惑朝鲜的训练队进攻王宫,造成大院君夺权的假象。

一群东洋浪人残暴的轮了闵妃,然后一把火烧成灰烬。

现在的何长缨,有些明白为什么在他的时空里,在山县有朋都已经开始进攻海城,形势一片大好时,明治和伊藤却还是强硬的把他免职调回国内。

因为在山县的计划里,夺取奉天只是为下一步进行直隶作战做准备。

直隶决战,才是山县有朋的真正目的。

然而明治和伊藤显然更害怕因为日军进攻津门,燕京,触动了西方列强的利益,从而遭到他们的干涉。

所以津野道贯接替山县有朋以后,在广岛大本营的掌控下,辽东军团攻占海城以后,下一步只是清除掉营口,盖州的清军,就停下了进攻的步伐。

既不北上攻击辽阳,也不南下奔袭山海关。

而是组建第三军从鲁东登陆,在彻底歼灭了北洋水师以后,用一南一北两只巨大的蟹螯为威慑,进行战争讹诈,逼迫大清投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