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1039章 何为正义

山河血 第1039章 何为正义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沸腾!

从民31年10月21日,“密支那事变”爆发当天,中国就陷入一片沸腾之中,在过去的五年间,被抑制的抗敌的热情再一次澎湃起来,几乎是在从广播中收听到有关“密支那事变”的新闻后,在最初的震惊之余,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918事变”、“77事变”的记忆,惨痛的教训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比·奇·中·文·网·首·发

宁可战死,绝不屈膝!

相比于六年前“77事变”爆发时,国内的情势一分为二。澎湃的抗日热潮与平淡的市民反应奇特地混合在一起不同,当这一次事变爆发之后,无论是南方亦或是北方,数以千百万计的市民一面游行要求政府对日宣战,一面数以百万的青年纷纷前往各军管区征兵办公室,要求从军抗敌。

青年人不再像上一次战争中那样,将爱国的热情停留在“唇间”,而是将爱国的热情化为了实际的行动,他们不再是“慷慨”的抨击时政,而是难得的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对于中国而言,这或许就是历行五年国家建设的成果。

“……华北四省三市计购买“爱国公债”74。8576万万元……截止今日,于四省三市征兵办公室主动完成征兵登记之适龄青年达1345万人……”

看着报纸上一个个简单的数字,胡适的神情中闪动着说不尽的情绪,从民26年至今,他目睹着这个国家的变化。

“适之,你在想什么?”

注意到胡适神情的变化,傅斯年笑着问道。

相比于民26年事变爆发时的紧张,现在他和许多人一样,神情中反倒带着一丝轻松,甚至还有些许解脱。

“我想民26年时,当时,我是反对开战的!”

之所以反对开战,是因为他担心开战对尚未完成战争准备的中国不利。

“那现在呢?”

“我依然反对开战!”

看着傅斯年,胡适苦笑了下。

“这是为何?”

“因为现在开战,实际上是为英美火中取粟,以我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实非不智之举!”

“那为何你还要支持开战呢?”

傅斯年看着面前的好友,现在,他似乎越来越难懂他了。

“因为,忍耐五年之后,大家都要开战!”

对于战争,胡适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或许,他并不赞同中国以羸弱之国力,滔列强角之沙场,但是当举国皆言战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争中尽自己的全力,支持这个国家赢得最终的胜利,尽管他能做出的极为有限。

“适之,你是否记得日本的福泽谕吉?”

望着神色复杂的好友,傅斯年反问道。

胡适当然知道福泽谕吉,他不仅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导师”,同样还是日本对外扩张、入侵中国的积极倡导者,对于此人,他又岂会不知。

“福泽谕吉曾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人心的改变。而日本,正是按照这一路线,实施了明治维新,由此才有了近代日本之崛起……”

在内心感叹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傅斯年又接着说道。

“人心之改变,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我国历经数次奇耻,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富强之路摸索着,但何为富强之道?似乎所有的答案都在革命上,辛亥革命时,人们选择了民族革命,以为推翻了满清,中国就一定会富强,而后又选择国民革命,当然在这条道路上是存在分歧的,可是他们却都忘记了一点,人心,是国家崛起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教育界人士,试图通过教育国民以实现国家富强,但是,如何扭转人心呢?”

在傅斯年的感叹中,胡适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轻语道。

“最终,还是在民20年,日本人用了6年的步步进逼,“帮助”我们完成了人心的准备,激起了我们的民族情绪,由此,才有了举国上下的人心之变!”

“确实如此,……”

傅斯年肯定道。

“民27年,当蒋管两君不记代价亦要停战时,有许多人反对,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反对,但在另一方面,在人心大变之时,战争,对于中国实际上并不重要了,对于中国而言,是应该在抓住时机,利用人心大变之机,谋求政治制度上的突破,同时寻求器物与经济上的改变,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在政治制度、工业经济上都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六年前,中国除了华北以及武汉,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工业,而现在,除去华北之外,武汉工业圈、株洲工业带、京沪工业带,五年前,中央甚至尚不能制造重炮,而现在却可以制造军舰、战车以及飞机,且中央之统治较六年前更为稳固,人心、政治、器物和经济上的变化,已经……”

顺着傅斯年的话慢慢分析的胡适话声,突然一顿,抬头看着傅斯年时他似乎明白了。

“中国已经完成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现在与其说是为列强滔火,倒不如说是在完成战争准备后的必然之举,而之所以有为列强滔火之嫌,实际上却是,想卖个好价钱!”

卖个好价值,虽说傅斯年的话说的有些粗俗,但是胡适却知道他所言非虚,在“密支那事变”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宣布向中国提供第三次租借法案援助,总额超过二十亿美元。源源不断的美援对中国最大的帮助,就是中国不需要负担过多的军费,即可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击败日本。

“但是,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

“没有宣战的战争,可能随时会终止……”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看着会客厅内坐着的几十位来自华北学界的知名学者,在过去的几年间,他倒是经常与这些知名学者们联络,在过去的五年间,他系统地找了一批顶尖的学者给自己讲座,他曾像冯友兰学习了新儒学,以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承继,亦曾和胡适在一起讨论过教育,在自身学识提高的同时,他亦与这些人结下了较深的友谊。

而之所以会召集这些知名学者召开这场“座谈会”,实际上是应南京的要求,游说这些学者支持中央,尽管他们早就纷纷表态支持中央,但对于中央而言,依然会有些担心。

“我知道,这是众人担心所在,大家担心,这场没有宣战的战争,随时可能会被中止!”

见管长官直白的道出了这句话,众人只是微微一笑,或许,他们会全力支持政府作战,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却不得不去担心这个问题,毕竟上一次战争就停止于“一场大胜之后”,那么这次事变呢?

“况且,现在南京亦正在与日本进行外交协调,”

“华北至今亦未进行动员……”

他人一句看似抱怨的话语,换来的是管明棠朗声一笑,

“嗯。”

笑罢,他看着说话的梅贻琦,在某种程度上,他亦是管明棠的“老师”之一。

“梅先生所言甚是!但……”

借着点烟的空,管明棠稍作思索,吸了口烟后,才看着他说道。

“华北至今之所以未进行动员,一是因为,华北早已完成动员,二则是因为,无需动员!”

管明棠的言语中透着浓浓的自信,现在的华北军远比过去更为强大,尽管部队的武备尚未完成,但是在他看来如果不记代价,收复东北完全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他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央亦无进一步动员之计划!”

在众人的不解中,管明棠又接着说道。

“如各位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话,应该知道,我国之参战,甚至已关乎世界之未来,在“密支那事变”前,无论于轴心国亦或是同盟国,都希望我国至少保持友好之中立,所有才有了一年来的诸国示好于我国……”

管明棠的一番话,只让众人纷纷点头,对此他们倒是亲眼目睹,自大战爆发后,中国不仅取得众多的外交突破,更重要的是获得众多的“实利”,比如割让他国或为他国窃战失地的收回,其中既有中国主动采取行动,又有他国主动让步。而归根到底,都是因尚未参战的中国在战场中越发重要的地位有极大的关系。

“现在“密支那事变”后,于我国而言,所面临的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加入同盟国,这似乎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如果我国冒然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三国宣战,那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现在,已经不需要管明棠再继续说下去了,众人已经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意思。在众人似恍然大悟时,管明棠却是感叹道。

“说实话,在国际事物中,我不知何为正义,可为非正义,明棠唯知,国与国间的交往中,唯利益至上,方为国际事物之核心,而如何维持我国之利益,想来,便是南京首要之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