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进与中国的未来

山河血 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进与中国的未来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为东亚的两个近邻,分别居于大陆与海岛的中日两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是天然之敌,生活在富饶大陆上的炎黄子孙,不可能体会到身处岛屿上的日本人的那种危机意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日本之所以有这么孜孜不倦的民族主义情结和侵略意识。一个重要原因就其自身恶劣的自然的理环境。

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便明白日本国土狭窄,资源匮乏,又兼处于太平洋和亚洲活跃版块之间,所以日本天灾不断,因此,日本人缺乏安全感,并且作为遗传基因祖辈相传下来。而1923年的毁灭性的关东大地震,更是让每一个日本人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意识,如果他们继续生活在并不稳定的日本列岛,不仅他们的国家不可能有所发展,甚至日本民族亦将毁灭于未来毁灭性的地震中,由此每一个日本人的脑海中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进行对外扩张,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灭亡。

千百年来,尽管日本把中国视为老师,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却始终把中国和朝鲜视为要敌人。其目的就是要为本国开拓更大更好更稳定的生存空间。

而近代,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以及中国的没落,使得日本第一次高高在上的眼光,甚至失望的眼神打量着这个“不争气的老师”,从步步蚕食到民26年的全面入侵,这一切只使得中日两国迅速成为了真正的生死之敌,尽管在两年前停战协议已经经签署,而且现在双方表面上互称“友邦”,但事实上,彼此都非常明白——这只不过是数年的停战罢了,在未来,战争必然将会再次爆发。

也正因如此,双方才会认真的关注彼此,彼此间稍有一些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令对方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反应,或者说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新政治体制的完成,时间上如果能赶上对中国事变的处理和当前外交问题的转变,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但须防止急于求成。”就新体制和政党之间的关系来说,我完全没有无视原有政党来行事的想法。”关于开展新体制运动,虽然有人说,为使这一运动顺利进行,需要一些行政权力。因而需要先组织内阁,但是我绝对没有那样想法。我想,即使多少有些不便,也要有耐性。但是,为了弥补这种不便,是否要取得政府的协助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方面现在对推行新体制应该主动给予协助按我的想法,新政治体制包含的关系有:国民组织,和国民组织并行的议会,政府同统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政府内部府内部的统一等。所以我没有使用新党这个词。新政治体制的中心是内阁,新政治体制的推动力是来自国民组织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力量不是旧有概念的政党,而是既能进入政府、也能进入军队,能够进入一切组织的政治力量。”

近晌午时分,随着一份从日本发来的密电被送至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内,管明棠盯着手中的报告,脸上的神色却变得复杂起来,或许其它人并不知道,但在另一个时空之中“新体制”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宣告着日本进入了“战时状态”,或者说朝着战争踏上最为有力的一步。

“没想到,这个近卫竟然要掀起这场改变,主任,您觉得日本的那些党派会支持近卫吗?”

相比于管明棠借鉴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去思索这一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件,杨永泰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新体制”对日本的未来造成的冲击,在看来,这不过过只近卫的“政治游戏”罢了。

“两年前,近卫因为战争扩大以及后来的停战问题,而狼狈下野,现在,他又开始呼风唤雨的想要借机复出,根本就是想趁乱……”

在杨永泰说道着他的看法时,管明棠却是神情严肃的说道。

“畅卿,对日本的现在的情况,你还不太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近卫可以说是现在日本政界众望所归的人物。而且由他来建立新政治体制的这个倡议,也可以说正符合日本的需要,我敢说很快他的这一理念就会风靡政界。而原有各政党亦有可能纷纷主动解散,然后他们将会集聚在近卫的旗帜下,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经济领域和思想领域的新体制运动也逐渐在社会上高唱起来。”

沉思片刻,管明棠又颇为玩味的说道。

“而在军队方面,陆军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这个新政治体制运动,陆军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内阁来积极推进对内对外政策。虽说近卫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虽然说过,开展新政治体制运动并不一定要更换政权,但是为了强有力地开展这个运动,需要出现近卫内阁,这在客观上已是大势所趋了。而陆军肯定会为支持他,要求现任陆军大臣辞职,其若是再不提供陆军大臣人选的话,米内内阁也就只能解散了……”

陆海军大臣现任武官制,这是军部插手政治的最佳利器,一但的但陆军大臣辞职后,而陆军提出继任陆军大臣人选有困难为借口,从而加以拒绝的话。陆军的这种作法,虽说一般认为这是以陆军大臣现役武官制为挡箭牌来干预政治,因而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攻击,但却并不影响陆军籍此影响政治。

而到了那时候,近卫的复出时机也就成熟了。

“主任,那么你的看法是……”

“我的看法……”

面对杨永泰的问题,管明棠沉默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近卫的新政体运动,不仅意味着日本政党政治的终结,同样也是日本踏上战争的第一步,通过所谓的举国一致,开始实施战时体制,未来一至两年内,怕东亚局势又将大变了!”

“主任,那,咱们……”

听主任这么一说,杨永泰反倒紧张了起来,这边华北刚“招惹”过苏俄,那边若是日本再跟着,那局势可就真不乐观了。

对于管明棠的判断,杨永泰现在几乎不会有任何怀疑,早在去年德国入侵波兰时,主任就判断过英法会“宣而不战”,同时还断定苏俄亦会出兵配合德国,与德国共同分割占领波兰,而在法国战役打响,再到法国迅速投降,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证明着眼前这位的推测能力,当他对时局的推测能力达到那种极为惊人的程度时,也由不得杨永泰再去怀疑了。

“关键不是咱们……”

站起身,管明棠默默的点着一根香烟,然后来回的踱着步子,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

“两年前,咱们已经把日本打痛了,相比于咱们,现在日本更渴望的是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几十年来,日本国内的声音一是“北进”一是“南进”,在日本国内两股势力可以说不分伯仲,相比于再次入侵,他们更倾向于相对容易的趁火打劫,但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他们会选择北,还是南!”

在内心里,管明棠更渴望日本北进,因为他相信北进最终会导致日本南进,但反之则不然,南进很有可能影响到日本的北进,甚至导致北进如历史上一般成为“纸面上的战略”,而这势必又将会影响到自己的计划。

毕竟,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公署的许多备战计划,都是以一个中心为核心——日军的北进。

日军的北进,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二战的进程,而这正是管明棠所希望看到的,甚至于这也是他之所以最终选择支持签订停战协订的原因之一,只是为了促成日军的北进o。

“就我个人,若者说,就中国的利益而言,我更希望看到日本选择北进,如果在德国进攻苏俄时,日军选择北上,配合德国的进攻,那么苏俄将很难抵御来自德国与日本的同时进攻,可以说,整个西伯利亚都将对日本敞开大门,而这时……”

“这时,中国的价值就将得到体现!”

作为华北当局的高级官员,杨永泰自然对主任的一些计划有所了解。

“没错!”

点点头,管明棠依然慢慢的踱着步子。

“对于英美盟国而言,如果我们倒向德日,那么等待苏俄的结果必将是毁灭性的,我们可以沿兰新铁路,一路进攻中亚,甚至有可能在伏尔加河一带与德军会师,但如果我们倒向英美盟国的话……”

“那么,我们就可以于蒙古、于华北向日军后方发起进攻,从而一解苏俄亡国之困!”

何止是一解苏俄亡国之困,到时候,中国甚至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迫使苏俄向中国割让领土,而苏俄为了国家的生存,很有可能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而英美盟国为了战略上的利益,同样也有很大的可能支持中国。(://)。

“所以,日本的北进,对我国而言,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百利而无一害,进退皆得之境,这正是管明棠所期望的,到那时,中国将获得历史上前所未有外交良机,不仅可以一举解决领土问题,同样可以重创中国未来最强大的敌人,但是,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日军选择北进。

其实北进何止会将改变中国的战略环境,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的北进极有可能促成他们的南下,北进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激起英美等国的恶感,而将所有的因果加以联系的话,南下亦成为必然,而那时,日本则将会如历史上一般,因自身的愚蠢,而致使日本陷入亡国之境。

“但是现在,日本到底是北进,还是南进,这……”

“主任!”

望着主任满面的忧色,稍加思索后,杨永泰便开口劝慰道。

“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能够影响到的,在我看来,现在,或许,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建设!只有建设好了自己,我想我们的重要性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8296929(典典汉纸)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