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二百三十章 2杨入邯(上)

山河血 第二百三十章 2杨入邯(上)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武汉,在大多数人们的口中更多地称它为“武汉三镇”。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其实它是由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隔江鼎立而成。长江从三镇中穿流而过,把武昌孤零零地划在了江南岸。这里,机关楼堂、要员私宅云集,景点古迹遍地,在青翠的珞珈山、碧绿的东湖水和一片片优雅宜人的景区映衬下,透着一个政治枢纽不同凡响的气度。江北汉口,则以其繁华、喧闹而名噪天下。作为旧中国的大商埠,其名气仅在大上海之下,因而紧紧地吸引住南来北住过客的目光。龟山脚下的汉阳,同样不同凡响。这里有全国规模宏大的钢铁企业联合体,即便是在汉阳兵工厂内迁至重庆之后,在汉阳的钢铁公司和一家家民营钢材制品公司,仍然制造了大量的用设备。

国民政府各部门名义上虽说是迁往重庆,可实际上,到了武汉之后,都没有再向西挪一步。一队队西迁的工厂、学校、民间团体,也极其自然地在这里扎下脚来-1厂又冒出了烟,商店一家家地增多起来,政府的一些军事、政治机关也开始运转。

此时的武汉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战时首都”使武汉三镇背上了不堪忍受的重负。洋楼私宅、旅馆寒舍,只要是个能栖风避雨的地方,都挤得满满当当,街巷市面上同样是人满为思。房租、粮米菜价,随着人潮的蜂拥而至,也象是雨后冒出的春苗,“呼呼”地往上窜。大武汉从未象今天这样,拥挤膨胀得象是要裂开来。或许,大量的内迁机构使得武汉出现了混乱,使得武汉米粮价格腾涨,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进一步繁华了武汉。

而此时,武汉,又一次陷入了沸腾之中,就在几个小时前,消息从政府传出——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日军自南京撤军了,歼敌逾6万,又是一次胜利,胜利来的是如此的突然,甚至于,同时还传出,**配合南京城防部队,向盘据在芜湖的日军实施进攻,这一切,无不意味着——武汉安全了。

仅此一条,就足以让武汉的人们欢呼着胜利,高呼着“中华民国万岁”等等口号,轰炸东京、南京得守,这一个个消息,不断的震奋着民心,即便是最悲观的人,此时也不禁生出一种感觉,也许战局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坏,而乐观的人,甚至估计,也许,很快中国就会反攻,也许,很快失地就能收复。

当武汉三镇上百万市民举行庆祝南京保卫战胜利的祝捷游行时,在武汉南郊林木青翠的珞珈山的蒋公馆里,此时蒋介石掎杖远眺武汉城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自退出南京后,他变得从未象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想当初,在国民政府撤出南京的时候,他曾以为南京一定会沦陷,尽管对外他不断的向他人灌输着抗战必胜的信念,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甚至需要用哭喊来发泄内心的情绪,但在人们,他必须要坚持,因为他知道,作为领袖一但他对胜利悲观了,那中国也就完了,那些心思各异的地方将领,到那时一定会投降。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坚持下去撤到武汉,再不行撤到重庆,总之,绝不和日本讲和,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击败敌人,总能迫使在列强中实属弱国的日本被迫从中国撤军。

而今天,他终于真真正正的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是真正的希望,南京保住了,这意味着,武汉再一次拥有了数百公里的防御纵深,失去几乎全部军舰的海军,在长江布下了大量的水里,日军试图进攻武汉,就必须沿着长江两岸的丘岭、湖河进攻,而且他们还需要再一次进攻南京,在这样的胶着中,日本的力量会被一步步的削弱,到那时,不仅作为真正战时首都的武汉能够保住,而在战略上,中国将赢得重整旗鼓,实施反攻的时间。

而地处长江、汉水交会日,平汉、粤汉铁路必经此地,作为中部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九省通衢”的武汉,也将作为反攻的大本营。向南,它连接华南地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经香港、广州运到自己的手里。向东,则直通苏皖浙,是**日后收复失地的桥头堡。向北,它又依傍中原大地,是我们发起全面反攻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坐于武汉,足以控制东西、威震南北。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内地繁华的、有影响的大都会中,能容得了他蒋某人的,也就这武汉三镇了。他心里清楚,控制武汉,他就能吸引住全国、全世界的目光,他就仍能自豪地对外界炫耀:中国并未亡于日本,中国政府依然存在,他蒋中正仍旧领导着中国,指挥着中国的抗战,中国仍然在抗击着日本人。

如果说,几个月前,形势对中央极为不利,那么现在,形势却对中国变得有利起来了,日军之所以从南京撤军,是为了进攻邯彰,一雪其轰炸东京奇耻,只要邯彰能够坚持到年底,那么到时候,一切都会改变。心底如此想着,蒋介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委员长,杨将军来了!”

侍从的报告,让蒋介石回过身,他看到跟在侍从身边的杨杰,便展出了笑容。

“耿光!你回来了!在莫斯科,你辛苦了!”

听到委员长的慰问,杨杰连忙恭敬的说道。

“幸不辱命,还是国内战场打的出色,才能让苏联人松下口!”

去年八月,杨杰奉命任赴苏考察团团长,赴苏考察,实际上是争取中苏结盟和苏联的武器援助,尽管斯大林没有答应中苏结盟,但是却同意提供一亿卢布的军火,另外附送一个苏联援华航空队以及苏联军事顾问团,而在邯彰保卫战胜利之后,斯大林的态度立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援华力度亦随之加大,甚至远超过对西班牙的援助。

“委座,一周前,在我军轰炸东京后,斯大林亲自召见卑职,在表示祝贺之余,表示本月,可向我国提供两个步兵师,后获得日军开始从南京撤军后,其又表示可增加两个步兵师以及一个炮兵师的装备,由此可见,国内的胜利,直接决定着外国对华态度!”

杨杰未敢居功的答道,在莫斯科时,他遭受过冷遇,也曾遭受过热情,亦曾遭受推诿,而每一次态度的转变,实际上都同**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战事有利于**时,苏联的援助是慷慨的,而战事不利时,苏联的援助是有限的。

“国内将领有功,耿光,你的功劳党国亦是铭记的!知道这次为什么急召你回国吗?”

原本,三月前任命其为军令部次长后,蒋介石有意任命其为驻苏大使,以负责苏联武器援助事宜,但是邯彰的一封电报,却让他改变了态度,急召其乘飞机回国。

“卑职愚顿!”

亦步亦趋的跟在委员长的身边,随着委员长在公馆后花园的步道中走着,杨杰心里不禁犯起嘀咕,实际上这种疑惑是从接到电报,乘机紧急回国时,就已生出,在两个星期前,委员长还曾亲自写信给自己,希望他就任驻苏大使,并在信中表示苏援的重要性。

而现在,却是一封急电把自己召回,而驻苏大使亦另委他人了。

“南京的日军在过去的三天中,已经尽数撤出,耿光,你是否日军为何撤出?”说着,蒋介石的话峰一转。“日军撤出南京的同时,上海方面发回情报显示,在过去三天间,先后有三个师团的日军自上海乘船离沪,其意图非常明显,增援华北,对邯彰实施总进攻,以报复第六战区航空队对东京的轰炸,表面上这场进攻是为了报复第六战区,但实际上,却是其对华军事战略发生了转变,其不再如战前按我方调动,分兵两路同时进攻,而是集兵一处寻求一方突破……”……”

委员长的话只令杨杰的心头猛然一紧,如果这样的话,这意味着整个抗战战略都将被打乱,在战略上,中国将再一次处于劣势。(://.)。

“委员长,如果这样的话,那管哲勤的第六战区,能挡得住吗?”

“挡,是要挡的,关键要看怎么样,一周前,十六集团军参谋长王庚亲自飞抵武汉,汇报了其计划,其计划,在日军未完成对战区的集团进攻准备前,对山东实施反攻,从而迫使日军将战场转向山东,在机动作战牵制日军,减缓战区压力,总之这个计划极为大胆,但是如果成功的话,不仅可以全面扭转目前华北的态势,甚至将……”

委员长的话让杨杰惊讶的睁大眼睛,但随即又是一阵释然,通过邯彰保卫战,他基本上了解了邯彰军的作战规则,他们从不拘泥于单纯的防御,相比于防御,他们更擅长于进攻,即便是防御他们也更倾向于化被动为主动,向山东实施进攻,迫使日军再次分兵,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与召回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耿光,王庚前次飞抵武汉,一是汇报战区作战计划,二呢,则是向中央提出申请,要求另派战区参谋长……”

就在杨杰内心疑惑不已时,蒋介石却让他的内心一阵激动。

“哲勤点名让你作第六战区参谋长!”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87453198提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