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武汉

山河血 第二百二十一章 武汉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民国二十七年,中、日全面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在过去的十年月间,华北、华东大地的相继陷落,尽管南京依然在坚守,冀鲁西依然飘扬着中国的国旗,但时进五月,作为战时中国道教的武汉,气氛却显得有些紧张。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日军多次组织远程轰炸机对武汉这座中国战时首都,同样也是大后方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行轰炸,在淞沪会战中一举扬名的中国空军则拼命保护武汉的上空,但空袭,对于武汉而言,影响并不大,真正使得武汉的气氛紧张的却是发生了下游南京的战事,任何一个撤往武汉的都清楚的知道——南京一但陷落,那么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武汉!

天闷热得厉害,尽管办公室内装有空调,但是因为电力供应的关系,耗电的空调还是关闭了。大量的工厂撤入武汉,在繁华了武汉工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的电力供应的问题,尽管在汉口、武昌有多辆火车电站供电,但是电力供应依然显得很是紧张,作为大本营统帅的蒋介石只能以身作则——节约用电。

墙壁挂着巨幅作战地图,办公桌上堆满各种电文,坐在办公桌后的蒋介石,额头处冒着些许汗滴的他的双眉微锁,正在批阅电文。像往常一样,他先翻阅过去一天的各战区汇报的战况。就整体上而言,现在的战况既没有进一步恶化,也没有一丝的好转,现在战事正酣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徐州,一是南京。

前者,李宗仁指挥一群杂牌军竭尽全力的试图阻挡日军的进攻,但是在邯彰吃过大亏的华北派遣军却是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法,一步步的进逼徐州,在三个师团近八万日军的进攻下,徐州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若是徐州沦陷了,那么……

想到南京,蒋介石不由的站起身来,南京的抵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在他看来,新一军只有坚守一个星期,就已经足够了,而现在,新一军却以劣势之兵坚守了近一个月,而且给予敌人以重大杀伤。

但新一军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

原因再简单不过,一是源源不断的后勤补充,从新一军接防南京,第六战区就向南京补充了近三万吨各种物资,而且又调了重炮、野炮各一团于江北支援南京,二则是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先是第六战区自行补充,从十几天前,中央亦调兵增援南京,现在更是多次调发上万名徒手兵增援南京。

可若徐州失守了,南京,还能再坚持多长时间?

想到这,蒋介石皱了皱眉,手中的毛笔狠狠的在纸上着了一点。如果没有后方的补给,南京恐怕很难再坚守下去,而徐州的杂牌军却又是不堪一击的,一但徐州沦陷的话的……

南京也就守不住了!

如果南京失守的话……想到这,蒋介石不由的想到了苏联的援助,苏联的援助是雪中送炭的,现在凭借着苏联的援助,中央已经编成了十个苏械师,甚至还编成了一个装甲师,现在,**正凭借着苏联的武器,一步步的恢复元气,尽管明知道,苏联慷慨的背后隐藏比日本更加恶毒的狼子野心,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援助,反攻只是梦想,甚至防御亦是难上加难。

如果南京沦陷,国际舆论影响,苏联停止援助的话,那么结果就是不堪设想的。而这正是在过去的一个月间,多次调兵支援南京的原因所在。

可徐州失守了,南京能守住吗?

想到这,蒋介石的眉头紧皱着,现在南京失守会对国际舆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心情沉重的思索着,蒋介石站起身,离开办公桌,走到画满红蓝军队标号的地图前,凝视着地图上的敌我形势,陷入深思。

他知道,战场上现在的态势,对两国而言,无论中国亦或是日本,都没有谁获得真正的优势,但实际上,却对中国有着一定的优势,日本有限的战争动员潜力,因为两个战场的同时作战已经被耗尽,中国赢得了战争上的主动权,但战争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目前两个战场的日军,随时都有可能汇成一股,如果他们一但汇成一股力量,那么,无论是投入华北亦或是华中,其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在双方兵力的对比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战斗力上,**却处于劣势,**的两百多师,根本无法抵抗,总兵力已经达70万之众的日军。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使得他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狂妄且极度轻视中国人的日本人,是绝不会停止进攻的,一但获得战场上的优势,那怕只是局部优势,他们都会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以谋求占领全中国,而他们的的野心也正是如此。

对于现在的日本而言,战场上的优势,第一,夺取南京,第二,南北两路日军会师,对于日军来说,两者只需得到一者,他们就会对重新发起进攻。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粉碎日军的下一步的进攻呢?

如果南京沦陷,那么就需要着手准备武汉保卫战,武汉……

想到长江北岸汉阳钢铁厂的遮天炉烟,蒋介石的心头更是一紧,现在汉阳钢铁公司和其上百万家子公司,已经转入了战时体制,无缝钢管厂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生产了超过4000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各铸造分厂铸造了数十万发迫击炮弹,甚至就连汉阳焦化厂亦生产了上千吨**,而汉中机械公司更是制造了上千部成套兵工设备,像现在设于重庆的第五兵工厂,全厂均采中其提供的一千三百余部最新式子弹机,一待工厂投产,每日既可生产120万发各类子弹,仅此一厂产能既可满足全国弹药消耗。

武汉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才开始显现的,也正是在撤出南京之后,蒋介石经常思考的问题,武汉太重要了,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武汉甚至就相当于第二个邯彰。一年240万吨钢铁、6万吨机床设备、数十万吨钢铁铸件,作为大后方唯一的工业重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日军威胁武汉。

“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制订夏季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方案。”

想到武汉的重要性,蒋介石回到办公桌旁,拿起了电话。几个小时后,何应钦、陈诚、林蔚等人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之中。

在众人到齐之后,会议便开始了,在会议上提及南京和徐州的时候,蒋介石说得极为含蓄,拐弯抹角地绕来绕去,好一会众人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素有“小委员长”之称的武汉卫戍司令陈诚到底年轻气盛,反应也快。他心知为什么校长会为难,原因非常简单,可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校长才不便明说。想着,他站起身,挺起了矮短精悍的身板,先开了口。

“委员长,以学生之见,目前,淞沪会战,我军伤亡愈四十余万,基层军官伤亡愈两万之多,目前,虽经数月整训,且有苏联武器充实各部,但各部队新兵过多、基层军官大都为提前毕业,经验欠缺,因此,我认为若目前将新编遣部队调往南京或徐州,极有可能倒置武汉地区防御部队不足,并导致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失败,且即便是调往徐州或南京,又有可能陷入于淞沪相同的添油之困,因此,我认为,新整编部队不宜外调,应继续加强训练,以用于加强华中地区防御。待完成四十个师整编计划之后,再以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反攻!”

陈诚说的倒也极有道理,蒋介石频频点头,嘴里嗯嗯着,但是任谁都知道,一但南京沦陷,日军必然会沿长江直逼武汉,到那时,作为大后方工业重镇的武汉,必将沦为前线。这时,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停在了何应钦的脸上。

“敬之,你有什么好办法?”

何应钦沉思片刻,神情中是一副莫测高深,似乎在琢磨更为惊人的见解。(://.)。末了,摇摇头,开口道。

“徐州失,南京必将不守,南京不守,又置武汉于战火之中,而武汉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业重镇,绝不容有失,亦不容有损。可若将新编部队调往徐州、南京,且不说其战力有限,其亦有可能导致武汉防御力量减少,到时能不能守住武汉,尚是两疑之间,更不要提将来的反攻了。”

满屋人嘁嘁喳喳,多是赞同何应钦的观点。蒋介石也点点头说道。

“这也正是我担忧之处,徐州要保、南京亦要保,而武汉更要保,可,又如何能保这三地?”

直视着众人,蒋介石的脸上尽是忧心仲仲之色,华北、华东两条战线,在战略上分散了日军,两样也分散了中**队,日本的兵力捉襟见肘,中国的兵力未尝又不是如此?

“委员长,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蒋介石忧眉不展时,何应钦却在旁边轻声说道。

“敬之,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如果,让第六战区向山东进攻的话,战局会不会有所改观?”

(5。1了,无语一直在辛勤的劳动中,值双倍月票期间,求月票!)(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为嗨而生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