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看不见与看得见

山河血 第一百九十六章 看不见与看得见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哲勤,你应该知道,那件事牵涉很广?”

陪在管明棠的身边,李璜并没有注意到,现在他在走路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慢上管明棠半步,以让他走在自己的身前,这种潜意识中流露的习惯,甚至就连同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而此时,作为专员公署的顾问,对于管明棠的许多举动,他并不能够理解,就像那个《战区实业经济发展条令》,甚至是他以司令部的名义签发的,而在另一方面,现在战区司令部确实正在掌控着战区内的军政大权,甚至相在纳入战区的豫北地区,通过对各县县乡长官的“预备军”授衔,在这种军事管制下各县已经开始拒绝来自开封的行政命令。

现在第六战区司令部正在一点点的锐变成一个集军事、民政于一体的机构,或许,对于外界来说,现在这种锐变不过是刚刚开始,但作管明棠本人的顾问,李璜清楚的知道,在中央意识到这种变化的时候,早就到了无法扭转的局面了。

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发现,邯彰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这里实际上也是暗潮涌动,从鼓励内迁企业进入邯彰,到信用社与财政专员的联合施压,再到“资产委员会”的成立,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一步步的操控着战区的工业经济发展。

“牵涉很广?在邯彰,只有一个地方有这个能力。”

继续向前走着,管明棠一边走一边说道。

“除了这个地方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人,能够拥有这个能力。”

“嗯……”

朝着管明棠看一眼,李璜稍沉默了下来,他之所以没有一语点出,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是什么地方在操控这一切,表面上是那一个人,实际上,却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是公司!”

无奈的长叹口气,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昨天,我接到公司的报告,要对公司进行整合!”

“整合?”

李璜有些不解的看着专员,公司还需要整合什么?

“把公司的金融机构整合为“北方银行”还有信托和保险机构整合为“北方信托”与“北方保险”把机器制造行业整合为“北方重工”、“北方汽车”、“北方航空”还有“北方冶金”、“北方矿业”总之是全方面的资源整合,嗯,为了更好的为战争服务!”

仅仅只是一份报告,但在管明棠看来,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利用这场战争,完成“北方财团”的构建,首先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才能够更好的,更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而相应的是,随着资源的整合,“北方”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

“这,这应该是件好事吧!”

李璜的语气颇有些勉强,这是好事?不肯定,是坏事吗?

同样也不确定,但是整合后北方公司却能够的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防务委员会只需要把定单交给北方公司,公司就会整合邯彰的工厂生产军需,效率较之过去提高了许多,从这个方面看,应该是件好事吧!

“好事?以公有企业偿还债券,谁拥有最大的债券?是北方公司,不是其它公司,政府的投资,未来都会变成公司的产业!”

此时管明棠甚至忘记了,自己才是公司的实际拥有者,而不过只是一个经理,但在他看来,作为政府官员,他所看到的却是一个超级垄断托拉斯。

“现在,资产委员会已经开始制定建设规划方案了,在战区投资为l5亿,用于兴建l5座矿场和72家企业,设备不用问,是北方公司提供的,而厂矿设计方,是北方,工厂建设,依然是北方,建筑工人也是由北方劳务提供的,就连企业管理人员,同样也是北方的……”

摇着头,管明棠的语气中带着些抱怨。

“幼椿,知道我为什么希望那些内迁企业过来?”

反问一声,管明棠又自顾自的说道。

“就是希望将来他们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淡化一些北方的色彩,可是……”

“北方的色彩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浓了,就是那些内迁企业,他们同样也希望和公司合作,毕竟,公司有一流的企业管理运营经验,还有一流的技术,这些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李璜笑着说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嘛!”“北靠大树好乘凉,可大树会压死小树的,至多也就是一些花花草草做点缀罢了!”

冷哼一声,管明棠道出了自己的不满,或许,对于北方他曾有过太多的期待,但这种期待在现在,却让他对未来产生了些许忧患。这种忧虑缘自于急剧膨胀的北方企业,而且现在,北方企业集团正在一步步的朝着“巨无霸”的方向发展着。

“哲勤,要知道,北方,可是你的企业啊!”

李璜的话让管明棠猛然一愣,随后陷入沉默之中,北方是自己的企业,而且现在的北方还是自己一手嫡造的,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北方拥有几乎无尽的资源以及几乎无尽的技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技术,使得公司拥有了同时代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力。

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公司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同时代的企业,得益于数倍于同时代的生产效率,使得公司在支付了较高的工资后,其生产成本亦远低于其它企业,从而更具备竞争力,但也正因为,公司实际上拥有了挤垮其它企业的优势。

而是谁缔造了这一切呢?

是自己!

一时间,管明棠沉默着却是无言以对,是啊,北方是自己的企业,但是,如果这家企业挤垮了国内其它企业,那对于中国而言,又岂是中国之福?

“公司要整合,固然是为了发展,我想正像公司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为战争服务!”

“也许吧!”

摆了摆手,管明棠的视线投向远处。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总是人两面为难,整合公司的资源,生产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但……”

“哲勤,其实,既然他们鼓励公有资本,那对公有资本加大投资,也未尝不可!”

见管明棠陷入为难之中,李璜便说出了他的看法。

“嗯?”

对“公办企业”的反感,源自于后世的国企所作所为,正是因为“后车之鉴”使得管明棠对“公办企业”没有任何兴趣,即便是那些示范工厂,最后也是“简单处理”了事。

“其实公办企业,到也不是坏事,如果操作好的话!”

望着专家,李璜稍加思索,然后继续说道。

“在公署一次性处置各县示范工厂时,工厂大都是折股出售,而收购者大都为各县乡的本地士绅!我想,即便公办企业是建于邯彰之外战区辖地,其目的一是为了政府获利,二是为了联系地方,既然如此,那么战后,是否有可能将公办企业出售给本地士绅呢?”

“你的意思是?”

“专员,邯彰的农业改革,之所以未受抵触,且农民亦获其利,系得益于现代农技、良种、肥料推广,而其增产效应亦为世人所共知,以山东为例,其农技、良种以至化肥推广,无不先进专区,那么同样的农业政策是否能够用于山东,甚至全国各地呢?”

望着管明棠,李璜深知面前的这今年青人,之所以倍受国内推崇,尤其是中间力量的推崇,不在于其兴办工业,而在于其一举解决困扰中国多年的农村问题,在邯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同样的成功,却无法与全国复制。

“山东就做过尝试,但并不成功!”

管明棠摇摇头,语气认真的说道。

“邯彰的定租是按百六十斤定,推广良种后,财主不得地利,农民尽得地利,与其死守土地,财主更愿意售出土地,以获实利,这才有了邯彰民间资本的盘活,”

盘活资本,这是邯彰最成功的地方,邯彰与中国其它地区一样,民间的财产大都集中于田地,但在过去的几年间,邯彰却完全释放了这笔巨额财富,这才有了邯彰今天的工厂林立。(://)。其它省也曾试图效仿过,但却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7万万元!”

感叹着吐出一个数字,李璜望着管明棠时目中全是佩服之意。

“从民二十三年至民二十六年,邯彰民间土地交易总额为7万万元,民间实业投资超过十万万元,而同时,全国除邯彰外实业投资亦不过此数,其中还有外国投资!”

地利的释放,使得邯彰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工业生产,更进一步增加了农村收入,收入的增加亦刺激了消费,一座座现代新村于乡村耸立,而同时乡村工厂的出现,亦加剧着农村的变化。凡走到过邯彰农村的人都惊叹这里农村环境优美,且几乎各个合作社都有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齐备,每个乡村都有工厂,其实这些都是实施以工哺农、以农哺工这一“农业变革”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启始于邯彰实施的“农业改革”而地利的释放正是促成改革完全成功的根本。

“哲勤,邯彰不过千万亩田地,即释放7万万元资本用于投资工商业,诺山东一省能释放土地财富呢?其会有多少资金流向工商业?”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毁梦n提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