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四百零四章 教育之变

山河血 第四百零四章 教育之变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南方吹来的暖风只惹人醉,虽说冰雪刚刚消融,但偶尔的一些嫩绿却使得这北方之地,多出了些许久违的春色,在这春色之中,一个个村庄似乎已经从“冬睡”中恢复过来,一场春雨、一场暖,绵绵春雨于是…间降下,只让这村间变得泥泞起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而在这显得有些破败的的村落中,低矮的泥坯草房散落于村间,数栋砖瓦房散布其中,尤其是村口的红砖瓦房在这一片衰败的村落里那些低矮的泥坯草房更,到显得很是刺目,而那亮堂的玻璃窗,更是透出了些许灯光。

“我愿做个好儿童,读书努力,做事用功,爱惜光阴,天天都在进步中。”

同往常一样,在这红砖瓦房内,响起了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与普通民宅不同这在教室里一个简单的铸铁制成水暖炉散发出的热气,值得这教室内的温度计红汞柱停在l8度左右,在室外阴雨绵绵寒风袭人,但教室内却温暖如春且三盏白花花的电灯,更是将教室内照的通亮。

“现在国难已经临头……”

手持着课本,赵钱勤念着课文时,学生跟着朗读着。

“我们也是祖国的主人翁,快快锻炼强壮的身体,振做活泼的精神……”

在学生们朗诵课文时,只穿着一件羊毛衫的赵钱勤,偶尔会把视线投向那水暖炉,那是村合作社上个月将300匹斜纹布卖给购货商后,用合作社赢利给学校添制的,至于所用的燃料,并不是一般的煤块,而是村合作社用棉籽换来的粉煤,然后组织各家各户抽劳力掺黄土打成了蜂窝煤球。

在赵钱勤看来,那蜂窝煤应该是一种极便宜而且有宜于推广的燃料,尽管农村大多数家庭用是柴草,但是依然还是有一些家庭用起了使用简单的煤球炉,无论是煤球炉亦或是蜂窝煤都比过去的煤炉、块煤更便宜,即便是乡村学校,也能负担这笔费用。

有些走神的赵钱勤又看着电灯,这电灯得益于今年合作社棉收之后,合作社用贷款买来了一台轧棉机和打包机后,为解决电力购进了一台小型木炭发电机,虽说小型电机发电量只有l0千瓦,可在工闲之时,却能供应学校,甚至全村的晚间以及阴雨天的照明。

“乡村居然能用上电?”

就在赵钱勤为过去的十个月里,这个村子发生的剧变而感慨时,却听到学生们朗读到课文的最后段落了。

“将来预备上战场,发挥中华民族的光荣……”

就在学生们朗读着课文的最后段落时,赵钱勤转过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几个词。

……”祖国!”

“主人翁!”

“锻炼”

“身体!”

“精神!”

“国难!”

“战场!”

“中华民族!”

“光荣!”

用粉笔写下的十几个词,如此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而在老师书写着这些词时,在教室内从七八岁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的儿童和少年们,无不睁大着眼睛,看着那些词,他的目中大都带着求知的渴望。

“下面谁能告诉我,我们的祖国指的是什么?”

转身看着那些学生,赵钱勤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

“白少良!”

他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已经十八岁了,一个月前因年满l8岁,甚至还被征入民团,因为他是学生,所以每天只能利用下午放学后和周末参加训练。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祖国首先是国家,而之所以称为祖国,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祖先们在此劳作、在此繁育……”

在白少良站起身解释着祖国的时候,赵钱勤不时的点着头,邯彰专区的中小学教材与其它地区的教材不同,这里的《国文》中满是“爱国之文”而在《数学》中又充满着诸如一箱手榴弹20枚,在战场上用掉4枚,还剩几枚之类的,明显带着军事色彩的题目,浓浓的“战争气息”是学校最大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强烈的“爱国之情”。

“没有强健的身体,我们就无法从事劳作,更不可能在战场上击败侵略者!”

“现在日本入侵东北、兵临华北,日本侵略者随时都会打到我们的家乡,所以这就是当今最大的国难!”

“国难还在于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于清时先遭满清扭曲,又于近代衰败,导致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沉沦,民族文化的消灭……”

在学生们的解释中,赵钱勤则不住的点着头,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他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这些学生,通过课堂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为重要的知道了国为何、家为何,民族为何。

“因为侵略者入侵我们的国家,要占领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屠杀我们的同胞,所以我们在走向战场,要抗争,要战斗……”

在学生们的解答声中,简单的生字学习使得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爱国的氛围,然后学生们又自由诵读了几篇爱国的短诗,自由发问,自由谈感想,最后又引导着学生们将个人与国家、家庭与民族相互联系,从而进一步扎实他们心底的国家观、民族观从而激发他们的心底的民族主义进而激进出个人的爱国主义。

和过去一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下课的时间到了,这些年长的或是年少的学生们依然还都处于那种意犹未尽之中。

在学生们纷纷跑出教室,在雪地中玩耍的时候收拾起《国文》课本,走到讲台北侧的拿起《算术》课本,按照邯彰专区教育处的相关规定,小学实施老师包班制,老师都是全科老师,即要教《国文》又要交算术,而且历史、地理、科学、卫生同样也由其一人包办,或许这正是老师可以拿70元高工资的原因,而作为乡村老师每个月另外还可以领取l0元乡村补助,如果是在林县的偏远山村还能再领取l2元偏远地区补助,总之正像那位专员在视察学校时说的那样。

“中国之落后源于教育的落后,中国欲求进步,必先发扬教育,这意味学校教员的职责,直接关系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样也意味着学校的教员都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教员要自觉对待自己的使命,并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政府也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你们最好的待遇,”

正如专员所说,在邯彰教师的地位与收入高于公务员,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上“教师服”而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车辆时,乘客们都要起立让步,以示对未来教师的尊敬。

而作为教师,赵钱勤和他的同事一样,都享有种种优先权,在这个于车站购票等必须排队的地方,否则加以处罚的地方,教师是唯一不需要排队人群,他们享有优先购票上车的权力,而在去年乡村学校大规模建设时,小学与村政府共用一座建筑,小学教员兼职村秘书,而在这里,赵钱勤和于培林则是合作社秘书。

也恰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在过去的一年间,心态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和很多人一样,对于“困守乡间”命运心存不满,和很多人一样,他计划着在五年服务之后离开乡村,或是上大学、或是转往他业,可现在,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同样出自农村的他,却无法割舍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看到了农村的希望,与家乡农村的衰败不同,这里的农村正在一点点的复兴着,农民的生活日益好转。

而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恐怕就从那些学生的着装中可以看出,在这所学校刚刚开办时,学校里的学生大都穿着破旧的棉衣,而现在,他们虽然穿的仍然是土布衣,但衣样却是按照校服规制制做的新衣,今天小麦的丰收,棉花的丰收,使得这个庄子里即便是最穷的几户人家,亦解决了温饱,纷纷穿上新衣。

“也许,呆在这里也不错?”

想到那位“白社长”正在筹划着的“新村”赵钱勤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作为村里的教师,在合作社规划那个新村的时候,甚至给他们也准备了“新房”。

“也不知道,他规划的怎么样了?”

想到这里,白子新的视线不由的朝着操场对面合作社的那两间相对低矮的砖房看去,或许他正在那里描绘着他心目中的乡村吧!

“在村落作战中需要……”

不过今天,白子新并没有和往常一样,投入到他的“新农村规划”中,而是在合作社办公室中,趴在办公桌研读着那本“民团步兵战术手册……”作为社长他同样也是合作社民团队长,他不仅要负责民团训练,作为长官还需要学习基本的步兵战术,从而指挥团兵进行战斗。(://.)。

“嗯,可以采用爆破……”

一边看着“民团步兵战术手册(连排)”白子新一边参考着村子的地图,作着简单的防御、进攻布署,同时又不停的在纸上,设想着敌人的进攻,直到外间响起下课铃声的时候,他从这图上作业中回过神来,然后看着桌上乱成一团的作业资料,不由的长叹口气。

“一团糟,”

叹着气,白子新又一次从桌上拿起那封信,信是县民团司令部寄来的,下个星期他要去常备民团接受为期两个星期的战术培训,正是这封信才让他想起自己荒废已久的步兵战术,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推演。

“常备民团,也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

说着,他又摇头一笑,然后笑语着。

“还能是什么样子,不就是一般军营的样子!”

(圣诞快乐!)((未完待续[本文字由破晓更新组凡人残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首发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