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山河血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作社的妙用

山河血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作社的妙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6:30 来源:笔趣阁

第344章合作社的妙用

北平宣武门外白纸坊,远远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数根高耸的烟囱,以及那栋坐南朝北高达4层的主工房大楼,谁曾想到,这座看似壮观的工厂,不过只是一家印刷厂,但与一般印刷局不同,这里是财政部北平印刷厂,这座位于白纸坊,占地二十四万多平方米的印刷厂,于1908年6月i日动工兴建,是当年清政府为印制纸币而特意耗资上百万两,购进美国最先进设备兴建,不过虽说那大清纸币随着满清政府的灭亡在而消失于历史之中,而且在过去多年间,这座拥有中国最先进凹印设备与凹印技术的工厂,除去为各银行代印钞票外,更多的不过只是印刷邮政部的邮票。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厂西办公楼二楼印刷厂经理室,古巴的雪茄烟雾弥漫着,叼着雪茄烟宁克有些诧异的看着来者,对于眼前的客人,宁克并不陌生,印刷厂在去年承制的十数套印刷钢板以及数百万元的“公司券”印制,后来印刷厂还协助其在新区设立了印制车间,为其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以及安全保密制度。

“廖经理,不知廖经理这次上门,所为何事?”

吐一口烟雾,宁克的脸上看似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可实际上,这会他的心里却憋着一团火,究其原因,就是去年新区印刷厂设立公司券以及债券印制车间时,从印刷厂中挖走技正以及制版工十数人,虽说对于拥有一所培训学校,数十年间培训了大量人才,并不至于因其而影响生产,但这种被人算计的味道的确不好受。

“上门,自然是要谈生意不是!”

廖成克脸上堆笑着,可心里却叫着苦,当初自己那位老板挖人的时候,估计真没想过,有朝一日,还得用着他们,这也是没有办法。

“哦?什么生意?”

冷笑着,宁克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廖成克说道。

“不会是又瞧上我这小厂里的那个工人了吧!”

“瞧您说的!”

廖成克心知眼前这人对公司当初挖人可谓是颇有怨言,于是连忙道明了来意。

“这次我来印刷厂的目的非常简单,只是为了一样东西。”

“东西?”

眉头微扬,宁克懒洋洋的靠在软椅上。

“我这还有什么东西能入您的眼啊!”

“当然有,就是……”

笑着廖成克直接点出了来意。

“就是当初建这印刷厂时,制的那一套版……”

当专员在那里欣赏着刚刚印制出来的货币,吴吉玉的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笑容。

“老板,因为时间紧,而且来不及雕刻钞版,所以我们是利用清末大清银行的旧版,挖去大清银行的名称,改刻而成……”

龙票,瞧着文件夹内那1、5、10、100面值不等的“代用券”上的腾龙,腾龙的雕刻极为精美,整个钞样设计远优于“公司券”,不过在券面上却没有了摄政王载沣的头像,而是改成了……谷物,一元的是高梁、五元的是玉米、十元的小麦、百元的是棉花,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各种农作物的实际价值的高低。

这是什么纸币?

这并不是什么纸币,准确的来说,是“邯彰行政督察专区农业合作社”印制的“代用券”。

“这代用券上标注等值面值,会不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将这套看起来倒极为精美的“代用券”收起,管明棠看着吴吉玉问道。

购粮代用券,而这正是吴吉玉用以解决当前专区所面临的财政危机的法子,而这套代用券则是通过专区合作社发行,由专区以及合作社提供“可兑现实物”代用券,可以在合作社兑现农作实物或工业消费品,准确的来说,这是一种“实物券”。而所谓的发行保障,则是由合作社新建的十万吨粮库提供实物担保,

“专员,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在面值上直接标明兑现1斤、5斤、10斤100斤粮食的话,那这代用券也就成了粮票,而且因为粮食价格涨跌,会带来一系列的汇率问题,而现在的代用券,面值与银元相等,只不过其只能在合作社兑换法定货币或者实物,如此便可以规避各种金融管理条律!”面上带着微笑,管明棠不得不承认,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对有他的历史根源,正像这“代用券”一样,或许专区无法获得纸币发行权,但是通过发行“代用券”,这种名义上的可以在购物中抵扣同等金值的“代金券”,实际上的半流通货币,达到发行货币的目的。

“佩恒,那么如何建立信用和推广怎么解决?”

无论如何现在“代用券”已经印制出来了,而且合作社也已开始筹办相应的发行机构,那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专区内推广使用这种“代用券”。

“嗯,现在财政科计划同合作社在专区所辖的12个县城建立500个合作商店,商店可以直接在市场选择具有一定潜力的全作方,由合作社统一向生产商采购各种消费品,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市场出售,在商品销售时如使用代用券购买,可优惠5%至10%……”

不于置否的点点头,管明棠知道这吴吉玉的这个法子,实际上是抓住了老百姓喜占便宜的心思,而合作商店在经营中绝不会亏本,跳过中间环节,统一向生产商采购工业消费品,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而统一运输又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合作商店的实际利润甚至高于普通商铺。

“专员,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越近年关,市民与农民消费越多,通过恰当的价格引导,预计至明年夏收时,全专区应基本可以接受并且认同“代用券”,”

在讲解着如何建立“代用券”信用的时,吴吉玉的脸上没有一丝的得意之色,在某种程度上,“代用券”就是放大的“公司券”,都是由“企业”发行的,供局部流通使用的代金券,并不是在大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和普通银行纸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至少在某种理论上是如此,只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代用券”可以发挥“流通货币”的作用。

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里的树枝都变成光胳膊。小河边的枯草也由金黄转成灰黄,有几处焦黑的一大块,那是村里的顽童放的野火。

冬日里难得的一个艳阳天,在镇子边的训练场上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而在人群中间则不停的传来一阵阵口令声,那是人们凑着热闹观看民团的训练,而在镇口也几个上了岁数的老人,与大多数男丁穿着的两尺半的灰布军装不同,他们还穿着破夹袄,拱起了肩头,蹲在太阳底下捉虱子。

与平日里不同,今个赵建梁并没有穿上那件两尺半,团兵三年才发一件军装,扛着满满一裤袋粮食的他,并不想把那件两尺半磨烂,所以才穿上了破袄,扛着粮食来镇子里卖粮食。

“卖了粮食,买几尺洋布,给三小子添件衣裳,别老拾着老大老二的衣裳!”

想着媳妇的叮嘱,赵建梁那张黝黑的脸膛上露出了笑来,今年年景还成,更重要的是租子降了下来,租子只要交三成七五,往年秋粮可是要交五成的,不仅如此,管专员还派出了三七五租佃委员会,在各县乡进行清查,他肩膀上的这袋粮食,就是委员会罚梁老爷家的,谁让梁老爷家预收地租来着。

“这日子,总算是有盼了……”

心里头这般寻思着,赵建梁脸上的笑越来越浓了,人乐呵着扛着粮食,他便直奔着合作社走去,合作社是政府办的,过去没几个人信什么官府,可现在,就是山沟沟里的人都知道,粮食、棉花卖给合作社,一准比卖给粮商、棉商卖的价高,人家可没有丰年压价的事儿,而且人家还不在斗上做文章,这扛着粮食不卖给合作社,难不成还卖给那些黑了心的粮商。

“要不明年,咱也入社?”

想着当初乡长逼着大家伙进合作社,赵建梁这会倒是动起了入社的念头来,这入社可是能从社里借钱买种,可比从财东那里拿高利贷好多了,虽说现在高利贷降了息,可毕竟还是高利贷不是!

要不回家和婆娘商量……就在寻思着的功夫,赵建梁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乖乖,这咋这么多人……”

还没看到合作社的牌子,便看着那街上挤满了排成队的人,有汉子也有婆娘,人们不时的翘着脚尖朝合作社那边看着,甚至人头涌动的朝里面挤着。

这是咋回事?在赵建梁试图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便听着那边传来一阵喊声,

“乡亲们,别挤,别担心,合作商店里所有平价货都是敞开供应的,保准谁能都买着……”

平价货?平价货是啥?

“才从村里来的吧!”

正当赵建梁摸不准怎么回事时,便听着路边酒馆门边站着戴着瓜皮帽的老板说道着。

“卖粮食?去合作社卖吧,别要大洋,就拿那个合作社印的代用券,到合作商店里买东西,价钱便宜啊!一匹白细布才9块……”

“啥9块!”

睁大眼睛,赵建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九块钱!

“可不是,这镇子上的老王家、老刘家、还有宋家,都快给合作商店挤兑死了,九块钱,比他们进价还便宜,这不,大家都拿粮食换了代用券去买东西那……”

手指着只见那边并不算大的合作商店门边,依然是一片人头攒动之状,人们像是生怕晚了就买不到了似的抢购着各种商品......

(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