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机动战士WS > 第十八章 远航103光年

机动战士WS 第十八章 远航103光年

作者:席卷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5:03 来源:笔趣阁

no军工基地对于地球联邦而言是个未命名星域,距离地球103光年。从地球地表视角看去,大概位置在比邻星东北方28度角一巴掌的距离上。

别小看了这一巴掌,这对当下的人类而言,几乎就是探索的极限。人类步入太空的时间毕竟还很短,很多技术虽然在高速进步当中,但是终归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婴儿期。

人类自弦纪元之初发现新美洲星系以来,迄今为止不过刚刚过去一百年多一点。虽说已经在太阳系周边发现了十余条天然虫洞,并且由此成功进入了四个河外星系,有了今天的五大星系一说。但实际上在星系内的探索依然进展缓慢,100光年成为目前二代跃迁引擎的一个极限。

常规民用飞船要在相距100光年的两个星域之间飞个来回就是一年时间,就是“热带高压号”这样的高速舰要飞往no军工基地也需要整整三个月时间。如果以地球为核心划出一个半径100光年的球,那么在球的两端之间往返一趟就是两年。人类短暂的生命经不起几次如此长途的往返,所以哪怕知道远方应该会有更多的宜居行星,也没有多少人有继续远行的动力和**。

在这种情况下,no组织选择在距离地球103光年的无名星域建立军工基地,可谓是最安全的选择。就连风宇听到这个距离时,也不免要哀叹一声“实在是太远了!”

说起来风宇这六年多的光阴里头,倒有大半是浪费在了漫长的航程当中。而现如今他成为awa-ker的一员,时间对于这个致力于阻止no霸权的组织而言弥足珍贵。且不说用三个月时间来飞行就等于给no更多的时间来吃透ms-102的技术,awa-ker也舍不得唯一的一张王牌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慢慢航程中。

于是“热带高压号”得到了一具外挂式助推器。

所谓外挂式助推器,其实就是一个可抛弃式辅助动力舱,包含独立的动力炉和若干台跃迁引擎,进一步缩短跃迁频率,以此达到更高倍数的航速。其使用方式就像旧时代的捆绑式火箭助推器一样,可以在不对舰船结构进行大改动的情况下直接挂载。

外挂式助推器是三代跃迁引擎诞生之前的过渡产品,本质上并没有提高每次跃迁的距离,仅仅是依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跃迁次数来达到提速效果。

而且这具外挂式助推器的造价可不便宜,基本上相当于一艘主力舰的价格,却只能驱动高速舰这样的小型舰船,而且使用寿命仅有100光年。即便是在各**方也不会常备这种奢侈品,最多是在dt3这样的战略要地准备一具,一旦遇到关系到战区存亡的重大军情才允许高速舰使用,以便向后方求援。

awa-ker还算不上财大气粗,这具外挂式助推器也是他们拥有的唯一一具。给“热带高压号”挂载之后,能将前往no军工基地的时间缩短一半。也就是用一艘主力舰的价格来买一个半月时间,说起来也是值得。

只是如此一来,“热带高压号”和风宇注定又要来一次孤军奋战,因为没有一艘舰船能跟得上他们的速度。而且即便有外挂式助推器,一个半月的航程对于“热带高压号”依然是不小的负担。

作为高速舰,其最初的设计是为了用来传递紧急情报,而不是用来长途旅行,其有限的舱位只能携带少量的补给物资。尤其是作为王牌机师专用舰的天火j型,用来容纳机动战士的整备舱就占去了相当大的舰内空间,能够携带的补给物资就更少。之前在新非洲星系作战时就说过,“热带高压号”所携带的物资只能维持一个月的航行。

对于这个问题,awa-ker倒是早有准备。自从两年前发现了no这处远离地球103光年的军工基地,他们就开始着手在这一条航道上建立一座座中转站。这些中转站接受银河系情报官夏洛克及后勤部长安德森的双重管理,兼具情报站和补给站两种功能。

awa-ker早已未雨绸缪地做好了有朝一日要进攻no军工基地的准备,各中转站都囤积了一批军用补给。夏洛克亲自为“热带高压号”制定了航线,让他们在距离目的地约40光年的一处中转站进行补给。只要有夏洛克亲自签发的识别代码,即便中转站的驻扎人员不知道“热带高压号”的身份,一样可以进行补给。

awa-ker安排好一切后,“热带高压号”成员组再次回到太空中,他们的座舰此时依然在那艘运输船中待着,并且已经装好了外挂式助推器。

在过去的两年里,“热带高压号”可谓名闻遐迩,先是去新非洲星系走了一遭,挑起了新欧盟与uac的战火,接着回到新亚洲本土之后,又在e4星域向世人展现了王牌机师的正确用法。

从那时起,“热带高压号”的系统识别码已经被各国情报机构记录在案,哪怕再怎么改变涂装或者外形,也瞒不过有心人。

可以这么说,只要这架载着机动战士ws的天火j型高速舰敢在地球圈露面,必然会引起各国的关注和追踪。这点对于awa-ker相当不利,很容易被顺藤摸瓜地找到海底基地来。于是风宇的座舰再次像袋鼠宝宝一样被运输船载着,直到飞出了太阳系才被释放出来。

然后就是一次800倍光速103光年的远航开始。

800倍光速是二代跃迁引擎的极限值,由六台跃迁引擎轮流工作。每台充能时间10分钟,跳跃之后冷却时间一小时。跃迁状态下其他引擎不得处于充能状态,否则会导致能量外溢撕碎飞船。在这个极限值之上,哪怕安装再多的跃迁引擎也没法再提高哪怕是一倍光速。只有耐心等待三代跃迁引擎的诞生,才能突破这一极限。

而事实上没有一艘正常的舰船会安装六台跃迁引擎,那会导致飞船变成一个小头大屁股的怪物。如果是民用飞船,后果就是运载量不足,运输成本过高。如果是军用战舰,后果就是目标庞大,更容易被集火击沉。也只有天生小巧的高速舰配合六台小型二代跃迁引擎,才能追求这种速度的极致。

这是“热带高压号”服役以来最远的一次远航,虽然之前从新亚洲转战新非洲星系的总航程更远,但是中途却在地球有过短暂的休整。而这一次高速舰的驾驶团队却要以10分钟一次跃迁的频率连续飞行一个月,然后才能在awa-ker中转站停留一天进行补给。

这对以洛云曦为首的驾驶舱人员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虽然自动导航系统可以预先输入航线让系统自动驾驶,但这个时代的星辰海洋远比旧时代的大海要来得凶险。没有头顶近乎亘古不变的星辰作为参考,没有遍布天空的通讯卫星进行定位,星域间的航行只能是以前方恒星域作为导向基准。

而且更关键是人类对于跃迁飞行的掌握并不是那么精确,二代跃迁引擎单次1000个天文单位的跳跃距离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跃出点与理论值相差几十个光秒都属正常。

如果驾驶舱内没有人监控着每一次跃迁与实际期待值的误差并及时加以调整,也许几个钟头之后,“热带高压号”将会跳进某颗恒星之中都说不准。

因为空间有限,不像大型舰只都会备有三套驾驶班组,天火j型高速舰只能搭载两班驾驶舱人员,分别是驾驶员、导航员和瞭望手各两名。为了避免高频率的跃迁飞行中一个人值班会出错,每班至少要两人执勤。于是洛云曦将包括自己在内的机组六人分为三班倒,两人一组各自负责8小时的48次跃迁的航程。

换句话说,每一个班次负责四分之三光年的航程。这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绝对是史无前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