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个人的抗日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郊外的波茨坦森林举行会议。会后于7月26日以美、英、中脑杜鲁门、邱吉尔、蒋介石联合署名表对日本最后通谍式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以非常强硬的口气限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吾人通告日本政府文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保证。仅此一途否则日本将迅完全毁灭。”

而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探求结束战争的政治力量在《波茨坦公告》表后促使他们更加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日本的决底失败已成定局战争往后拖一天日本就加大一天的灾难长此下去日本将彻底毁灭。因此日本只有选择无条件投降以保全大和民族。

但是随着苏联参战的趋势明朗化他们又认为这给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增加了一个选择机会。他们看出美、苏将很快成为水火难容的两大阵营日本是向美国阵营投降还是向苏联阵营投降这是决定日本民族将来前途命运的异常严肃的大事。

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美国是日本的头号敌人美国把日本炸得最惨但是鉴于前不久苏军占领半个德国后的一些做法又使他们不寒而栗。经过反复争论他们认为鉴于苏联占领半个德国后的情况日本情愿向头号敌人美国投降。情愿让美国人来占领日本本上。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但对无条件投降这一字眼讳漠如深。他们觉得既然美、英、苏、中各怀心计那么总有空子可钻总还可以争取到比“无条件”稍稍体面一点地结局。

但日本军方由于对苏联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产生根本错误。他们认为苏联与日本是讲信用的因此不会对日开战。这是因为在中、日两国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日本经常通过朝鲜半岛经满洲、华北调兵遣将。在与苏联邻近的长长的“走廊”上日军进进出出来去自由与苏军相安无事。使日军对中国的战争未受到干扰。其间虽然在“满”、苏边境有那么两回大的摩擦但都是莫斯科方面采取了高姿态而使紧张局势得以平息同样。在希特勒挥师从西线杀到莫斯科近郊苏联处于生死存亡之时日本人也信守了与苏联地友好“中立”没有趁火打劫。使苏军得以从容对付德军。

另一方面日本自以为深知中、苏两大邻国的心底认为苏联绝不会为了一个完全倒向美国的中国政府的利益。而向中国地敌人宣战。在这方面。日本的判断错得更厉害。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

凡是明眼人都知道日本人马上就要完蛋了虽然日本军队还在拼命顽抗。甚至竟以大将级的高级将领亲率神风特攻队与美军进行搏斗。但不过是垂死挣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没有人知道就在召开波茨但会议地第一天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的试验成功意味着美国拥有了瞬间可以抹掉一座大城市的打击能力。

杜鲁门闻讯兴奋异常对马歇尔说我们既然拥有了这种神奇武器就完全可以同英国和中国一道打败日本。那就没有请求苏联帮忙地必要了。

杜鲁门和马歇尔商定:美国仍欢迎苏联参战但并不对此寄予什么希望。同时要尽力挽回雅尔塔密约中牺牲中国利益的部分以便使中国更加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同时杜鲁门向蒋介石捎来秘密信件叫中国在中、苏谈判中态度要强硬些不要顾及得罪了苏联而导致其不出兵的事情。

美国态度地突然变化以及中国谈判代表态度地突然强硬使斯大林觉得这其中必有缘故。于是苏军更加紧了向中国边境集结兵力地步伐。

千载难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在这亚洲地东方结束了同盟国各方不可能不在这最后一幕重头戏中挤上舞台去做一番突出的表演。

波茨坦公告一出吴铭便通过陈嘉庚给肖明华

很肯定地断言日本将在一个月内投降提醒华侨准备务必要赶在英国人登6之前造成既成的独立事实。

可他没想到只过了三天陈嘉庚便急匆匆地坐飞机赶到了昆明。

“德华老弟这是明华过来的电报。”陈嘉庚从兜里拿出电报递给吴铭“事情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哦!”吴铭带着疑问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陷入了沉思。

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过三年半的战斗己经展成一支拥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强大武装队伍但肖明华等人能直接控制的只有七千余人日军败局已定华人抗日军也因为意见不统一陷入了争吵之中。

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等认为英军是盟军况且在他们败退之时是华人抗日军在浴血奋战英国人是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二战后马来亚已进入了民主建设时代华人抗日军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华人抗日军不要采取激进的行动最起码也应该看看英国人的作为再说。而且很多义勇军战士们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认为英国人是不会亏待他们这些抗日有功的人士的因而战后可解甲归田安心去过平民生活。

“华人抗日军要分裂吗?”吴铭喃喃地自语道:“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为什么要用感恩图报这种幼稚的想法来揣度政治揣度殖民者的心理难道以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还指望着殖民者突然会善心不成?”

陈嘉庚苦笑了一下说实话他也是处于矛盾之中既希望借此机会能让南洋华人从此翻身可又希望能用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

“陈先生您先住下来。”吴铭缓缓站起“让我考虑考虑时间不会太长。”

“好吧!”陈嘉庚点了点头“还要谢谢你那个美国朋友广播器材已经从美国运过来了她还亲自跟着说办点事儿就来昆明找你。”

吴铭咧了咧嘴心里很后悔为什么要联系回国的多萝西托她给采购物资呢?这下子见了面岂不是很尴尬头痛啊!

“你们怎么看?”吴铭回头马上召集了就要返回南洋的最后一批队员中的骨干将电报传阅了一遍开口问道。

“分裂便分裂用血肉和牺牲来争取民主、自由的权利。”肖辉愤愤地说道:“英国人贪婪、狡猾、狠毒成性吸着南洋华人的血还不时要捅上两刀。想当年英国人为在马来亚进行殖民扩张他们以“到南洋淘黑金”为诱饵将华人劳工骗到大马剥削其劳动力华人劳工为了1oo的价格就要付出为期三年的债奴劳动。我的祖父就是死在了锡矿上他们还要逼着我父亲偿还债务。”

“血泪斑斑的猪仔钱辛酸苦难的历程他们都忘了。”马志阴沉着脸说出的话冷森森的“英国佬会感恩太阳就会从西边出来。”

“关键不是这些。”陈全桦摇了摇头“说句难听的话这是多数华人的一个痼疾不看到流血不看到屠刀就不会认清英国人的嘴脸。”

“是啊!”吴铭点了点头赞同道:“如果肖明华所部坚持己见与英国人兵戎相见我担心不会得到其他华人的认同和支持反倒会埋怨因为这样而使华人丧失了取得应得权利的机会。”

“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马志无声地叹了口气“毕竟英国佬是玩政治的老手分化瓦解的手段还是很厉害的如果南洋华人不能团结一致仅凭咱们自己的力量恐怕会很难。”

“难道难道非要血流成河才能醒悟难道南洋华人非要再付出代价才会团结一致吗?”肖辉拳头握得紧紧的悲愤地说道。

“或许真的要如此才行。”吴铭无奈地说道:“这可能就是为了自由、民主所要付出的代价虽然这代价有些无奈有些惨痛但却能使南洋华人团结成铁板一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