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诡三国 > 第1122章 差不多了哈

诡三国 第1122章 差不多了哈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16 来源:笔趣阁

风轻轻,雪漫漫,而斐潜三个人的谈话依旧在继续。

斐潜所说的,虽然庞统和徐庶有些不是很清楚,也对于这一张世界地图的真假并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但是并不妨碍庞统和徐庶将这样的知识先记在脑海里,然后日后再慢慢的进行核对和完善。

可以说,汉代的优秀的士族子弟,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和学习的态度,就算是后世的许多人也未必能够达到的。后世的一些人,更多的喜欢将自己摆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凭借着仅有的知识就十分愿意的,积极主动的给他人戴帽子,下定义,同时还会摆出一副是看得起你才这样说你的架势出来,然后在其中获得心理上面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而徐庶和庞统,虽然并不是所谓的儒家传统,但是对于斐潜的说辞,虽然多有不解,但依旧一副虚心接纳的态势,而且有意思的是,并没有因为斐潜没有将华夏之地画在地图的最中央,就表示什么心理或者是生理上面的不适感。

庞统看着世界地图说道:“某曾以为,天下不过九州,如今看来,这天下何止九州,九十九州都有了……”

徐庶也是点头,然后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却说道:“可惜了……路之遥遥,山高水远啊……朝廷也曾拓西域,然西域督护未能长久……这方天地虽大,然人力却有尽时,不知何时方能如同士元所说,坐拥这天下,嗯,九十九州……”

斐潜点头说道:“知天下之大,方明自我之小。今日取出此图,并非立时安排南征北讨,抢地掠丁,而是想让二位知道,不要被眼前方寸之地所束缚,天下之大,只要吾辈愿意,何处不可去得!”

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数都是因为土地大量兼并的原因导致了王朝的基层结构崩塌,其实说到底便是封建制度之下,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夺。皇权需要更多的自由民,才能提供充足的国家税收,但是以大地主士族阶级为主的相权,则是希望能得到更多免税土地,获得更多的佃农获取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说,皇权和相权是对立的。

不过,也并非不可调和。

斐潜推出的三代军功爵田赋制度,就和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一样的模式,只不过从藩王扩大到了全数的人而已。既然连皇家贵胄藩王子孙,都需要推恩才能享受优厚待遇,普通的士族百姓又如何不能需要军爵就长久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利?

因此当斐潜推出军功爵田赋制度之后,虽然多少是有些意见,但一来并北没有太多的大士族,二来因为有汉武这样的政令先例,因此基本上推行下来,并没有太大的阻力。

不过接下来,就不仅仅是要并北了,还要在左冯翊进行推广,可以想象,肯定会遇到一些原有关中的士族的阻扰,因此自然需要先和徐庶在思想上做出相应的沟通和统一。

尤其是作为左冯翊的政策执行者,必须充分的了解斐潜当下的施政目标和未来的方向,才会在执行的时候不出问题。反正后世不是经常说,要业绩,先开会么?

开会为了什么,便是统一思想呗。

斐潜看了看徐庶说道:“不过元直所言也是有理,想要取天下之地,便不能采用古法……所谓上古之时,地不过方圆百里千里,人不过千人万人,如今大汉疆域万里,人丁更以千万为计,岂能同一而论?”

“法亦如此,古人之法乃古人适时事所创,今人岂可一成不变,照搬硬套?”斐潜笑笑,然后说道,“某曾听闻,有人言圣人微言大义,天下之事无所不包,无所不,更有事事均求圣人之言为佐者……故而,古法不可为今法,更不可为万世法,因时因而定,方为正道……”

也不是说古代书籍不可信,而是说就连有传承的有专门的家族来写的汉代史书,也有许多文过饰非的东西,更何况那些文化断层的区域的所谓后世编纂的书籍或者美名其曰的某某史书了。

如今到了汉代,见到许多之前在历史书籍当中从未见过的东西,了解了之前在后世从不清楚的事项,斐潜的观念也是在一点点的变化当中。

很浅显的事情,就比如说历史书会写汉代曾经有多少的战争,有多少的战役,统兵将领是谁,然后结果怎样,但是基本不会写当时为什么要发动这个战争,其中又有什么得失……

文字上似乎永远都是出兵多少人,战胜或是战败,然后粮草用了多少,兵卒死伤了多少,但是对于战役的意义却很少涉及,基本没有。

汉人为何能喊出强汉的口号,或许汉武帝只是一个引子,将整个仇恨值全部引燃了而已,尤其是在并北,斐潜才真正体会到汉代人对于南下劫掠这些胡人的痛恨,这种仇恨甚至绵延到了今天,尤其是在斐潜针对于鲜卑的战争当中,采用那些被俘的鲜卑人作为苦役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和斐潜谈及什么人权啊,自由啊,天赋平等啊什么的,只会很坦然的说这里需要多少人手,哪里需要多少人手,就像是这些不是人而是货物一般……

然后在这些鲜卑奴隶当中,似乎也是很少有人会跳出来,或者是暗地里,说要平等,要自由,要人权等等,多数只会计较眼前卖了多少气力自己能不能承受,干完活之后有多少吃食,至于人权什么的,未来为何物云云,对这些鲜卑奴隶来说,都是属于屁一样的东西,虚无缥缈只剩下个气味。

大多数的并北的汉人,尤其是那些农夫,都认为采用鲜卑奴隶来作为替代劳役,是斐潜的一个天大般的善政,而且百分百的支持,希望斐潜能够持续保持下去。

这就是时间上的差别,导致人民在观念上面的差异。

但是这些东西,历史书上会写么?

不管古今中外,当记载历史还是人,而不是永远只有0和1的机器来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便必然会有情感和取舍,甚至是掩盖和修改。

庞统之前说的大宛战役,官方历史上大多数说汉武帝是为了索要汗血宝马,然后先礼后兵,修筑了一个同等身的黄金宝马,让使者带到大宛去求购汗血宝马,结果大宛国不仅没有同意,还将派去的汉使先劫后杀,还是先杀后劫,反正没能回来,汉武帝才勃然大怒,派了兵马和贰师将军征讨西域。

但是实际上呢?

稍微经过大脑思索一下,就知道如果一个等身大小的黄金马有多么的重,纵然体型上缩水一些,也有大概一个立方吧,一立方黄金啊……

然后从长安要运送到西域,这样的一个重量需要多少人来进行搬运,路途之上但凡有坑坑洼洼,然后汉初的道路,所用的二轮马车也好,牛车也罢,若是碰到些泥地烂路,先不管怎么搬上车的,但凡遇到车轮卡住的时候,至少二十吨的重量要让这些民夫拿手抬么?

好吧,不是黄金,是黄铜,那么一个立方的黄铜也有两吨半左右!

然后汉史官记载这样的“金马”是作为礼品,顺顺利利的拉到中亚去了,然后大宛国王耍赖了,残暴无道的不仅杀汉使,还劫货了。

所以按照汉武帝的脾性,就算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这个所谓的金马,很有可能不仅不是黄金的,还有可能是中空铜的,就外面一层薄薄的铜片而已,然后拿着这个要去换大宛的国宝……

因此官方的史官,会将事实的真相全部一五一十的写在史书当中么?

当然,汉武帝其实也有逼迫西域和匈奴决裂,然后成为汉家的附庸,展示自身的肌肉的意味在内,但是落在竹青之上的,永远便是经过了权衡的文字。

官方的有做删改和修饰,那么民间的呢?

民间的也是如此,甚至更厉害。

华夏民间的,都被正统的史官称之为野史,根本不带正眼看的,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在西方因为王国经常变换不定,所以这些所谓的历史大多数都是有教会里面的人记载,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早期大多数的历史都是民间的野史……

有一种说法,圣经其实就是中世纪前的民间版本历史书,但是古兰经里面都说写圣经的那群该死的背神者是篡改了神的语言,然后捧着圣经里面的人又说那些白帽子的家伙一会儿说他们的神用两天创造世界,一会儿又说是用了四天,还有的说用了六个月,就连这个都扯不清楚,那还说个毛啊……

那个历史是真实的?

那个说法才是正确的?

和自己所学所了解的一切相符就是正确的?

和自己旧有的习惯不符合,不适应的就是错误的?

若真是这样,那和古代的那些愚钝酸儒有什么区别?

世界很大,斐潜打算自己亲自去看看,就算是自己看不了,也可以将这些东西传播下去,让后代的人去看,去了解。斐潜觉得,这个或许才是他来到汉代真正的意义,而不是抢了多少女人或者是占了多少地。

当然,斐潜觉得现在最为重要的,便还是先要改变人的思维,汉代士族的思维,引导他们抬起投来,从盯着脚下,变成向外望去……

不过这条路,相对较难。

就像是曾经有人说过,其实世界上的事情莫过于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当一个人的思想形成了某种结构,习惯了某种逻辑之后,不管是外界怎样的刺激,都会导致这个人下意识的采用原有的结构和逻辑去解析这些事情,如果是不符合这个结构和逻辑的,便会被其否决,甚至连稍微去研讨和查询一下都不愿意,只想着全数否决。

因为这样可以省事情。

不过整体来说,徐庶和庞统的表现让斐潜觉得还是很不错,至少并没有需要斐潜用多大的气力去说明其实华夏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需要表示为何这个世界轮廓是这般的模样……

而这些问题,都是斐潜只能用“差不多”,“大概吧”的词语来掩饰和搪塞的东西。

徐庶是真的在认真的考虑着斐潜的话语,没有所谓阳奉阴违的迹象,就连说起来和左冯翊关系并不大的庞统,都是在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当下斐潜做出的这些行政举措。

“天下之大,足以容纳十倍汉民,故而无需在当前之地上你争我夺,纠缠不休……同样一份兵力,或许在华夏,只能取得一城一县,然而在外域,则可获得十倍之地!”斐潜点了点西域之地,说道,“大宛号称六万胜兵,然后呢,被贰师杀得丢盔卸甲,几近亡国……而贰师之兵兵卒,原为何人,想必二位也是知晓……”

“凡汉地之内,皆行汉律,藩王推恩,大夫军爵,欲获田地,除开疆辟土之外别无赏赐!”斐潜轻轻敲击着桌案,说道,“长此以往,或是你我,或是你我子孙,必然可在东海观涛,可在西域策马,可在南疆而渡,可在北漠而牧!”

只有内外的政策待遇差,才能刺激到这个已经在华夏子弟有些捆手捆脚的士族子弟向外发展,自然也就对于大汉帝国来说更为有利。

“故而,关中之地,左冯翊之内,也许同样推行并北田赋,三代军功爵等政令,不容有失……元直,此事不易,可愿为之?”

斐潜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天下土地多的是,此处没有便可以在别处获得,在中原霸占土地不仅会受到皇权的制裁,而且还要受到斐潜这样类似推恩令一样的三代军功爵的制约,但是在汉代疆域之外的土地却没有这么多的限制。

当然,向外就意味着直接面对风险。

不过,斐潜向来不推崇不劳而获,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是强调付出多少便收获多少,这个理念和汉代大多数的士族子弟的观念也是相符的,所以只能说风险多大收益多大罢了,否则置那些天天把脑袋系在腰带上,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博杀一个出身的将士于何地?

这样的行政策略如果真的执行下去,当到了帝国管控不了疆域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问题,如同唐朝的安禄山,不过这个确实是历史的未来方向之一,就像是汉扩大了一圈,唐扩大了一圈,明再扩大了一圈,然后明朝脑抽抽的家伙说是要闭关锁国,然后就折损在清的手中了。

就像是后世所谓业绩治百病的说法一样,只要是帝国处在上升势头当中,就算是有问题也会迅速的找到方法解决掉,只有在停步不前的时候,这个帝国才会被这些杂碎拖向深渊。

徐庶沉默了许久,思索了好一阵子,才说道:“谨遵君侯之令,某定于左冯翊推行君侯军爵田政,若有懈怠,甘领责罚。”

怎么可能没难处?

只不过既然斐潜已经说道了这个份上,徐庶便只能尽全力去做,如果在具体推行当中碰到了什么难题,到那个时候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罢了。

不过在一旁的庞统却有些其他的问题。

这一次庞统从荆襄来,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斐潜在并北经营的不错,而且是很不错,超出了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能预料的范围,自然也就落到了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士族的眼中。虽然并北很远,荆襄士族的人也不太愿意抛弃故地,跑到并北来,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荆襄士族就没有旁支,就没有相思庞德公从子庞统一样的人物……

所以庞统一开始的时候就和斐潜说得很清楚,他就是一个客卿,他就等于是荆襄的一个考察代表,来观摩和研究斐潜如何在并北做出如此的成绩的,然后根据情况,荆襄士族才会觉得是不是要进入天使轮又或是魔鬼轮什么的。

这个汉代谁都不傻,没有哪个九十以上数值的人物,就会因为一句话一餐饭然后就是死心塌地的变卖家产抛家弃子的前来卖命。

所以庞统需要更深一步,更加深刻的去知道斐潜是如何崛起的……

甚至代替荆襄士族,去掌握这其中的奥秘。

可问题是,庞统虽然聪慧,但是很多东西还是不懂啊,比如经济学,比如博弈论,像是最简单的劣币良币、破窗效应等等的正反应用,都是一无所知,所以更加不明白为何平阳就像是磁石一样,将周边不仅是胡人的,甚至是河东的,关中的,乃至于冀州、荆襄等等区域的财富都吸引过来……

最关键的是,似乎没有看到斐潜做出什么特别的政令和举措啊?

当庞统试着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原本预估着斐潜可能不会说,或者是不肯明说,毕竟在庞统观念里面,若是连自己都看不清,想不明白的事情,就足可以称之为奥秘绝学之类的东西了……

而这样的东西向来都是不轻易传授的,所以庞统只是试试而已,却没想到斐潜哈哈一笑,然后说道:“这个么,其实不难……说起来你们也差不多都看到了……”

差不多?

庞统都快抓狂了,什么叫差不多,而且还说都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等于是都看到了,只是自己不能明白罢了?

都看到什么了?

都能明白什么啊?

“啊呀呀!”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凌辱的庞统,不服气的跳将起来,叫道,“元直,你看看他说的,仿佛我等就是愚钝不堪之人一般,就连摆在面前的都看不明白!元直你给某评评理!有没有这样的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