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道墓天师 > 第三四七章印度教派(二)

道墓天师 第三四七章印度教派(二)

作者:张天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8:02 来源:笔趣阁

印度教信众在印度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它既是一种禁欲的宗教,又是一种纵欲享乐的宗教,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则变成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风俗习惯。

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宗教,又是扎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印度教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但也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即所谓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分隔、等级制度、饮食与社交限制、不同集团具有不同的世俗和宗教权利、职业世袭以及内婚制和顺婚制(即高等种姓的男子可娶较低种姓的女子,反之则被视为大逆不道)。印度教的宗教仪式相当繁复。一个正统的印度教徒一生中要经过家庭祭祀和公共祭祀的16种圣礼。

其次就是yi斯兰教与基督教这两个教派,yi斯兰教是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yi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yi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泰姬陵和其他陵墓是莫卧儿王朝的礼物不少印度教徒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由于倾慕该教,教友平等的思想,纷纷改宗信奉,当然也有一些是被迫改宗的。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印度yi斯兰教分两种,一种是移民叫阿失拉夫,一种是本土皈依者。阿失拉甫头两者是阿拉伯人,后两种是普什图人与蒙兀儿人,本土皈依者是贱民与首陀罗占绝对多数。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yi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由于基督教主张“只有一个上帝”、“人皆平等”、“人皆兄弟”,因此在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颇受欢迎,不少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皈依该教。另外,由于传教士的说教和教会的善举(如在落后地区修路架桥、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等),影响不断扩大。

还有神秘的锡克教,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yi斯兰教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yi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大约400年前,锡克教创立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创立者是那纳克(生活于1469—1538年间)。该教强调信仰唯一的真神,认为各种宗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主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但反对印度教的祭祀制度和一切形式的礼仪,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寡妇殉葬和重婚,主张消除教派间的对立和冲突。

佛家在印度却是最弱小的一个教派;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孔雀王朝时达到鼎盛。当时,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教,实行“**”,使得佛教空前发展。贵霜王朝时代,佛教仍有发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开始急剧衰落。19世纪开始出现复兴,20世纪50年代以来僧众人数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讲,势力比较弱小。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耆那教在印度一直得到稳步发展,这一点与佛教的情况完全不同。据统计,该教在全印共有4万多所寺庙。它还向印度以外的地方传播,在斯里兰卡、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均有不少信徒。

耆那教和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四种主要达摩系宗教之一。总体上,尽管耆那教徒只占印度总人口的0.4%(大约420万),他们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却相当显要。绝大部分印度的耆那教徒都生活富足。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与较少的人口很不相称。按照2001年印度人口统计,耆那教徒的识字率最高,达到94.1%,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64.8%。

这些教派,是印度的主要教派,其次还有很多人数较小的教派。

听着周天翼的介绍,苗伟强,董廷华唏嘘不已印度的教派是不是太乱了,宗教信仰这么多,并且还人人信奉宗教,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国家。

“我们是不是要去达毗罗卫王国寻找舍利塔呢?”苗伟强问道。

“没错,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释迦摩尼佛的故乡,我想舍利塔应该就在那里!”周天翼说道。

三个人继续向西走去,傍晚时分路径一个小镇,准备在小镇上的宾馆里住上一晚,这里属于中印的交界处,人民币在这里流通较为普遍。

夜晚时分三个人走在大街上,看着异域的民族风情,走进了一家印度风情的餐馆,里面的装修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在印度有很多以宗教为特点的餐厅,三个人走进的这家餐厅正是以印度教为主题。

三个人坐在桌子上,一个印度男侍从走到面前,用流利的汉语问道:“三位先生请问你们要吃点什么?”

三个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服务员的中文这么好,当想到这里地处中印交界,大街上有很多中国人,西藏人,会讲中文,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