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道墓天师 > 第三四五章佛教的发源地

道墓天师 第三四五章佛教的发源地

作者:张天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8:02 来源:笔趣阁

三个身影快速的飞奔在雪山之上,被山上偷采雪莲的人看见了,惊讶的目光看着在雪山上飞奔的人影,惊的面无人色,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吗,一个个身影快如闪电,转眼间已消失在山脉之中。

“大哥,刚才那三个人是不是神仙!”一个偷采雪莲的男子说道。

“应该是吧,要是人的话,哪能跑得这么快!”

六七个男子看着茫茫雪山,满脸震惊的神色,对这片神奇的山脉充满的崇敬,突然感觉偷采雪莲是在亵渎神灵,几个男子对着大山跪拜,转身向山下走去,不在偷采雪莲。

三个人一路飞奔,周天翼法力毕竟没有完全恢复,苗伟强,董廷华两人故意放慢脚步,等着周天翼。

不过三个小时的时间,三个人便来到了印度边境,偷偷的穿过边境线,来到了异域风情的印度。

周天翼眉头紧皱现在已经按小活佛所讲一直向西走,可是向西走了这么远的路程,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白象山,更不用说舍利塔了。

无奈之下,三个人只好继续向西走去,希望能遇到传说中的舍利塔,看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印度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起源。据说释迦本为王子,因见人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遂出家探索人生真理,后在菩提树下悟道,开始为众生说法,宣扬佛教真义。

在当时的印度,婆罗门教的势力极大,他们重视人出生的阶级,以咒术密法控制信徒。释迦牟尼认为这种方法是邪门外道,严格禁止门徒使用,在《长阿含经》中,曾明白宣示,反对邪魔外道的神通法术。

释迦牟尼入灭后,佛教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婆罗门教也吸收了佛教教义,形成了印度教。而很多印度教、婆罗门教教徒,也加入了佛教徒的行列。这里之所以强调“释迦牟尼入灭后”,是因为不久佛教就开始分化。以当时印度人民的文化水准而言,对释迦牟尼佛深奥的大乘精义,确是很难接受。但是小乘佛法但求自我的福德功果,却深入人心。

于是某些有心人又渐渐在小乘中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咒术密法,以满足大众的通俗趣味,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好奇。这种做法显然与释迦牟尼的初意不符。

为自圆其说,那些将婆罗门咒语纳入佛教的人士,遂提出释迦牟尼是应身佛,另有法身佛毗卢遮那以密咒真言传道,人修持后“即身成佛”的理论,为了区别于尊崇释迦牟尼佛的显宗,他们自称密宗,反正释迦牟尼本人创造了大小乘的两级体制在先,现在此派人士又在释迦之外造个密宗也不足为奇。

从此,佛教有显、密之分,显宗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各种经典,主张弘法悟道;密宗则是毗卢遮那佛所传的秘法,以真言密咒修持。

密宗的主要经典是《大日经》,主张即事而真,即身成佛。另有《金刚顶经》详述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指出人之淫、怒、痴、狂等,都是达到真实的“方便法门”。

他们主张“乐空双运”,主张放纵****,藉贪染供养以悟道。《金刚顶经》即言:“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在公元七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大盛,密宗成为主流。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本来也有移风易俗的因素在内,可是到了最后,被易的却是他自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巫蛊盛行的印度,给密宗提供了土壤。

有了****的贪染,就有物质的需求,于是佛教与外道合流了。佛门大开后,最初被释迦牟尼斥为“外道”的婆罗门教徒,都摇身一变,成为佛教中坚分子。为了迎合广大信徒的需求,各种咒语都被采入经典。

晚期“左道密教”(旁门左道一词的来历)更进一步吸收了民间多神信仰的特色,形成“曼荼罗”组织。到了第八世纪,密宗传至东印度,又融入了印度教性力崇拜的形式,以男女双身修法,作为成佛的手段。所谓“乐空双修”,是指修行者可以从****中得悟成佛。对愚民而言,这毋宁是天大的好消息。既能享受**之“乐”,又可得成佛之“空”,自欺欺人一至于斯!

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在波罗王朝末期,信奉******教的军队大举入侵,直斥佛教的荒谬。他们毁僧灭寺,于是,所谓的“佛教徒”也纷纷放弃了早已变质的信仰,改信******教或印度教,违背了理想的初衷,佛教也就没必要继续存在,至十二世纪末,佛教基本便在印度绝迹了。

反观在中国的情形,佛教在被引入之后日益兴盛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第一宗教。佛教在印度的地位就很像中国的道教,虽起源于本土,且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却始终成不了主流正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