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道墓天师 > 第三二零章布达拉宫

道墓天师 第三二零章布达拉宫

作者:张天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8:02 来源:笔趣阁

苗伟强看着穿梭在街道上,身穿藏袍的藏民,瞟了董廷华一眼说道:“你就先把藏族服饰和我们汉族服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一下吧!”

董廷华看了看藏民身上所穿的藏袍,满脸微笑,自己的学历要比苗伟强高上许多,平时也比较喜欢看书,对这些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随口说道:“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袍一件长袖衬衣。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具体的式样,男女及各地区各有特色。藏族的服饰,在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

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袍,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缝缀扣襻或襟带,长可着地。用毛皮、氆氇以及各种呢、绒、缎、麻布、棉布等为衣料,制成单、夹、棉、皮长袍。在衣领、袖口、襟衩、下摆等处,镶有细毛皮或花氆氇及诸色绒、布宽边。牧区牧民睡眠时,将皮袍腰带解下系于底襟,再将袍领提至头顶,作为被袋使用。藏袍的款式因地区不同稍有差异,牧区袍多不挂袍面;西藏中部农区妇女和东部一些地区居民所穿藏袍有的无袍袖。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呵呵,好小子知道的还挺多的嘛,看来想难住你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苗伟强听董廷华讲完微笑的说道。

“强哥,这些东西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了,就凭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想难住我,还真不可能!”董廷华说道。

“少得意,我们继续走着瞧,我就不信你是百事通!”苗伟强说道。

三个人继续向前走去,穿过山下的广场,便来到了布达拉宫所在的山下,站在山下看着建在山顶上的布达拉宫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关于布达拉宫的故事还要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说起。

布达拉宫,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l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世****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西藏****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