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五百三十章 经济问题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五百三十章 经济问题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6:25 来源:笔趣阁

杨明志郑重其事的说道:“这是一个比喻!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春荒,在新的马铃薯出产前的最后日子,我们还是想办法让村民们吃的好一些,至少让他们能得到一些生活必需品!只注意军队建设,忽略了普通村民的,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怠慢了军队建设,我们又如何在绝境中活下来?啊?”

耶莲京娜现在的情绪比较激动,还是耶夫洛夫安抚了下这个女人的情绪。

他做起了调停人的作用,缓缓说道:“别列科夫当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恐怕他现在也有更多方面的考虑了。”

“对!我们不能一味的加强军队建设,扩充军备。我们把大量的物资供应战争,在客观条件下我们也必须这么做,未来的战争会更加凶险,规模会更大。但我们也不应该做杀鸡取卵的事,不能再一成不变的依靠战时**模式。”

这话让耶莲京娜想起二十年前的事,当时苏俄草创,各国干涉军以及白俄旧军队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展开了勐烈攻势。在苏俄控制区一切都导向军队,针对农民的“余粮搜集政策”逼反了农民。

想到了这儿,女人一拍桌子,吼道:“他们有什么不满?难道德国人屠杀的不是他们?国家在最危急的时刻,这场战争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国家交出一切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包括生命!而且,别列科夫,你难道在质疑列宁和斯大林政策?”

“我当然没有!”杨明志言辞强烈的说道,“但是,我们起码得让他们有足够的食物,来应对体力工作造成的消耗。还要让他们有至少一件得体的衣服,有一些能用的生活器具。”

如果和这个女人说五十年之后苏联就不复存在了,这一代苏联牺牲数千万人打赢的战争,两代人后,是苏联人自己毁灭自己的联盟,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同时自己的“失败主义分子”的帽子也扣扎实了。

这个国家之所以解体,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不正是几十年以来顾此失彼的政策?依托斯大林模式,工业发展起来了,农业发展却迟缓。在三十年代末固然农业的发展程度远好于沙俄时代,突如其来的战争摧毁这一切。

依托沉重的赋税,甚至是和人头税一个德性的战争税,而非粗暴的余粮收集,整个国家固然是同仇敌忾,农业却遭遇到沉重打击。

发现这个问题的正是赫鲁晓夫,将已经完全倾斜的天平,稍稍的纠正了些,对于农业的补课也得是十年之后的事了。

其实关于普通村民生活的事,耶莲京娜掌握着大量的统计资料,她何尝不明白呢?

这个女人坚定说道:“别列科夫,你要知道我们的人民有极强的忍耐性,他们有着高度的觉悟。经过我的调查,广大人民希望把军队建设好,只有战斗力强盛才能保卫这一片和平之地。诸如巴夫拉这样的女人,她算是个异类,也就是你一如既往的好说话,才和你说那些。”

“我并非好说话,而是我也觉得就目前状况下,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一切办法,都是可以实施的!再说人民的内心,谁不希望自己过的更好些。这是因为战争现状,大家都有着高度觉悟。如果我们进行必要的扶持,是没有人拒绝的。这个巴夫拉的话并非她自己,而是代表了广大村民。”

耶莲京娜憋着怒气,故作温顺的问道:“好吧,也许是这样。提高生产力的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是恢复货币贸易。”

“这可行?!”耶夫洛夫和耶莲京娜双双大为吃惊,因为几个月以来,货币已经失去用武之地。在这片被德军包围的沼泽地,钱币不能吃不能用,纸币成了废纸,硬币还不如炼铁。在战乱年代,只有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施行的配给制,能保证诺夫戈梅利没有人饿死,即使不少人出现了营养不良状况与慢性饥饿疾病。

继续这样的政策完全能够挺得下去!

作为师长的耶夫洛夫保守的认为:“别列科夫,我相信上级的空投很快就会到了,等物资送达,很多问题将不是问题。等到四月份,我们的马铃薯又大规模收获,粮食问题也能得到大大改善!”

杨明志摇摇头:“可是这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一直在被孤立,法理上我们284师是听从西南方面军调遣,实际却是自行发展。把希望压在铁木辛哥同志的援助,还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我认为激发普通人生产积极性的最佳办法,就是恢复货币贸易。”

如果单纯的以物易物,人民的生产劳动成果的价值,难以进行公平的评估,在交换过程中必然有一方吃亏。

这也是苏俄胜利后,列宁一度取消了货币贸易,又在很短的时间恢复它。因为他看到了,在苏俄迅速实现**并不现实,要建立它首先要社会繁荣,货币贸易必须恢复。

但在1942年的普里佩特沼泽地,广大村民都被动员起来,农民种地、工作获得工分,一次到专门开设的地点兑换粮食。与其说是配给制,还不如说农民的工农业产值主要供养军人了,且达到了两人养一军的“穷兵黩武”地步。

耶莲京娜给他提了个醒:“我们已经许可农民自发的捕鱼,他们甚至可以投掷爆炸物炸鱼。这些渔获可以自己敞开肚子吃,吃不完的送到收购站,兑换马铃薯。如果他们勤劳,也就不会抱怨。”

杨明志摇摇头,这里的巴夫拉却是个极好的例子,就指着她:“试问有多少人会悠闲的跑到十公里外的第聂伯河河畔捕鱼,这个女人每天工作超过十三个小时,一个人的劳动效率也超过两个人。人们的思想觉悟都很高,各个手工作坊在生产五花八门的东西,能去捕鱼的除了专业渔民,就剩下我们的军人了。你的想法,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何不食肉糜。”

杨明志用俄语解释这段话,便是没有粮食,就去吃肉,耶莲京娜马上听得出这可是讥讽的话。

她仔细推敲一下,鱼肉哪有什么热量啊。无霜期刚刚退去,得益于沼泽地是比较靠南,又靠近黑海,这里的无霜期较短。在之前的时光有整整四个月气温特别冷,面对苦寒,人必须摄入足够的油脂来硬度身体消耗。可是哪里有那么多油脂?军人可以吃缴获的德国罐头,吃到饲养的牛羊,包括战死的战马。农民真的只能啃马铃薯了。

耶莲京娜早已不是那个不弄脑子,无条件遵守上级的死命令的家伙。副师长兼参谋长别列科夫,他有着东方的智慧,至少这智慧就目前来看,已经帮助沼泽地的居民挽回了被屠戮的厄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