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65章 会议(五)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65章 会议(五)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3:38 来源:笔趣阁

斯大林的脸转向朱可夫:“这样,您的部队也变得与众不同!朱可夫同志,您怎么看?”

“是!别列科夫确实与众不同。可能我需要检讨一下,我并没有像别列科夫同志这般在意过基层士兵的装备水平。别列科夫同志!”朱可夫突然问。

“是。”

“请您如实告诉我,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以这样的标准装备您的部队呢?”

“大概在去年入冬之后。游击区的兵工厂运行非常稳定,游击队在完成换装后,我就率部夺下了北方五十公里被德军占领的一座城镇。直到现在,那座城镇还在我们手里!在戈梅利战役时期,这个城镇又成为战场。德军有超过两千人在此被击毙。还有超过五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被摧毁。”

“你……”一时间,朱可夫无话可说。

他想了一会儿才再度说:“我听过大量关于您部队的传闻。看来您完成换装,之后的每一次作战,德军都是伤亡很大。”

“是的,同志!”杨明志挺起胸膛:“德军出动坦克,我不怕!我的火箭炮能轻易将其炸成指甲大小的碎片!德军出动大量的步兵,更是给我立功的机会,我们使用的高能燃料做战斗部的特殊火箭弹会要了他们的命!”

“等等!”朱可夫立刻叫住杨明志:“你们歼灭了2s59团,该部队确实覆灭了,这件事在军中很有名!因为这件事,许多将领再度认识了你,别列科夫同志。您是怎样打赢的?就是那些特殊的火箭弹?”

“对!”

自从和这些必会后世扬名的“大佬”开会,杨明志的身子之激动就一直被意志力努力压制着,直到朱可夫问到这一问题。

杨明志再也控制不住精神,整个人激动得浑身颤抖,喜悦之情就在脸上。他激动得几乎手舞足蹈,高兴地向朱可夫说:“我把那个叫做燃料空气火箭弹!”

一个新颖的词汇,对于这些老毛子确实非常新颖。

对于这个,杨明志觉得斯大林应该有所了解,结果其人展示的表情分明是一种陌生。

无妨,杨明志就再解释一番。

长久以来,军人们都认为,炮弹爆炸的弹片是杀敌的唯一方法。因此历史上的炮兵,从有火炮开始就使用霰弹。为了更大程度杀伤敌人步兵,榴霰弹、子母弹,这类疯狂的炮弹被发明。

同时,人们也发现爆炸的冲击波本身,一样是杀敌的利器。渐渐的,炮兵们不再指望破片杀敌,毕竟密集冲锋的时代已经结束。炮兵越来越依赖炮弹的冲击破克敌制胜。

冲击波震碎敌人的内脏,这便完成了杀伤。而这种杀伤,敌人的医疗体系几乎是没法救治的。

杨明志的论述可谓存在第三种杀伤模式。

“我们发射了特殊的火箭弹,就是铁木辛哥同志送给我的五十罐杀毒剂,它们本身其实也是高能燃料。我设置了这样一种机构,基础的炸药触地爆炸,它将装满杀毒剂的罐子炸碎。杀毒剂被洒向很大的区域,同时剧烈燃烧。那是可以融化钢铁的高温,还有不可思议的高压!

我们用四十多发这样的火箭弹袭击了德军的阵地!

哈哈,他们还以为我们会主动让步兵去进攻,我们就用特殊的火箭弹进行火力准备。

结果怎么样?德军的营地一瞬间陷入火海,最终我们打扫战场时,发现的都是些烧成黑炭的尸体,以及烧掉枪托的步枪。那些坦克又如何?大部分坦克发生殉爆,我们找到的基本是废铁了。”

“所以,你们就是这样摧毁了那两千多人的2s?”朱可夫睁大双眼问。

“对!事实就是如此。在这里我没有必要说谎,更没有必要吹嘘。”

杨明志的解释更是引得斯大林的强烈震动,他整个人甚至有些生气。

“别列科夫同志,您不应该到了这个时候才告知我这件事!”

“这……您难道并不清楚?”

“不!如果我知道你们是这样打仗的!我早就电令喀山化工厂生产那些该死的杀毒剂!对!今晚我就去下命令。”

可能斯大林真的不知道。

杨明志好奇的问:“斯大林同志,您召回的人中,有一位姓伊万诺夫,他完全懂得如何生产特殊火箭弹的推进药和高能燃料。”

“哦?是嘛?居然还有这种人。他在哪?”

“他就在伊尔库兹克,还是您下达的命令。”

“我忘了!”

斯大林的回答实在干脆,杨明志想想也是,他忙于监督各方面军作战,如何记得一些小人物呢?

会议变得妙趣横生。

一开始,斯大林只是想知道现在驻守维亚济马的德军第100军,该部队实力究竟如何。别列科夫和该部队爆发过激烈作战,局部还占了便宜,别列科夫当有高妙见解。

不曾想,最终变成了别列科夫对新式武器的赞誉。

“看来,我们现在就具备量产它的能力!”斯大林高兴的说。

“是的,斯大林同志。”杨明志几乎手舞足蹈得像是猴子:“它是战斗部而已,无论是航空炸弹还是火箭弹,都是可以装备的。在我看来,它非常适合攻击敌人的混凝土掩体,也包括城市这样的目标。如果……如果炸弹的体积足够巨大。一枚摧毁一个村庄,也是完全可以的。”

“啊?!”斯大林大惊失色:“别列科夫同志。前几天您在赞誉物理学家搞出的东西的壮烈前景,声称它能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现在您又说这种燃料……叫什么?燃料空气炸弹,一枚摧毁一座村庄。这都是真的吗?”

“它都是真的,一定会实现的。”杨明志肯定道。

斯大林瞪大眼睛,他看着面前的别列科夫,两双眼睛就这么对视着。

斯大林的察言观色很强,通过看部下的眼睛,他就能猜测部下是否骗了自己,很多时候他的判断很准确。

别列科夫,用非常奇特的手段立下赫赫战功。此人最初的功勋就是建立在特殊武器上的,一旦立功,就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听其亲自口述,他能打赢累计超过十万敌人的进攻,最后打死打伤多达七万敌人。

似乎他若没有新式武器,是无法做出这些壮举。

如果真是如此,也太疯狂了。更让斯大林惊喜的就在于,核子的武器目前还是一群科学家们的理论,似乎美国正在制造,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但是燃料空气的武器可以!

斯大林知道那种物质,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灭菌杀毒的好东西。苏军一直在努力赶超英美等国,要在各方面都超越他们,而军医院这种讲究干净卫生的地方,也开始广泛使用环氧乙烷等高效杀菌剂处理医疗器皿。对此,斯大林是了解一二的。

当然,最廉价的杀菌剂就是酒精。只不过在全民爱喝酒的苏联,没有人能相信,医生不去搞点医用酒精勾兑点水就当伏特加来喝。

一场关于新战役的作战规划会议,硬生生的被杨明志弄成了新式武器的推销会。

不管怎么说,斯大林是真的动心了。

别列科夫的第284师很有名,毕竟《真理报》经常刊发一些文章来赞誉。尤其是最近几周加强报道的斯佩洛斯金娜,她所属的部队正是近卫红旗第284师。

该师在明斯克立下大功,哪怕步兵师十不存一,残部撤到沼泽地持续抗战,反倒是取得了更辉煌的战果。

按照“杀人偿命”的标准,284师的残部已经为他们牺牲在明斯克郊外的一万多名战士报了仇,接下来就是为死难的苏联公民报仇了。

报纸的报道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报纸很少提及284师一级第63集团军装备的特殊武器,在一场场战斗中做出的贡献。

因为写文章的都是些搞宣传工作的高人,放在部队各个都能做步兵团的挣委。他们的第一要务的通过媒体的力量唤起人民的爱国心,所以他们拼命的歌颂绝境之下沼泽地的军民的抗战精神。

所谓仿佛加入这支部队后,最普通的农民也能变成最英勇的战士,仿佛那里到处都是保尔柯察金。

当然,报纸对于一些方面的描述是非常贴切的。

第284步兵师,它本该默默无闻,却在别列科夫将军的带领下,每个士兵都具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能力。是的!报纸就是这么形容的。

关于这一点,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既然别列科夫本人在场,他们当然要询问一下。

不询问还好,已经询问,斯大林、朱可夫,以及一直默默听杨明志“自我吹嘘”的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佩服不已。

苏军素来重视士兵的体能训练,到了别列科夫这里,步兵操典上的要求简直太过粗糙。

人家别列科夫是什么标准?

每个士兵携带的装备很多,平均可能接近三十公斤。即便如此,士兵每天都会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例如带着全部装备进行十公里行军训练,这是和打靶一样重要的训练项目。每周,他们还要全副武装的进行一次比马拉松更长的行军。

朱可夫看来,别列科夫简直是在虐待自己的士兵,他们都在经历斯巴达式的训练,别列科夫在挑战人的极限,难道士兵的身体不会因此垮掉吗?

看起来并没有。

非但没有,士兵被训练出铁人般的体能,在森林和沼泽中,他们有比敌人更快的机动能力,这种能力确是另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

而这种训练模式,朱可夫觉得各地的新兵训练营应该借鉴。

一番令人口干舌燥的发言,杨明志说话变得有些沙哑。

对于斯大林,他也需要时间消化一下刚刚听到的巨大信息量。

斯大林决定暂且休会,半个小时后,就全神贯注的研究战役事宜。

按照原本的规划,杨明志这番自我夸赞与新武器的推销根本就没上计划,它的存在纯属意外。

这是一个良性的意外,斯大林为之要好好琢磨一番。朱可夫呢?他从杨明志这里真的得到重大启发。

半个小时的休息,基本就是斯大林本人的休息罢了。

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他们是今天首次见到别列科夫本人,这个来自远方的年轻人果然是年轻有为!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把自己的部队训成一群铁人,再由这群铁人背负沉重的新式武器。

他部队战斗力之顽强,和斯大林格勒城内死战的第62集团军战士们如出一辙。可是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和别列科夫有名无实的第63集团军又完全不同。假设,崔可夫的集团军里都是些被别列科夫改造过的近卫284师式的部队,怕是苏军已经把德军逐出城市了。

趁着斯大林休息,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从杨明志这里得到一样重要的启示。

他们能聊些什么?

杨明志指出了一个苏军的重大短板电台的短缺。

现在的战争,军队各单位间沟通不畅,那是非常致命的。

“战役期间,我一直身处游击区指挥部,通过电台遥控指挥一百多公里外作战的部队。我的命令可以下达到各个团级单位,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营级单位。我实际给每个营装备了两个电台,我能这么做,因为那些电台都是我们缴获的。我一直命令随军电报员轮流值班。指挥部的电报室内的工作人员一样轮流值班。所以我能保证,我可以在任何时间联络到前线的某支部队,并获悉他们的精确位置。”

这个问题上,杨明志没有丝毫的扯谎。

他的话着实让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羡慕不已。

无线电技术在一战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惜沙俄在这方面的发展很有限。苏联意识到这方面的短板后就竭尽所能的发展,奈何战争突然发生了。

根据《租借法案》,美国援苏的清单里就有无线电台。美国提供的这些电台可谓是高科技,部分型号就是通信兵背着箱子,它可以发莫尔斯电码,还能直接打电话。

好东西来得太晚,即便它来了,也只能装备部分部队。

现在,苏联的普通步兵师,只有少量部队能能享受电台下发到营级单位的舒服。不过就算没有无线电台,苏军也有老办法解决后方和先锋部队的通信问题。

那便是勇敢的通信兵背着巨大的“蜗牛壳”一般的电话线前进,它是非常细小的线,所以通讯兵可以快速布置长达三公里的有点电话,让锋线士兵和后方联络。

两位方面军司令员如何不产生遐想呢?如果无线电台能落实到营,很多时候就不会出现基层部队找不到指挥部的窘状。

一年多的战争,苏军积极的总结战斗失利的原因,因通讯障碍,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都是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

科涅夫稍稍一想,他也知道别列科夫这里没有通讯问题障碍,绝非此人幸运。此人本身就很懂现代战争,打到敌人指挥部,第一时间就缴获电台,别列科夫能以集团军司令的身份站在这里,和大家侃侃而谈,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且慢!

别列科夫能参与到方面军指挥官一级的会议,是不是意味着斯大林他……

科涅夫估计,朱可夫早就和自己有了完全一样的想法。那么,自己以后和这个别列科夫,说不定还能是亲密战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