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596章 归途(上)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596章 归途(上)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3:38 来源:笔趣阁

无论是乌克兰的德军,还是白罗斯的德军,他们都没有在八月份再对沼泽地用兵的打算。

苏军并不知道他们的敌人不打算再度进攻,依旧认为游击共和国面临着巨大军事压力。军队依旧在诸如霍姆尼奇废墟、洛耶夫废墟、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点驻扎兵力布防。

士兵修筑新的防御工事,凭借人工,一锹锹地挖掘潮湿的泥土。尤其是霍姆尼奇,士兵被命令挖掘深达两米的坑道,并用圆木加固。这番举动完全就是修堑壕,就像两个月前德军修筑的那条糟糕的防线。

苏军也知晓,他们修筑的防御工事面对机械化军团压力巨大。战壕是不得不挖的,尤其是根据列奇察守城战的经验,坑道不仅要深挖,还要挖掘一些防炮洞!

苏军在沼泽地南部的硫磺矿场找到了一些生石灰,加入粉煤灰经过改良后,粗制水泥得以量产。水泥用于盖房子,一部分也开始运往霍姆尼奇,使得部队能构筑一些混凝土机枪堡垒,以及加固地下掩体。

为了在霍姆尼奇修筑阵地,消耗的人力物力的确有些大。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苏军构筑的绝非是“斯大林防线”的翻版。霍姆尼奇的已经是一处兵站,直到白罗斯的战争结束前,这里都将驻扎部队,使之成为游击共和国进攻北方的重要跳板!

游击共和国的战略中心依旧放在了沼泽地的北方,他们对南方的防御相比就羸弱许多。

直到现在,普里佩特下游的小城镇切尔诺贝利,部队在一年前偷袭过这里,炸毁了支线铁路桥,俘虏一艘炮艇,就再无对此地用兵。

想要从南方渗透,超过三十公里的沼泽地带对于任何军队都是一场灾难。即使敌人渗透进来,无非是给苏军送人头罢了。

抛去赶路的科夫帕克兵团主体和数千平民,其麾下的一个大队带着之前作战的伤员,都通过了多纳伊奇渡口城镇的废墟,进入沼泽地。

这使得游击共和国当前的武装兵力得到一定提升。

整个战役期间,包括南下的两支游击大队,苏军牺牲了三万人,得到救治的伤者合计高达五千人。苏军最恶心的损失来自于精锐部队的大规模伤亡,部队战斗力暴跌!不过,苏军还有庞大的后备兵力,男女老幼组成的民兵缺乏进攻作战的实力,让他们单纯坚守毫无问题。

苏军的军事现状如此,德军又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说苏军还有能够承受一个整编师进攻的防御能力,德军现在可谓进攻没有兵,防御也是兵力匮乏。

德军毕竟是收复了铁路沿线所有的城镇,他们收复了变成废墟的列奇察,戈梅利的围困也解除。长久的激战,德军控制下的老百姓,不是大规模的死亡就是逃走。有的举家向着明斯克方向逃离,有的则被游击队全部“掳走”。

未来,德军如何在占领区收税?谁来给他们种地?如果仅是这些,德军是无所谓的,他们的军粮和弹药大部分是从后方运来。

但德军很快面临的最恶心的事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现在的白罗斯南部驻军司令瓦格纳,他没有权限挽留第100军的北上。

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100军达成了收复列奇察的任务,他们没有理由再在这里逗留。八月一日,该军的第一批部队,开始沿着第聂伯河北上,向着莫吉廖夫和奥廖尔方向前进。

到了八月四日,整个步兵军全部离开了戈梅利地区,至此该地区的战后事宜,和军长航特已经没有半个帝国马克的关系。

随着第100军的离开,留在戈梅利地区的只剩下一群半死不活严重缺编的步兵师。这些德军部队,不但兵员匮乏,武器装备方面消耗巨大。

假若苏军还能有一支兵力强大的生力军,一口气打到博布鲁伊斯克城下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列奇察的铁路桥和公路桥全部垮塌,德军通过第聂伯河互相联络成为非常困难的事。修复桥梁需要很长时间,因劳动力的严重损失,德军也不得不出动自己的工程兵。

于是乎,德军在莫济里和戈梅利两座城市重点防御,列奇察的城市废墟安置的作战兵力不多,整个集团军的大部分工程兵都安置在这里。无论是马车还是卡车,众多车辆拉着水泥、砖头还有全新的钢轨向河畔涌来,列奇察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单纯修复铁轨,德军在这方面效率奇高。多久能修复一条能够跑军列的简易铁路桥,德军估计最快也得三个星期。

瓦格纳对盘踞在南方沼泽地的敌人恨之入骨,他已经丧失主动进攻的能力,当前的他不得不命令麾下各师抽掉优秀兵力,又在铁路线南方不远摆出一字长蛇阵。

德军继续利用之前修筑的防线布防,身处战壕的每一个士兵却都胆战心惊。敌人用了几个小时就破了己方的阵地,如果他们有意,悲剧岂能不重演?

德军只能祈祷,希望自己的敌人因为损失惨重,不会在己方最薄弱的时候展开新一轮进攻。

因为瓦格纳中将在本次战役中表现异常糟糕,他得到了一定的处分。柏林方面没有撤掉这个人,而是将其贬为军衔为少将,津贴也砍去一半。

按理说这种军事白痴应该滚蛋的,狼堡简单研究一下,他们认为白俄罗斯南部的情况完全是个例,换做别的将领,依靠后方的治安部队作战,也一样不能取得好的战果。

毕竟敌人已经确定,就是苏军那个名叫别列科夫的将领,他的恶名从巴黎到斯摩棱斯克,各地驻扎的德军将领几乎无人不知!

对白俄罗斯治安状况最了解的就是这个瓦格纳,临时换将恐生更大的麻烦,不如督促他卧薪尝胆,既然已经和沼泽地的那群匪徒战斗一整年了,就让他继续坚守下去。

734师,707师,722师,715师,700师,805师,白俄罗斯南方驻军有这六个师,它们不同程度遭遇人员损失。

战争已经是1942年八月,德国在其国内进一步征兵,而德国的国民听信了元首的召唤,征兵效果非常理想。

数以十万计的德意志小伙子投身战争,他们坚信“伟大运动”一定会成功。

以上六个后方治安的步兵师,他们已经开始得到新兵补充!当然,优秀的兵员岂能给它们?最终瓦格纳得到的新兵又是一群相对于一线精锐而言的乌合之众。

德军已经开始修复自己的战争创伤,这一情况游击共和国岂能不知道。

杨明志和耶夫洛夫等高级将领,一直坚信德军还有这南下找事的企图,整个集团军依旧采取戒备。

布列斯特和卢布林的地下组织,向莫斯科方面发去的德军沿着通向平斯克的铁路运输部队的情报,这就应征的杨明志等人的猜测。

战场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沼泽地以北的德军疯狂的挖坑、修筑工事,谨防苏军进攻。沼泽地以南的德军,非常担忧沼泽地的敌人突然南下,威胁到基辅生命线,六个师的卫戍部队拱卫基辅,坚决不主动进攻。

苏军则主要担忧北方德军的进攻,一样开始深挖坑,到处修建暗堡,于广袤的沼泽森林中布置一堆哨所。

在一定程度上,科夫帕克的西方奔袭战,将德军注意力向西引去,客观降低了一些沼泽地的军事压力。

战争双方都认为对方一定会进攻,这种错误的判断,终究导致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

苏军是不可能放过一切休整的机会,新兵加紧训练,兵工厂全天候生产,矿场、化肥厂,以及一些手工作坊,在恢复生产后,效率也一直在提高。

人民以强大的建设热情,以图短时间内恢复自己的军事优势。人民万众一心,这一局面令杨明志为首的一票高级人员感动。

时间已经是八月八日的下午,一份来自科夫帕克兵团的最新电报发到游击共和国指挥部内。

“他们已经快到普里佩特河了,他们行动之快振奋人心呐!”耶夫洛夫心情不错,他捏着抽了一半的烟,眼神泛光的看着杨明志。“别列科夫,我们得采取一些措施。”

“是啊!他们的动作突然加速了。让我们再看看地图吧。”

站在摊在桌案的地图旁,杨明志又拿起了圆规。斯洛韦奇纳河是普里佩特河的大型支流,它在地图上标注的非常明显,故而其汇流河口标注的异常清晰。

“他们在沿着这条河走,最终会走到普里佩特河。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依我看他们非得到明天中午才能抵达河口。”

耶夫洛夫点点头:“我们的确不能过于相信科夫帕克的估测,他要护送超过五千名平民,行动速度绝对快不了。再说快要傍晚了,他们会停下来休整。比起军人,平民的休整时间会更长。”

“这一点我完全认同。”

经过计算,杨明志认定他们即使过了河,等待他们的还有近四十公里的旅程。

“如果让他们再磨磨蹭蹭的走,会耽误很多伤员的病情。长久走在沼泽中,人也容易得病。”

“得病?比如说寄生虫病?确实是个麻烦。”

“不仅仅如此!还有糟糕的皮肤病,起了皮癣会浑身瘙痒。士兵都是多人同舍就寝,一人得病弄不好就是全舍感染。皮肤病不会要人命,若士兵训练时忙着挠痒痒,训练也就不能继续了。”

“这……我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耶夫洛夫有些暗自佩服,他多问一句:“如果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得病,他们回来后,我们真的应该做好防疫工作。”

“当然!我越来越觉得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那么,我们有这方面的药品吗?”

听到这儿,杨明志不禁噗呲一笑。“药品?当然有,而且遍地都是!我得赶紧给兵工厂那边下达命令,把制造黑火药的优质硫磺分出来一部分。硫磺,就是治疗真菌皮肤病的优秀药品。甚至对于许多寄生虫病,也是特效药。”

杨明志和耶夫洛夫并不仅仅商讨皮肤病方面的破事,两人合计着,必须想办法尽快让科夫帕克他们回来。

一番分析后,杨明志估摸着,他们的行动绝对快不了没路。

普里佩特沼泽自古地广人稀,尤其是游击共和国身处的腹地,部队在三个集体农庄周边修筑了铁路线,其余防线则没有。他们从河流交汇处进入沼泽腹地,必须在软泥草丛里强行走出一条路。

“那些糟糕的环境,车辆是过不去的。与其让他们在烂泥中走,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们避开烂泥。”杨明志注意到,那处河流交汇口,向南一段距离,不就是己方的右岸定居点吗?

如今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点已经开始重建,目前有两千名民兵于此处布防。该定居点到鲶鱼村的道路再度畅通,因为多日不下雨,路况也好了不少。

杨明志自信的说:“干脆让他们到了交汇口就好生待着,我们差遣一支部队直接北上和他们会合。我们在河口处搭建一座浮桥,让他们能顺利南下。同时,我们把大量的马车,还有那些卡车全部运到右岸定居点的河畔。这样,科夫帕克抵达右岸定居点,通过当地的浮桥,直接能快速抵达鲶鱼村。”

“妙啊!”耶夫洛夫接着指着地图上一个位置,“但是,我认为这里应该存在一座桥梁?”

“桥梁?!”杨明志诧异的问。

“对!纳洛夫拉镇已经成了废墟,二十天前德军经过这里试图渗透进来,他们被我军击败。他们是怎么渡过斯洛韦奇纳河的?尤其是那些装甲车和突击炮,那可是近二十吨的铁乌龟,他们总不能是从河床上潜水开过来的!”

“哎呀!”杨明志猛地一拍脑门,“真是感谢您的提醒!那些德国人总不能过河拆桥吧!他们战败后逃回莫济里,也不该是泅渡过河。我猜,那条河上一定存在多个桥梁。”

军队作战,自古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刻,杨明志意识到对“地利”的缺失,差一点让部队多走弯路。

既然那条河上有桥,让科夫帕克找到即可。

耶夫洛夫绝非是个“拍手党”,他有自己的主见。

“别列科夫,那一次德军是沿着固有的土路挺近的,所以我认为,只要我军逆着土路行动,肯定能找到那座桥。我建议,立刻派遣右岸定居点的民兵,带着部分给养北上。调动定居点现有马车,以快速拉回所有的伤病员。我看,我们现在就令鲶鱼村准备好所有的马车,立刻向右岸定居点集结。”

“我完全同意!”杨明志听着热血沸腾,“真是想不到啊!我的副司令还有这番见地,我估计就算没有我,你来负责游击共和国的运转也完全没问题。”

耶夫洛夫一怔,晃晃脑袋:“算了吧!军队不能没有你,人民也不能没有你。”

“唉……只怕有些时候我们都身不由己。”

战役基本取得成功,德军宣传自己获得胜利,苏军则干脆宣传这是游击运动的巨大成功。那么身为指挥这一切胜利的重要人物,杨明志愈发觉得自己会离开沼泽地。在和游击运动指挥部的几份电报联络,他就感觉到了一丝异样。尤其是某分电报上的这样句子“领袖将给你新的荣耀,又将赋予你新的使命”。

什么叫做“新的使命”,真是耐人寻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