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512章 波诺马连科的增援计划

波诺马连科下达的是紧急命令,七月十九日当日,游击运动指挥部能直接统辖的第101远程航空团,便从各地机场,向图拉市的机场集结。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图拉,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德军试图从这座城市进攻莫斯科的侧翼。

苏军以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守住了这座城市和整个南部防线。

图拉是莫斯科的南部门户,现在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颇为安全。莫斯科,这座苏联的核心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坚固堡垒,而且大量乌拉尔山、西伯利亚组建的部队,纷纷经过首都投入北方战场。

苏联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一直在与入侵的德军激战。固然德军展开的蓝色方案波及到了沃罗涅日,甚至沃罗涅日城市也被德军攻占,瓦图京大将依旧率部守卫者莫斯科城市的南方。

如此一来,图拉因为靠近首都,前往首都南方御敌的援兵,源源不断的经过这座城市南下,大量的新型军械设备,也必然经过这座城市走一通。

因此,图拉城市周边不得不新建立了一些机场。

本时代的各类飞机,对机场的要求并非后世那番苛刻。哪怕是纯粹的土路跑道都是可以的,只要它被压路机压过几遍足够结实平整。

虽然前线距离首都莫斯科仅有二百余公里,德军飞机轻而易举就能轰炸莫斯科,这种冒着巨大风险的空袭行为,德军已经迫于恢复实力的苏军空军的打击,不敢再猖狂。

苏联空军正和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纵使德军的bf109和fw190战斗机不断的改进,苏军也永远不再是伊16这种小飞机,最先进的拉5战斗机已经开始量产,卡卢加的上空,苏军驾驶着这样的飞机参与对敌作战。

图拉的机场停满了大量的各式战斗机,各支航空部队出动频繁,因而每一天,大量满载弹药的卡车源源不断的进抵机场附近的仓库。

苏联在大规模生产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在远程轰炸机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短板。纵使苏联在后世生产出最为巨大的安225重型运输机,目前的苏联的水平,远逊于美国。

第101远程航空团编制有四十六架飞机:

一个轰炸机中队,装备十架伊尔4轰炸机

一个运输机中队,装备十二架里2运输机

两个混合中队,共装备二十四架tb3重型轰炸机

到了1942年,苏联空军开始施行新的编制,一个歼击航空团标准为三个中队三十六架战机,轰炸机航空团则为三个中队三十架战机。

同时,苏军也成立了一个特别的空军单位运输航空师。首先成立的第一运输航空兵师,下辖101和102远程航空团。

因为游击运动远比那个位面发展要好,沦陷区的游击队对于补给物资的需求实在巨大,因而担任“投递员”的第一运输航空兵师的两支航空团,其下辖的中队,都超过了普通航空团的军机数量。

有别于一般的航空团,101远程航空团目前的任务,只要是给沦陷区游击队运送给养,在游击队修建的炮弹运来政委和运走伤病员,甚至装载炸弹对重点目标轰炸。因而该团装备了大量的老式tb3轰炸机,即作为运输机,又可投掷炸弹。

然而该团没有战斗机的编制,其执行任务要么在友军护航战斗机掩护下行动,要么于清晨或黄昏时行动。

该团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其团长的身份格里佐杜博娃,她是一个女人!

一份紧急电报派发到了格里佐杜博娃的办公室,这位胸前挂着金星勋章的资深女飞行员,意识到了她将执行一次有别于以往、意义重大的运输行动。

游击运动指挥部又派发了多份文件,任务的详情也愈发的清洗。

这位英雄的苏联女试飞员、战争时期的苏联英雄,她在十九日下午飞抵卡卢加城外的一个军用机场。她的一部分部下已经抵达这里,可以说这次相聚是这支部队少有的全面集结,许多空军战士彼此相见拥抱在一起。

自部队成立,该团的各个中队通常独立的得到任务并执行,甚至许多时候是单机空投任务。已经有战机折戟长空,新的士兵和飞机又补充而来,使得部队一直保持着高强的综合素质。

波诺马连科不认为一直突然集结的部队,能迅速装上物资马不停蹄的飞抵战火中的列奇察。但他们的行动必须迅速,经过指挥部的讨论,波诺马连科给予101远程航空团的命令,就是在七月二十日下午,全团飞机在一个歼击航空团的护航下,大规模的展开对列奇察的空投援助。

而在七月十九日的早晨,杨明志对于这一切压根就没有想法。游击共和国长久施行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使得他这位指挥官,在部队遭遇严重后勤压力时,首先想的不是向上级要粮要枪,而是自己想办法筹措,比如说搜索每一具德军尸体,找寻德军阵地上遗留的弹药。

后勤只是濒临崩溃,它尚未崩溃。然而当杨明志顺利抵达铁匠村时,一份来自前线的电报打到了游击共和国,甚至打到了鲶鱼村。

原来,当列奇察的战事于凌晨结束时,苏军立刻开展全城搜查。

这一搜查可是不要紧,除了清点抓获的战俘,确定俘虏了九百五十人外,居然还找到了二百多个“和平居民”。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和平居民”,要么是伪军的家属,要么就是“民兵”的家属。她们是女人,苏军战士朴素的认为她们就是战争难民,对于这些人没有任何的迫害,甚至将怀里的提前煮熟的土豆扔给她们。

女人得到了苏军的庇护,至于那些战俘,苏军在俘虏他们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战俘实际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穿着标准制服有明确编制的警察团官兵,另一种则是穿着五花八门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的,由“市民”突击武装起来的毫无战斗能力的“民兵”。

前者是纯粹的叛国者,其幸存者的数量非常少,他们都是经过拼命抵抗后幸存的,苏军并未立刻展开杀戮,一顿暴戾的胖揍是少不了的。后者的“民兵”,因他们抵抗非常软弱第一时间投降,苏军对于这种人还算是很客气。

那些“民兵”几乎不存在什么战斗意志,很多人向苏军军官诉说自己的过往,并对自己为德军做事的错误而道歉。

几句道歉的话,或者自己抽自己的耳光,丝毫不能引起苏军的怜悯。

前线指挥官拉夫连季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充分利用俘虏的人力资源。

得到了“不会被处决”的口头赦免后,那些“民兵”突然间就成了非常优秀的带路者。所以,当城市里战争后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尤其是火车站燃烧的建筑成为照亮全城的灯塔,苏军在大量带路者的指引下,顺利找到了德军的军火仓库、粮食仓库。

列奇察城内储存的弹药足够装备两个团,而苏军的武器也多为德械,这一宿,进攻部队的弹药得到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补充。至于军粮的补充,城内的储存的面粉足够一万人吃上两周。就是它们还处于面粉状态,要食用基本就是熬面粥了。

除却粮食和弹药,苏军还占领了列奇察的军用医院,暴戾的苏军士兵对少数的尚未撤走的德军重伤员展开野蛮屠戮,至于搜到的女护士强行带走,毕竟这些女人带回医院可有大用处。药品缴获了一些,其数量不多。

士兵们看不懂药瓶上的德语,本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原则,清一色的装进麻袋里。他们简直扫荡了整个医院的医疗用品,实实在在的满载而归。

在鲶鱼村的老指挥部内,杨明志看着突击传来的几份电报兴奋不已。

“现在我算是明白古代的战争,为何将军总是会下令部下洗劫城市。”

“额……为何?”村长波博斯基好奇的问。

“电报上说的很明白,我们的进攻部队仅靠缴获获得的物资,足够他们再作战一周了。我们甚至暂时不用向那里长途运送粮食和为数不多的后背弹药。”

“真是太好了。这样后备弹药就应该送到我们鲶鱼村,理论上今天我们就要和德军交战了,不是吗?”

听到这儿,杨明志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说真的,按理说已经是上午了,为什么我们的侦察兵还没有发现德国人?我们的部队已经按照之前的计划完成了埋伏,就等着敌人落入圈套。”

“可能,敌人非常的狡猾,也可能是我们低估了沼泽地区泥潭的威力。”

杨明志绷着嘴摇摇头,他看着桌案上铺设的地图,萌生一种新的可能因为列奇察的解放,德军必然要想办法夺回城市,所以奉命偷袭游击共和国的那些敌人,突击北上了。

杨明志赶紧问:“那个准备实质起义的第21游击旅,他们发来秘密电报没有?”

波博斯基已经,摆着手说:“当然没有。如果他们有电报,您在铁匠村的指挥部一大早就能知晓。”

“确实如此。”

杨明志有些疑惑,战场上总会发生些匪夷所思的事,致使德军行动拖拖拉拉的原因究竟为何?难道真的单纯是泥地的阻碍?

杨明志正了正军帽,收束紧了武装带,对门口一声喊:“阿布拉姆!”

“到!”警卫排长匆匆进了屋。

“现在集合同志们,我要把指挥部移到普里佩特河右岸。这一次,我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遵命!”阿布拉姆敬了礼转身离开。

杨明志的决定可令波博斯基惊悚万分:“司令同志,您难道打算身先士卒?!您……”波博斯基顿了一下,才说出“勇敢”这个词。

“呵呵,您说勇敢是恭维我。现在的局势比较复杂,我待在后方仅靠无线电指挥前线,远不如我本人亲临前线高效。再说了,我从不畏惧和敌人正面交战。”

通向河畔的那条土路,被部队突击炸出一堆大坑,弹坑内迅速积水,使得道路基本无法行走。

时间正值夏季,普里佩特河两岸的湿地芦苇疯长,它们长势惊人,一个人简直只要弓着身子,就能完全藏匿。

目前,通向河畔已经不存在真正的道路,杨明志怀抱一支冲锋枪,率领整个警卫排和几名通讯兵,勉强的在没膝的烂泥中艰难前进。河右岸的状况之比左岸好一点,亲自踏上这条泥路,杨明志确信这将成为德军的灾难。他甚至愈发的相信,德军行动比计划来的晚,就是碍于糟糕的路况。

事实正如杨明志猜测。

原来,德军自十七日上午从纳洛夫拉沿河畔南下,很快就面临了重大问题泥泞。

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和半履带装甲车,是他们可以倚仗的战力担当。这些装甲车辆过于沉重,尤其是三号突击炮,它十吨的体格在沼泽中前进,简直是一场噩梦。

普通德军士兵的装备一样很糟糕,他们发现本该是平坦的土路,居然很多路段,被上涨的河水侵蚀,完全成了浆糊。

而最令他们精神崩溃的,莫过于距离河畔城镇纳洛夫拉直线距离十八公里处的路段。这里完全成了泽地,探路的士兵用木棍试探着淤泥的深度,赫然发觉此处居然深达一米。

装甲车和满载物资的马车,它们已经饱受淤泥摧残,行进的时候几乎都需要士兵帮着推动,或是由士兵突击到远处砍树,把树干铺在泥浆中让车辆勉强移动。

担任最重要的后勤运输的那支警察团,也就是准备实际投靠苏军的“第21游击旅”,他们现在保持着极大的忍耐性。

他们实际现在就能动手,为了德军能顺利进入沼泽地腹地,被当地苏军一揽子歼灭,就必须以优秀友军的姿态,费劲巴拉的带着大量辎重行进在泥地中。

德军在十七日的下午开始遭遇难以忍受的泥泞,终于在傍晚,遭遇到了那该死的一米深的泥塘路段。

面对摆在面前的巨大困难,德军的两位团长,决定坚决完成任务。军官是这样的态度,基层士兵只能硬着头皮追随。然而很多士兵已经开始怀疑,这样的泥泞之路还要走多远?此处环境如此泥泞,是否会和游击队交战?

他们是信心满满开启了南下之路,锐气却在泥泞中被疯狂的消耗。

当晚休息时,700师的团长肖恩和734师的团长克里格,在临时搭起的营帐中,对未来的作战非常担忧。

德军目前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十八日继续是这般艰难的行军,那么部队的士气就会被迅速消耗殆尽。可是,两名军官深知自己的使命,部队已经深入沼泽,他们的任务依旧是偷袭沼泽地苏军的腹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