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85章 再去莫斯科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85章 再去莫斯科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6:25 来源:笔趣阁

雪后的新西伯利亚市,马拉雪橇陆续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uu234m.uu234

降雪持续,它何时停歇不得而知,当地人唯一知晓的只有一件事,当水泥公路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肯定要到明年春天了。

从今日凌晨开始,持续时间近乎半年的“冰雪季”正式开始。

整个城市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寒冷与交通不便,居民更可以拿出大把时间宅在家里。

可是所有的军需工厂绝对不能停歇,碍于交通的障碍性,大量的工人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暖气供应正常的工厂里。

基于这种现实,大量的木质板房开始在各个工厂的空地兴建,不为别的,这些通了暖气的板房将作为工人们的临时宿舍,甚至许可工人家属也住进来。

乌莫夫即将担任分割后的新西伯利亚州州长,职位上升,身上的担子也更重。

之前,新西伯利亚州有四座大城市,目前就只有新西伯利亚市、克麦罗沃和托木斯克三座人口超十万的大城市,至于其他的城市,人口往往就两三万的样子。

这其中,新西伯利亚市的一百五十万人口决定了自身巨无霸的地位,其他的城市,简直就是配角。不能指望那些小城市做些什么,既然小城市总是林立在铁路线周围,它们最重要的工作显然只有一个保证冰冻时期的交通线畅通,这就足够了。

1942年,鄂木斯克合法的从新西比利亚分割出去,在可见的将来,乌莫夫明白,东边的克麦罗沃的分割也只是时间问题。

原来的新西伯利亚州太大了,几个大城市相距往往有五六百公里之远,指望州长戈洛夫斯基和他的少量同僚管理这一的庞然大物,行动能力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苏联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从西伯利亚和远东,“榨出”当地的战斗力去抵抗入侵,这就使得斯大林非常需要西伯利亚方面有着巅峰状态的组织动员性。

传统的“封疆大吏”模式不再适合当前的战争,庞大的新西伯利亚州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直接对莫斯科负责,彼此间开始竞争,综合能力一定会迅速上升。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乌莫夫非常清楚,现在的局势很像是二十年前的国内战争时期,那个时候波兰干涉军不也直接打到了顿巴斯?而日军的七万人不但在西伯利亚南部转了一圈,还试图建立一个傀儡的“远东共和国”。

现在能支持联盟继续作战的就只有量大后勤基地: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

如果西伯利亚地区一家独大,对于联盟的致命潜在威胁都是永恒的,因此它必须被拆成几个小州。

乌莫夫很庆幸,再开一次大会,鄂木斯克就正式分出去,未来几年还有几个城市陆续自成一州,自己的工作量会逐渐降低,所要承担的责任也等比例降低了。

人已经五十岁了,剩下的时光还有多少?乌莫夫自知基本丧失了继续晋升的资质,因为未来是留给年轻人的,担任州长这一职位,就是自己这辈子的极限。

一辈子如此,已经足够知足。接下来的时光便是将战时新西伯利亚州治理好。

看起来,乌莫夫要管理依旧庞大的新西伯利亚州,他必然要处理五花八门又数目庞大的事件,实则并非如此。

看看当前州的人口,鄂木斯克分出去后的新西比利亚州,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各个集体农庄加起来,人口也才三百万。

三百万人口对于苏联的确是庞然大物了,不过想想莫斯科的情况,战争爆发前,莫斯科一隅之地就有五百万人口!

乌莫夫目前只需要关注四种大事:

第一,军事相关产业的产能状况。

第二,州的征兵任务完成状况。

第三,全体军民的物资供应状况。

第四,科学院的物资供应状况。

各项工作有专业人士负责,对于乌莫夫,他接手戈洛夫斯基的工作后,最大任务就是阅览提交的大量公文并作出批示,并实时监控各方面的工作稳步进行不出岔子。

当然,他绝非“监督员”这一职业,他有着很大的权力,尤其是掌握着州内的物资调动。

这种高度的权力极易滋生**,乌莫夫对杨明志这位“科学家”将领高度重视,更是认为自己能够晋升,就有这别列科夫将军的功劳。

太突然了,在八月份,乌莫夫虽然知晓新西伯利亚州要分成小块,他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担任州长。毕竟第一、第二副州长的资质不是更老么?

这方面的人员调令,固然苏维埃大会的态度非常重要,斯大林的命令实际更为重要。

许多事是难以明说的,乌莫夫看到的是,别列科夫将军抵达后,马不停蹄的开始新装备研发,并有了让所有高级官员瞠目结舌的成果。

“他的新式武器已经用不着冗长的试验,应该立刻运到莫斯科去,让那些专家好好研究。我这边也该做好授命量产的准备。”

约定的九月二十六日即将到来,就在二十五日上午,乌莫夫一个电话,邀请杨明志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趟。

“您觉得如何?外面肯定寒冷异常!”叼着烟斗的乌莫夫,以一副轻松姿态示人。

杨明志点点头,又抖抖自己的大衣:“谢天谢地,您提供给科学院的那批羊毛大衣派上了大用场。”

“哦,您不用感谢什么,给予科学家优待是必须的。来,您不用客气,请坐吧。”

杨明志旋即走近办公室墙边的沙发,翘着二郎腿坐下。

“州长同志,我知道您邀请我来的目的,无非就是明天的事。”

“是的,您的两款枪械经历了成功的试验。昨日晚上,军区司令同志给我打来电话,高度赞扬了您的第二款新式武器,他尤为提起了您新枪的弹鼓。现在我已经给830厂下达了研发命令,他们将很快生产全新的冲锋枪弹鼓。我……我身为州长,会如实的向斯大林同志汇报您的功绩。”

“哦!是嘛!真是谢谢您。”杨明志礼节性的微微鞠躬。

“今天主要是和您交代一下,明日军列就要启程,预计是明日中午左右发车。据我所知,您的所有样抢还都保存在科学院里?”

“当然,还是暂由我们保存最为稳妥。”

“这样也好,您的样抢将决定不少人的命运,它们放在火车站的仓库里,我……我反正是不放心的。不过,它们作为军械放在科学院里,也有些危险。”

杨明志听得出,这个老家伙还是对几天前的贸然枪声恼火。

“您很快就不必担心这个了,明天它们就将运走。”

“是的,您也会亲自将样抢和不分配套子弹押运到火车站,但是……我……”

“您?您还有什么想法?”

“啊是的,我把秘书都支出去,现在办公室内只有你我两人。针对这件事我想了想,我觉得……”

“嗯?”杨明志有种不好的预感,“您但说无妨。”

“是这样,站在您的立场上,您一定非常希望自己的枪械得到量产,对不对?”

“当然!”

“我和军区司令同志都是一样的态度,我在这里任职了二十年,西伯利亚走出的军队战斗力卓越。不过,您的样抢肯定要交给一群保守的家伙们手里把玩,那是一群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的老家伙。您听过一个关于枪械的俄国谚语吗?”

“不知道。”杨明志回答。

“用刺刀,是好汉,用子弹,是笨蛋。虽然现代战争必须依赖子弹,但是军中还是有一群年迈又有重权的高级人士,觉得拉栓的步枪最好使,马刀依旧能有大用处。所以您……”

“我……您希望我怎么样?”

“哎,我也不再废话!”乌莫夫摊开双手:“我希望您再回莫斯科一趟。此行您必将见到斯大林同志本人,身为发明人,您现身说法,您一定能说服那些迂腐的人。哈哈,我给您透露一个秘密,斯大林同志从来都是支持自动武器的,只是碍于他的战友们喜欢拉大栓。”

“好吧,我懂了……”

杨明志的老脸瞬间拉下来,他从这个乌莫夫嘴里听到了另一种意思:这个老家伙是赶我走?

见鬼!我才到这个冰天雪地两周多,坐了五六天的火车,为了新枪一直连轴转的工作,刚刚结束新枪研发,又给我支回去?真是见鬼!

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体面人,杨明志没有气得跺脚。

想想看,换做一个脾气暴躁的老毛子,怕是要在乌莫夫面前最少也得破口大骂吧?!

杨明志出奇的镇定,冷冷的说:“同志,您真的希望我离开吗?”

“这……这件事真的不太好解释。”乌莫夫能够猜到别列科夫该是何等心思,的确,自己的想法也太突兀了。“哎,如果您不愿意,我没有任何权力强求您,那不过是一个建议。”

“不。您既然提出建议,这里面就有些合理性。”

几分钟之前,乌莫夫已经说明了去莫斯科的“合理性”,那不是纯粹的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杨明志翘着二郎腿精神紧绷,他轻轻仰头看着刷白的天花板,想到很多。

在那个位面,一个军械生产的企业派人去客户那里出差再正常不过。杨明志当年从未出过差,手下人则是经常去的。

所谓出差,拎着公文包就坐高铁特等座,若是时间紧,就坐飞机去。那个时代的中国交通前所未有的便利,纵横五千公里,旅途也在二十个小时内解决,何况交通费还全额报销不说,还有伙食补贴云云。

1942年的苏联,这里的交通情况真是一团糟。

联盟东西部的联系极度依赖西伯利亚大铁路,并将长期依赖下去。

用再华美的辞藻形容它的重要,都改变不了它是“小破路”的事实,杨明志很清楚去莫斯科的代价是什么,仅仅用在交通上的时间,一来一回至少也得整整十天。

十天,可以做很多事!

看着别列科夫将军正在思考,乌莫夫自觉失言,赶忙解释:“对不起,就当我刚刚什么话都没说好了。”

“不!您已经说了。”杨明志猛地抬起头,看着惊慌的乌莫夫,“您刚刚说什么?新式兵器要让斯大林同志亲自观摩,为了能够量产,我还要说服克里姆林宫的反对者?”

犹豫了一阵子,乌莫夫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但也进一步作出解释:“我想了想,您不去也可以。以上仅仅是我的建议,它也不是今天我邀请您来的目的,只是额外的事。今天,我只是与您面谈一下,督促您明日一早把必要的货物装车。”

“嗯,我在听。”

乌莫夫耸耸肩:“关于这件事,我其实是觉得,您有必要派遣一两位设计局的专业人士亲自押运。据我所知,枪炮局在审查新枪械时,生产厂家肯定要全程陪同的。您不要奢望那两位卢比扬卡来的干员当什么押运员,他们是内务部的人,您的东西肯定会先被贝利亚截留,怕是送到斯大林面前都是以后的事了。您必须明白,那个贝利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此事还能牵扯什么贝利亚?一时间杨明志不得不佩服乌莫夫的想象力。可是转念一想,这位老家伙的话绝不是胡说。

现在的内务部就是未来的克格勃,那是一个神奇的组织,基本上渗透到苏联的所有地方。他们有权审查上到飞天的导弹,下到商店销售的黑胶唱片,连皮鞋厂鞋跟有几颗鞋钉也有权检查。

如果贝利亚有意找麻烦,那确实挺麻烦的。

乌莫夫的另一套说辞自己也的确要考虑一番。

这个时代苏联的邮政部门依旧如往常那般运转着,甚至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处于前所未有的繁忙,邮政的效率反而提高不少。

可惜,杨明志是适应了21世纪快递速度的人,本时空的苏联邮政,指望他们,那还不如亲自坐火车运货呢!

某种意义上,斯大林就是设计局的唯一客户,要伺候好这位“慈父”,想想看,自己就从设计局里挑两三个年轻的设计员,就能指望他们给斯大林说得明明白白?

呸!他们见到斯大林,要么兴奋的昏迷,要么紧张到窒息。且慢,就算不是如此,他们也得首先到卢比扬卡溜达一圈,落到了贝利亚的手里,只怕他们先被吓晕了。

这样一想,杨明志觉得就是**夫亲自带队,想办好这件事也是痴人说梦。

设计局里的都是什么人?除了**夫见过一些市面,其他人都是幼稚缺乏阅历的年轻人。杨志明还记得自己初来乍到,一身勋章的姿态站在他们面前,有几个人不颤抖?这要是见到“慈父”,还是集体昏迷的概率更大。

想来想去,一个恶心无比的念头浮在心头。

至此,杨明志只得侧着脑袋目瞪乌莫夫,绷着嘴摇摇头:“我仔细想了想您的建议,看来,我要是不亲自去,这件事真是难以办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