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14章 盐的魅影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14章 盐的魅影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6:25 来源:笔趣阁

二十名战士每两人作为一组,其中九组操持普通木柄洛阳铲,最强壮的两人则操持金属柄洛阳铲。

“你们记住,在坑中操作时,时刻关注挖出的土壤有什么异常变化。我告诉你们,看到挖出的土壤是白花花的,我们就真的找到了盐矿!”杨明志苦口婆心解释一番,新一轮挖掘工作开始。

别尔斯基被嘈杂声唤醒,这一夜他睡得不好,全然就是那群精力充沛的士兵居然愣是在煤油灯的照明下,挖掘到了凌晨两点!忙到这么晚,非常可惜的并没有找到盐矿。

司令紧急回去制造新工具,他苏醒后照着工地扫视几眼,揉揉惺忪睡醒,看清了司令已经归来。

只见司令站在黑黝黝的土坷垃上,背着双手弓着腰,目光直视那最大最深的土坑。

昨日一整天,挖掘的重点就是针对别尔斯基挖的土坑不停扩展,士兵工作很久,终于掘进到地下四米。为了避免坑内人缺氧,士兵也不停扩大坑的范围,以至于从某种意义上,土炕像是被一枚五百公斤航空炸弹炸出的弹坑!

别尔斯基股不是吃早饭,他晃悠悠走过去,情不自禁走到司令的身边。

“报告……报告司令!记者别尔斯基向您报告。”

“看起来您很疲倦,继续休息我不介意。”

“不!我必须努力工作,今天的挖掘工作我不能缺席。我想我应该下到这个坑里,毕竟我是一个开始挖的。”

“您先继续观望吧。”杨明志随手指了一下,“新型工具已经投入使用,我们拭目以待。”

土坑已经有四米深,土质已经是硬化的腐泥,不得不说向下掘进愈发困难了。

新打造的洛阳铲铲头比较锋利并有轻微内弯,该形状保证能把土壤顺利带出来。

较坚硬的土壤也有好处,即探洞不会塌陷,更没有渗水迹象。

开挖仅仅过去二十分钟,洛阳铲已经掘进了两米。士兵没有把铲柄拔出,而是在末端接上备用金属杆,螺旋拧紧后继续向下开凿。

被挖出的土壤并非杂乱的堆放,杨明志联想到南极冰芯钻探,下令开凿的土壤送到地面,平直的摆放,以供研究。

普里佩特沼泽,千百年来不停的淤泥堆积,芦苇蒿子秆的腐殖质越积越厚,它们一层压一层逐渐煤化,并将地面的宝贝掩藏。

掘进的洛阳铲仿佛打开了时空之门,经过不停开凿一个小时,它已经向下掘进了十三米,取出的土壤已经不能称之为土壤了。

这些黑色物质有点像煤,其中有着更多的盐晶体颗粒。

将洛阳铲从十三米深的探洞拔出了,已经是比较费劲的工作!因为金属柄就长达十三米,它已经非常沉重!

杨明志这次没有拦着别尔斯基,他又着急了五名战士。土坑里有合计八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金属柄拔出来。

继续掘进愈发艰难,每一次开凿于拔出,人们都付出很大汗水。

时间到了上午十点半,掘进已经是十七米,若加上土坑本来的深度,就是二十一米深了。

如此深的探坑,挖出来的还是混有大量盐晶体的坚硬泥巴,柱状的硬质土壤平摊地面,仿佛一只巨大蚯蚓留下的粪便。

杨明志表面不说,内心焦急万分。

关键是这种时候,安东诺夫居然一副遗憾模样:“可能,这里没有那种巨大盐矿,只有一些吸收大量盐分的土壤。即便如此,我们挖到了含盐土壤,我们已经取得成功?”

“不!没有挖到盐矿,没有看见白花花的盐,我们都不算成功!”

说罢,杨明志对坑内吼道:“同志们!继续往下凿,不要气馁!你们把所有的铲柄都接上,挖到最深处,无论有没有盐矿,你们每人都将得到一瓶烈酒作为奖励!”

酒精,还有比这更好的奖励吗?如果还有,那就是优质卷烟了。

伏特加的许诺带给他们强烈的精神动力,浑身是汗的士兵继续操持起长度骇人的洛阳铲。

继续往下掘进有了新的困难,即拔出铲子时,铲柄不得不临时拧开。为了避免铲头掉入探洞,拧开铲柄时,还要有人使劲攥着。

如此这般,每向下掘进二十厘米,前后要折腾近乎十分钟。

时间逐渐到了中午,烤土豆的香味弥漫在偌大的工地。

数以千计的军人好奇的聚集在这土坑周围,另有大量盖房子的难民,受好奇心的驱使,兴致勃勃跑来围观。

杨明志无所谓众多人员聚集,他看着一枚烤土豆,继续监督着挖掘。

……

“真是累死我了,沼泽之下居然是坚硬的,真是不可思议。”汗流浃背的别尔斯基不住地抱怨。

一名士兵顺势调侃:“我听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岩石上,岩石之下就是滚烫的岩浆。如果我们的铲子足够长,我们可以挖到岩石,继续挖掘就能制造一座火山吧。”

“算了吧!谢苗,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与其挖到岩石,我看我们得先挖出地下水。”

“地下水?真是奇怪,二十米深还挖不出地下水,我们挖掘的地方真是太奇怪了。这里……真的算是沼泽地的一部分?”

别尔斯基愈发的觉得自己知识匮乏,或许在大学时学习的是地质,地下到底有否盐矿,马上就能断定。只可惜,游击共和国根本没有这种人才,只能依靠司令的新工具探索。

在吃了简单的午餐后,挖掘工作继续。

别尔斯基已经顾不上形象,为了荣誉,以及为了满足好奇心,他脱掉上衣继续工作。

“预备!凿!”

“预备!凿!”

他喊着口号,八人合力已经不知道遭了多少下。经过一上午开凿,他再一次断定,铲子又凿了一管坚硬土壤。在费力拔出铲头,土壤和上午开凿的如出一辙,依然是硬质腐泥于盐晶混合。

“来,我们继续!”

他俨然一副劳动队长的姿态,一直监督的杨明志甚至有些于心不忍,坑里的人们一副玩命模样,自己就瞪着双眼看着?

铲柄再一次拼接好,八个金属柄全部用上,如果还挖不出盐怎么办?杨明志估摸着只能暂停操作,保持探洞的同时,再令兵工厂继续制造金属柄。还是应了老毛子的谚语:大棒一扫横扫千军,如若不行大棒加粗。

“我就不信了,我向下勘探五十米还找不到盐矿?如果还不行,那就一百米!就是挖出古生物化石也不枉我这番忙活!”

说实话,杨明志已经有些不抱希望了。作为司令,许下的诺言还是要旅行了,他点了点头嘱咐道:“同志们,你们八个人继续挖,我去给指挥部发个电报,给你们准备八瓶伏特加!”

杨明志转身离开,坑里八人兴奋异常,围观的战士议论纷纷,不少人针对伏特加的事调侃起来。

又是新的一轮开凿,别尔斯基已经从记者变成了优秀的“勘探高手”。

“同志们准备好!预备!凿!”

他话音刚落,八节长的超长铲柄之洛阳铲,明显的凿到了奇葩物件。是的,别尔斯基知道自己凿到了东西,开凿的手感和之前的上百次完全不同。

就好比都是肉食,鸡肉和牛肉的口感差别实在惊人。

八个人都感觉凿到了特别的东西,那是一种有些偏软的感觉,却也不是凿到软绵绵的东西。

“我的上帝啊,是不是我们终于凿到盐矿了?”一名士兵的猜测立刻引得别尔斯基急躁万分。

“快!快把这该死的铲子头拔出了,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该死的白花花的盐!”

别尔斯基一声令下,八人合力拔铲子。

他们的手法已经锻炼得异常麻利,金属柄一节节宁可,最后一节终于拔了出来。

奇迹,该来的时候它没有缺席。

铲子被拔出来了,坑内八人看到铲子里白色的东西,不禁全身发抖。

别尔斯基感觉自己的心率因为激动已经奔上一百二,他努力压制着激动,伸出满是泥巴的右手,随意扣下铲子里的白色晶体放入口中。顿时,一股难以忍受的咸贯彻全身,整个人为之一震。

他如同失去意识般瘫坐在地,吓得数百围观士兵以为他吃了毒药,顿时对铲子里的东西产生怀疑。

别尔斯基!他完全没事!

突然间,一声惊天怒吼从土坑中传来:“盐矿!我们挖到盐矿啦!”

整个人群沸腾了,尤其是铲头连同里面的东西拿上来,经过二十多人的过目以及品尝,咸的感觉惊动每一个品尝着。证人实在太多,整个工地很快陷入骚动。

杨明志那边刚刚给指挥部发去电报,就听到矿场的剧烈骚动,仔细去听,剧烈的嘈杂声中混有太多的“乌拉”。

“啊!他们成功了?!”

杨明志疯狂的跑去,挤过人群,一脸慌张的站到土坑边。

别尔斯基浑身颤抖着献上那支铲子:“司令……司令同志!我们都验证过了,在场的同志们都是证人。我们……我们可以肯定,这是盐!我们成功了!”

捧着一铲子盐,杨明志却没有丝毫狂喜。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从发现含盐土壤的时候,只要继续挖掘就能挖到盐矿,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挖掘深度的问题罢了。

但杨明志还要进一步验证。

新一轮挖掘开始了,经过十分钟,又一管白花花的盐被凿了出来。

杨明志的额头满是汗水,即便他相当淡定,整个工地陷入沸腾,他终究被这种气势所感染。

菲奥多洛夫和安东诺夫闻讯赶来,在癫狂中向杨明志报喜。

经过鸣枪示警,骚动终于安静下来,不过广大的士兵,他们的表情依然是狂喜。

这种喜悦当然是要利用的,杨明志挺直身子,大声吼道:“同志们!我们的工地就在一座巨大的矿山之上。二十六米!向下挖掘二十六米,我们就能开始挖出巨大盐块!去挖地吧!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巨大的矿坑!”

好似喜鹊飞进社棠,完全处于亢奋的杨明志亲写好一份电报,火速传到了铁匠村的指挥部,顿时,整个游击共和国振奋了。

萨林奇金、柳得巴廖夫、耶夫洛夫、福明,还有大量的参谋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工地现场挖出了白花花的盐,好消息传到各个集体农庄,高音喇叭当即面前军民展开宣传。

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但盐一度是非常珍贵的,直到上级空投了一批食盐,游击共和国的用盐压力得到显著缓解。

即便如此,食盐的配给制也针对军民进行详细分类,那些不进行高强度劳作者,因不会大肆出汗,每周分的的盐数量奇少。很显然,如若盐的供应稳定,所有人理论上完全能吃盐吃到吐。

大部分的平民对挖盐的事知之甚少,指挥部知晓的也不多。

因为事态重大,萨林奇金临时起意去工地亲自考察。

一辆吉普车在曲折的土路狂奔,萨林奇金面色兴奋,他和柳得巴廖夫同程一辆车,此行就是要亲自品尝一下,所谓“地下巨大岩盐矿”的咸滋味。

对于杨明志,他已经没工夫去考虑电报发出去后会有何回应,既然那两个男人要来,就让他们来好了。

即便是几天后要召开的会议,都没有盐矿的事更为重要。

洛阳铲在挖到盐后,遂继续开凿,根据铲头形状,挖出的岩盐柱竟超过了十个。

所有岩盐柱在杨明志授意下拼接在一处,总长度达到190cm。这说明,地下盐矿的矿层至少超过两米,因为洛阳铲还在继续凿出岩盐柱,矿层究竟有多深,恐怕只有战争结束后才能真的探究明白。

盐的密度是水的2.1倍,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盐足有2.1吨。

杨明志对地质学有一点点的了解,考虑到这工地的附近就是硫磺矿场,显然盐矿的形成一定和那个硫磺矿有关系。

白俄罗斯这片区域,在久远的史前是一片浅海,沧海桑田的变迁浅海干涸,盐分被新的土层覆盖。

因为地质活动,普里佩特沼泽的地下出现一个热源隆起,隆起的盐城顺手带起了深埋地下的岩层。该热源隆起改变了地下水的水网结构,以至于在盐矿所在的核心区是没有地下水,然其周边区域,只要打一口深井,涌出的地下水就是带有咸味。

硫磺矿场附近的部分区域能挖出卤水,这根本就不该成为秘密!却因为矿场区曾经渺无人烟,即便有人定居了,此地地表径流到处都是,根本无需挖井就有用不完的水,何况还有硫磺矿附近涌出的温泉。

假若数个月前,游击共和国有组织在硫磺矿场附近组织大规模挖井行动,地下有盐的秘密也不会现在才发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