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妖孽人生 > 第5166章 千古奇冤

重生之妖孽人生 第5166章 千古奇冤

作者:黄金战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48 来源:笔趣阁

林风知道这个问题迟早要来。而对林风来说,来的越早越好。来的越早,就越证明马龙的蜕变,反之,马龙越迟来找自己询问这个问题,他这个人的可塑性就越差。

所以,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回答,但是对林风来说,马龙问出来,林风是很欣慰的。至少,马龙是可塑之才,而不是阿斗那样的扶不起的君王。

当然,其实就林风来看,阿斗也未必如历史中所说的那样不堪入目。

刘备这人,你要说缺点多,很多,无大才,不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没有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等等,但是刘备会用人。而在刘禅小时候,也就是阿斗小时候,刘备曾经夸耀过阿斗其实比想象中聪明。虽然只是随口一言,但如刘备此人,不可能随口而说。

而事实上,刘禅做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所有君王里面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刘禅当年已经17岁,已经是可以亲政的年纪。但当时的诸葛亮,如日中天,加之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话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将诸葛亮当成我刘备看待就行了。这刘备当时可是蜀国的皇帝,将诸葛亮当皇帝看,那意思就是让诸葛亮管事了。所以,之后刘禅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而诸葛亮呢,也是一个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领导艺术。什么事。都要自个干。

这种情况下。刘禅呢,如果插手,必然会造成蜀国的‘帝相不和’,蜀国本就实力最为薄弱,再来个‘帝相不和’,那只有一个结果,蜀国早夭。但是你是做皇帝的人,却看见手下宰相统管全国上下大小事。包括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有孩子,都要插手,你会如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揭竿而起,选择对抗。三国期间,汉献帝不是如此挑战曹操么,结果呢,一家老小满门被宰了个干净,就剩汉献帝一个孤家寡人,这还是曹操厚道。后来曹操儿子曹丕不是将其逼死么。

当然。这是没能力的。有能力的,诸如清朝康熙帝。就是摆平了鳌拜。不过康熙那时候,大清江山虽然不说稳如泰山,但至少没有太多的外敌,大清依然还是极为强大的。而蜀国呢,三国之中最为弱小。这要刘禅真和诸葛亮去撕逼,那结果只能是完蛋。论才能,诸葛亮肯定在刘禅之上。但是问题在于,诸葛亮解决了刘禅,那让谁来当皇帝?刘备就刘禅一个儿子,唯一的义子刘封也早就挂了。刘禅当时没子嗣,谁当皇帝?没有人!那只能诸葛亮来,可诸葛亮上位了,名不正,言不顺的。

当初刘备托孤说自己这儿子没才能,就你诸葛亮来当。诸葛亮直接推脱了,并且下血誓力保刘禅。结果那边刘备尸骨未寒呢,你这边将其儿子给弄了,自己当皇帝,这不是遭人骂么!何况很多将领,例如军中将领大多还是支持刘备这边的。到时,蜀国上下必然大乱,诸葛亮再有才能也不行。

而事实,却极有可能是刘禅一旦要上位,很可能会让诸葛亮心灰意冷归隐山林。这归隐了吧,蜀国谁来打理?诸葛亮都不过是延续了蜀国的生命,而不能让蜀国强大,刘禅这么一上位,就将诸葛亮逼退,那手下将领必然也会人心涣散。到时蜀国,还是大乱一场,最终免不了灭亡。

所以,刘禅小小年纪,就懂得隐忍,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也就乐得让诸葛亮去当丞相,统管大局。自己乐得逍遥。这份能够割舍皇帝号令天下的心境,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或许可以说刘禅只是真的很废,所以没有争雄之心。但是诸葛亮可是只保了蜀国11年,而刘禅在位41年,后面30年,可是没有诸葛亮。而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做了一件很令人震撼,却被后世历史学家忽略的事。什么事?那就是废除了丞相制。

诸葛亮生前就是蜀国丞相,统管蜀国大小事务。刘禅迫于蜀国行事,不去和诸葛亮争权夺利,但不代表他没想法。他一直等到诸葛亮自己病死,寿终正寝,成全了自己和父亲刘备的美名之后,才动手展现自己才能。废除丞相,收回大权。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

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30年之久。直到之后蜀国被魏国攻破,刘禅沦为亡国之君。这时,刘禅已经当了40年皇帝。17岁继位,40年皇帝,这一年的刘禅已经57岁。而当时平均年龄大约也就在50多岁一点。差不多,刘禅已经算是老人了,垂垂老矣。之后在魏国国都,刘禅度过了余生,算是三国之中,唯一善始善终的国君。而且终其一生,过得逍遥快活。在三国这个乱世,能逍遥快活一生,绝对的算是难得了。

这一点, 哪怕是号称‘毒士’算遍天下的贾诩,都不曾做到。真要论大智慧,刘禅算得上大智若愚。

当然,历史上对刘禅最大的误会,或者说其污点就两个。一个是,魏国大将邓艾围了成都,刘禅不战而降;第二个,就是千古名言——乐不思蜀了。

其实,这两件事,反而看出刘禅的大智慧,以及他与人不同的为人处世一道。邓艾围了成都,当时成都兵少将寡,负隅顽抗,就一个命运,城毁国亡,并且一味的顽抗,最终可能会导致魏国的屠城惨案发生。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时有发生的。围城战,守方坚守,一旦失败,最终的结果是整座城池的老百姓都会沦为对方将领发泄心中戾气的倾泻口。例如蒙古围攻的襄阳,还有满清围攻的扬州,都是惨遭屠戮。

而当时,魏国这方面名声可不大好。何况,刘禅并不是不抵抗。最终邓艾大军进攻时,刘禅派遣了当时所能派遣的将领诸葛瞻去迎战。结果是兵败阵亡。最终被邓艾直逼城下,孤立无援。所以,刘禅选择了投降。至少满城文武百官,以及百姓都能得到幸免。当然,从某些主战派的视野里,这是懦夫。当实际上来说,刘禅的父亲刘备和曹操也算是称兄道弟过,大家再怎么打来打去,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投降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刘备不也投降了曹操么,刘禅投降给曹操的孙子曹奂也不算多么丢人。

你实力不如人,不投降还能怎样?真的去拼个你死我活后,来个玉石俱焚?那伤害的还不都是老百姓,都是中国人。所以刘禅很坦然。保的一方安宁,很坦然投降。

至于乐不思蜀,这就是刘禅的精明之处了。很简单,魏国对待刘禅这个亡国之君应有的礼遇,是希望天下太平。可你要不懂事,非要复国,那对方只能灭了你。所以,刘禅安于享乐,毕竟自己都一把年纪了,57岁了,还复国?复什么国?搞不好还没怎样呢,就老死了。何况,想要复国的不过是那些没了权的将领,他们不甘于现状而想要闹事。和他们联合起来,那只有一个字——死。而且搞不好,还要被利用。汉献帝不就最好的例子,一直想要重振大汉天威,结果呢,最后被利用来,利用去,被曹丕逼死。

所以,刘禅安然接受外界所说的‘乐不思蜀’,平安的度过余生。

而事实再翻过来看,如果蜀国一直都是按照刘禅的意图来管制,那么魏国还未必真的能够这么早攻破蜀国。原因何在?就是北伐。诸葛亮七次北伐,耗尽了蜀国的元气。随后继任的姜维,依然要北伐。最终让蜀国一直不能修生养息。而你这边北伐,自身元气大伤,魏国那边却只需要守住关口,就让你进退不得,你还要担心吴国。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所以,这也是刘禅一直不怎么待见姜维的事情。你想要成就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那是你个人**。但你看不清事实,非得途耗蜀国国力,那就是你不对了。我摆不平诸葛亮,还摆不平你姜维么!所以,姜维总是觉得刘禅被小人利用,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不然蜀国自从刘备死之后,一直修生养息,凭借着蜀国的天然高山险阻,足以让三国延续下去很久。毕竟邓艾这兵行险招有用么?你偷渡阴平,就那么点人。我要这几次不北伐,国力充裕,兵强马壮,你这么点人过来了,还不是送死。结果呢,蜀国没人,没兵,邓艾偷渡过来,那几千人马,可就有了大作用了。等到司马昭一家和魏国的曹氏一族开始撕逼,蜀国或许还会有机会也说不定。毕竟没有蜀国的北伐,司马氏一族或许早就和曹氏一族开始撕逼了。

所以把,阿斗没那么没用。而林风对马龙,也很是期待。这个看上去个性和阿斗差不多的亚当斯私生子,会有多大的蜕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