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机会来临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机会来临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0:33 来源:笔趣阁

大宋四川制置使强行迎娶蒙古漠河公主阿珂察,此事彻底激怒忽必烈。

忽必烈对汉人的排斥,达到了旁人难以想象的严重程度,只不过为了蒙古王国的前途,忽必烈强忍着没有发作罢了。

郝经归顺大宋、投奔吴邵刚,已经让忽必烈感受到巨大的屈辱,尽管平日里忽必烈表现出来了霸气与谦逊,特别是在面对人才的时候,能够完全放下架子,不过内心深处,忽必烈认为这世上无人能够超越他,哪怕是前任的大汗蒙哥。

李璮的叛乱,忽必烈坚持斩杀王文统,其实就是这种情绪的展现,只不过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忽必烈允许朝中文武大臣做错事情,大不了下次好好做,但他不允许身边之人另外投靠他人,若是出现了这等的问题,哪怕是蒙古人的身份,忽必烈也不会客气。

阿不里哥投降之后,其麾下大量的文武大臣,遭遇到残酷的算计和镇压,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活命的,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蒙古人,也有少量的色目人,忽必烈无情的镇压这些人,就是因为他们效忠于阿不里哥,而排斥他这个真正的草原大汗。

蒙古至元三年正月,咸淳二年正月,机会终于来临了。

根据末哥等人的建议,蒙古朝廷面对日益庞大的地盘,开始重新设立官署,设立行省成为其最为主要的举措,所谓行省,其实就是中书省在地方上设立的署理政务的机构,初期称之为宣抚司,其行使的权力,是中书省委托的,后来成为了常设,一直到千里之后依旧维持。

在正式同意此官署设置之后,忽必烈下诏,从朝中到地方的行省,凡行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以及诸多部府幕僚之主官,悉数用蒙古人与色目人,不允许其余人出任。

这道敕书,直接排斥了朝中的汉人大臣,也包括其他一些种族之人等等。

谁都知晓,朝中被称之为最有谋略的群体,就是汉人大臣。

忽必烈的这道诏书,表面上看表明的是蒙古朝廷还是蒙古人直接掌控的,可骨子里展现出来的就是对汉人的不信任。

吴邵刚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情报。

依旧是通过张文谦传递过来的情报。

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情绪已经跌落到最低,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会遭受到更多更加惨烈的算计和排挤。

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得到了忽必烈更多更大的信任,开始毫无顾忌的排斥汉人。

趁着设立行省的机会,阿合马大肆安插亲信,越来越多的色目人进入到朝廷之中,朝中色目人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汉人。

郝经与刘秉忠,包括王文统,都曾经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人大臣,那个时候朝中的色目人根本没有与汉人大臣抗衡的机会,但随着山东李璮的叛乱,这一切都变化了。

忽必烈不再信任汉人,开始逐渐的疏远汉人。

趁着这个时候上位的阿合马,充分展现出来了理财的能力,其征收的赋税,满足了蒙古大军征伐的需求,因为钱粮的充足,让忽必烈能够放心大胆的派遣大军,更是让阿不里哥被迫投降,让漠北得到了统一。

忽必烈对阿合马盛赞有加,甚至认为阿合马强于朝中的汉人大臣。

随之而来的,是汉人大臣的暗地里与色目人较劲,争夺权力,心知肚明的忽必烈,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不予制止,他以帝王思想掌控双方,稳控朝局。

随着郝经、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归顺大宋朝廷消息传来,忽必烈再一次改变了态度,他赋予了阿合马更多的权力,虽说依旧不插手色目人与汉人之间的权力争夺,可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有了忽必烈的支持,汉人已经不是色目人的对手。

放在桌上的情报,郝经与曹文刚也看过了。

这两天,郝经一直有些不明白,吴邵刚让叶李与萧规两人进入了节度使衙门做事情,但没有见两人,只是吩咐郝经,让两人多多熟悉政务,特别是多多比较节度使他们下发的文书与朝中敕书之间有什么区别。

反正郝经也习惯了,他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新进入节度使他们做事情之人。

曹文刚站在郝经的身后,陷入到沉思之中。

在吴邵刚身边时间长了,曹文刚已经学会了如何的思考,如何的从全局的方面看问题。

“郝先生,宗元,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份情报。”

郝经看了看曹文刚,毫不犹豫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策反张文谦、窦默等人了。”

“嗯,这个建议不错。”

吴邵刚点点头,继续开口。

“还有姚枢和史天泽等人,应该怎么办。”

郝经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开口,其身后的曹文刚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首要策反的就是张文谦与窦默两人,张文谦是蒙古朝廷汉人大臣之首,窦默的影响力很大,一旦这两人脱离蒙古朝廷,其余的汉人大臣,更是无法在蒙古朝廷之中立足,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恐怕会主动前来投靠。”

“再者,属下认为,策反张文谦与窦默,是很有把握的,两人早就表现出来了诚意,其事例属下不用多说,至于说姚枢与史天泽等人,尚无任何的态度,若是贸然的策反他们,恐怕引发诸多的事端。”

郝经看着曹文刚,满意的点头。

“大人,属下认为曹大人的建议很是不错。”

得到郝经的肯定,曹文刚脸色微红。

吴邵刚也是满意的点头。

“这个建议不错,不过有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忽必烈乃是枭雄,若是身边的汉人大臣皆弃他而去,怕是会彻底激怒他,接下来其会采取什么手段,你们是否想过。”

“这个问题,属下想过。”

郝经显得从容不迫。

“就算是忽必烈亲率大军而来,也未必是合州御前诸军的对手,有了鼎坤炮,合州御前诸军早就可以杀出去了。”

吴邵刚这个时候真正的笑了。

鼎坤炮的出现,已经让所有人士气大振,刘秉忠前往云南赴任之前,再次提出建议,合州御前诸军可以考虑拿下京兆府路以及凤翔府路,打下基础,下一步就是朝着中原方向发展,一旦拿下了整个的河南路,收复开封府城,则民心和人心都会想着吴邵刚。

鼎坤炮的生产进度有些缓慢,每月能够制造三门就算是很不错了,且军火局在研制出来鼎坤炮之后,按照吴邵刚的要求,开始研制其他的火器,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火器进入军中。

袁世春来到了厢房。

“情报署马上给罗素林与佟卫华下达命令,立即策反张文谦与窦默两人,让他们尽快到四川来,此次语气可以严厉一些,可以告诉张文谦与窦默,留在蒙古朝廷没有任何的出路,得不到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是蒙古人,其内心之中,蒙古人才是蒙古朝廷的真正主人,不管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如何的努力,最终也就是蒙古人的奴隶。”

吴邵刚亲自给情报署下达命令,如此的详尽,这还是第一次。

袁世春没有马上离开,依旧站立。

“袁世春,有什么担忧的事情,开口说就是了。”

“属下还是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罗素林与佟卫华的策反,不一定能够产生效果,张文谦与窦默等人,在蒙古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时间长,没有遭遇到特别困苦的局面,怕是一时间难以下定决心。”

“你的意思是,在完全有把握的时候策反吗。”

“属下就是这个意思。”

吴邵刚看着袁世春,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你想的是不错的,可惜我们永远做不到这一点,等到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怕也是不需要张文谦以及窦默等人了。”

“我们现如今做的所有事情,都算是冒险与赌博,郝经、刘秉忠、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来到我的身边,同样是赌博。”

“张文谦和窦默若是这个时候能够归顺,对忽必烈将是巨大的打击,必定令忽必烈恼羞成怒,情绪不能够彻底平定之人,会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决定,一旦蒙古大军按照忽必烈的要求动作了,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临了。”

“故而这一次的策反,最好是能够成功。”

“情报署可以告知罗素林与佟卫华,一旦策反失败,或者出现任何的变故,他们可以自行决定,马上离开大都,回到四川。”

袁世春离开之后,吴邵刚走到了桌案旁边,仔细看着桌上铺开的地图。

地图上面,京兆府路与凤翔府路已经被画上了记号,而一个大红色的箭头,则是直指河南路的开封府城。

吴邵刚不会忘记刘秉忠的提醒,合州御前诸军不能够继续窝在四川和云南两地了,必须要杀出去了,只有不断的获取胜利,不断的开疆拓土,才能够让众人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千百年的规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