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难堪大用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一百三十五章 难堪大用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0:33 来源:笔趣阁

吴邵刚的第一把火,烧向衙门的吏员和公人,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无论多么英明的决策,最终都是需要人去落实的,若是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任何好的决策都无法贯彻落实下去,吴邵刚想要短时间改变潼川府路的局势、让其蓬勃发展起来,甚至将这里作为发展大本营的想法,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让吴邵刚怎么都想不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居然是陆秀夫。

陆秀夫是历史上的南宋三杰之一,名声仅次于文天祥,而在史书的描写之中,陆秀夫也是才华横溢,有着很不错的治理国家的能力。

对于陆秀夫这样的人才,吴邵刚了解虽然不是很多,但内心深处还是赞许和尊重的,毕竟这等忠心耿耿之人不多见,遇见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抓住,且为自身所用。

可惜吴邵刚发现自己的看法是存在问题的,且史书上面的描写,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与陆秀夫接触的时间不短了,吴邵刚的整体看法一般,或许此刻的陆秀夫,年纪还不是很大,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砺,有些生涩甚至愣头青的味道,在建康府的时候,吴邵刚与陆秀夫的接触不少,当时对陆秀夫的看法还是很不错的,后来陆秀夫出任泸州府司马,真正与吴邵刚在一起共事,此刻吴邵刚才真正发现陆秀夫骨子里面的东西。

和很多的读书人一样,陆秀夫有着愚忠的思想,伴随着这种愚忠思想所产生的东西,就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一味的按照古人或者前人的要求做事情,且将古人所谓的经典奉若神明,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读书人有这样的思想不奇怪,而能够突破这些思想的桎梏,吸纳其中的精华,排斥糟粕,才能够真正成为历史上的名人,甚至是伟人。

可惜吴邵刚了解的陆秀夫,还不是这等的人才。

当然这样的人才,千年难遇,若是真的出现了,不是枭雄就是奸雄。

渠州州衙,厢房。

陆秀夫看着吴邵刚,脸色微微有些红,正在慷慨激昂的发表自身的观点。

“大人,下官觉得首先清理府州县衙门的吏员和公人,此举不妥当,其理由有三。”

“其一,大乱之后需要稳定,潼川府路遭遇刘整以及蒙古鞑子的荼毒,本就很是苍凉,如此情形之下,让老百姓稳定下来,才是最为重要的事宜,府州县衙门的吏员和公人,熟悉本地事物,让他们代表官府稳定地方,是最佳之选择。”

“其二,岂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府州县衙门之中的吏员和公人,的确有不屑之徒,面对如此情形,可严令各级官府,严格要求,防止此类的情况再次出现,若是发现有人继续压榨百姓,恃强凌弱,再行严厉处置,此为最佳之选择。若是不问青红皂白,贸然动手,全面清理府州县他们的吏员和公人,必定引发大的波动,导致各级官府无法理事。”

“其三,此举无规矩可循,我大宋尚未有大举清理衙门吏员和公人之举措,大人就算是想着要动作,也需奏请皇上和朝廷恩准,其次才能够实施,若是未经准许,强力实施,遭遇到弹劾是小事情,就怕皇上和朝廷怪罪,大人之举措根本无法实施。”

陆秀夫侃侃而谈,若是寻常的官员,听见这样的建议,一定是会点头称赞,且认真思索甚至采纳建议的,可惜吴邵刚压根不一样。

穿越的吴邵刚,明白其中道理,尽管说吏员和公人是官府之中最底层的存在,但他们同样属于官僚队伍的一员,若是对他们动手,就意味着对整个官僚队伍动手,这会直接触动官僚阶层的利益,遭遇到官僚集团强烈的反扑。

可是不动手,那就只能够等着王朝灭亡。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旦官僚的队伍出现重大问题,且不进行大规模的变革,这个王朝的衰败和灭亡指日可待。

古往今来的史书之中,也深切点名了这个道理,遗憾的是,掌控权力的官僚集团,自身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哪怕是放任王朝灭亡,也不可能牵动自身之利益,历史上的变革家,特别是触动到官僚阶层的变革家,结局无疑都是悲惨的,譬如说商鞅等人,包括宋朝的王安石。

吴邵刚是穿越之人,对历史有着深切且独特的认识,他非常清楚,大宋王朝延续几百年,官僚集团的队伍已经十分强大,其中的弊端数不胜数,若是不能够整治官僚集团之中业已出现的重大问题,那么他这个明白事理的穿越之人,也将和历史上的南宋王朝一样,最终泯灭于无形,任何的雄心壮志都是灰飞烟灭。

傻子都清楚吴邵刚的目光,不仅仅是对准吏员和公人的,下一步肯定会牵涉到各级的官员,恐怕陆秀夫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故而出言提醒的。

吴邵刚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不可能要求官吏清廉如水,更不可能要求各级的官吏与百姓同甘共苦,那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各级的官员经过了辛辛苦苦的打拼,好不容易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官员队伍之中的一员,若是不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甚至比寻常百姓不如,那还有谁去读书,还有谁愿意进入到官府之中做事情。

大宋的官吏体制,颇有些********的味道,吴邵刚的目光,也是对准这一块的。

官员富足的生活必须保证,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行要求官员清廉,要求他们履行自身之职责,而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制度来保证。

所以说,吴邵刚这个小小的举措,背后牵涉的是无比重大的问题,那是关乎到吴邵刚根基的,是不是能够真正的立足,是不是能够与蒙古的忽必烈甚至是大宋的皇帝抗衡,就要看吴邵刚是不是能够彻底的整顿官僚队伍,打造出来一支精干的队伍。

看着陆秀夫,吴邵刚内心异常的遗憾和失落。

其实他对陆秀夫是寄予厚望的,想想历史上的陆秀夫,能够抱着幼帝纵身一跳,用生命来诠释什么是忠贞,可见其骨子里是刚强的,若是能够为他吴邵刚所用,在推行官僚制度大变革的过程之中,也是能够发挥出来巨大作用的。

可惜陆秀夫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或者说陆秀夫参加了科举考试,已经是进士的身份,很多的认识已经固定,不可能出现巨大的转变了。

终于,等到陆秀夫说完之后,吴邵刚开口了。

“陆司马,你所说的话语,的确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亦不能够完全反驳,不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想必你也是明白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之道理,你更是清楚的。”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何谓得民心,不知道从多少古人嘴里形容过,我的理解就是,各级官吏做事情之时,心里真正想着老百姓,各级官吏拿着俸禄之时,想到老百姓是衣食父母,那样的情况之下,就能够真正得民心,哪怕是有些事情做错了,老百姓也是能够谅解的,各级官府也是能够得到老百姓拥护的。”

“陆司马,你在建康府多年,想必也见过了诸多的事情,我大宋府州县之官吏,他们的所作所为,你至少耳闻,激动昂扬的话语,我不想说,但我知道一点,我大宋之老百姓,不仅仅是畏惧官府,甚至是憎恨官府,若是我大宋朝廷出现任何的闪失,怕是没有百姓愿意站出来,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根子就在各级官府的官吏和公人的身上。”

“整顿各级的官府,首先从吏员与公人身上开始,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若不是考虑到潼川府路遭遇过战火,我的举措会更加的激烈。”

“只有各级的官府真正将百姓之利益放在心上,百姓才会支持我们官府。”

“做不到这一点,什么打败蒙古鞑子、恢复我大汉之江山,铸造我大汉之辉煌,都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可能实现。”

吴邵刚一边说,一边观察陆秀夫的神情。

可惜的是,陆秀夫的脸上,依旧表现出不服气的神情。

只是吴邵刚说完之后,陆秀夫没有继续开口。

吴邵刚终于决定要有限的放弃了,他知道自身短时间之内,无法争取到陆秀夫心服口服的支持,更不可能让陆秀夫死心塌地的为自身做事情。

至于说将来如何,吴邵刚没有想那么多,他需要做好的是眼前的事情,一件件的去落实。

陆秀夫离开了厢房。

吴邵刚走到门口,看着陆秀夫的背影,神情颇为萧索。

他已经认定,不管是文天祥、陆秀夫还是张世杰,这所谓的南宋三杰,不过是时代出现的产物,他们不一定有着特别远大的抱负,更不可能真正的看清楚世事之中的弊端,他们不可能成为改革家,更不会倾尽全力支持改革。

说到底,南宋三杰只不过是全身心于这个即将被剿灭的南宋王朝。

吴邵刚终于清楚了,他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