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五百零四章 终极一战(5)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五百零四章 终极一战(5)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中旬,正是酷暑季节,吴邵刚亲率的明军,驻扎在莒县一带,而忽必烈亲率的蒙军,则是驻扎在沂水一带,双方谁都没有发起主动的进攻,似乎都在等待对方首先发起进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僵持的局面暂时维持,莒州也被一分为二,莒县靠南的地方,悉数被明军掌控,各级的官府也悉数都归顺大明朝廷,而沂水以北的地方,依旧为大元朝廷所掌控。

酷热的气候,对于军队来说,消耗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军士的消耗,还有战马的消耗。

相比较来说,吴邵刚一点都不着急,明军的补给运输线早就建立起来,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了莒县,提供大军的开销,而保证军士以及战马的吃喝,成为了吴邵刚要求最为严格的事情,为了防止运输线遭遇到蒙军的进攻,所有的物资都是从两淮进入到海州,运往莒县的,如此蒙军就算是想着劫持,也是望洋兴叹,要知道绕道两淮进攻,除非蒙军军士个个都是神仙,否则尚未抵达两淮,怕就要遭遇覆灭的命运。

忽必烈却有些承受不住了。

正是秋收季节,朝中的末哥亲王以及左丞相阿合马,正在拼命的征集粮草,供应大军的开销,可问题是大军的人数太多,消耗太大,战马加上军士每日里的消耗是惊人的,一两个月的时间还好,若是时间再长一些,恐怕末哥亲王与阿合马在没有多少办法了。

大元朝廷从未一次性出动如此多的大军,就算是征南大军,当时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五万人,而且征南大军的很多开销,都是通过在南方劫掠获取的。

蒙古铁骑的军士,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喜欢携带大量的粮草,这源于他们作战的习惯,以前蒙古铁骑在草原作战的时候,没有携带粮草的习惯,都是就地取材,携带的粮草能够维持三五天的时间,就算是顶天了。

不过蒙古铁骑的移动速度非常快,有时候强行军,每日最高能够达到六百里到八百里地,凭着闪电般的速度,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击垮对手,从未获取必须的开销。

可现在不一样了,蒙军与明军对峙,蒙古铁骑闪电般的速度,暂时不能够发挥作用。

如此一来,百姓就遭殃了,田地里的庄稼,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全部都被蒙古大军劫掠,而且百姓还要负责到田地里面收割,尔后将收割的粮食一粒不剩的交给蒙军军士。

可以预料的是,莒州、济南府、泰安府、密州、益都府以及淄州一带的百姓,年底和来年春耕季节,将陷入到绝境之中,家中没有粮食的百姓,肯定活不下去。

不仅仅是寻常的百姓,就连那些士绅富户,此刻也难免遭遇到劫掠,家中的粮食被大军强行的征收,若不是这些士绅富户藏起来家中的钱财,恐怕来年也没有粮食吃了。

大元朝廷控制的山东各地,已经变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怨声载道,甚至有百姓因为偷藏粮食,被蒙军军士毫不留情的斩杀。

无数的百姓开始逃离家园,这里面也包括士绅富户,可惜他们想的太简单了,蒙军军士岂能够让他们轻易的离开,官道上面设立了诸多的关卡,不准任何人离开本地,蒙军的军官很清楚,这些人若是大量的离开,必定涌向河北一带,大量的蒙军都集中在山东了,地方驻扎的蒙军军士数量不足,若是这些人到河北去作乱,那蒙军的后方就难以稳定了。

忽必烈很清楚这一点。

对于百姓的境况,忽必烈一点都不关心,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以前也有过,那个时候屠城,在村镇大肆的劫掠,几乎造成千里无人烟的局面,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忽必烈担心的还是粮草供给的问题。

近四十万的大军,而且有精锐的十五万蒙古铁骑,消耗太大了,仅仅依靠朝廷,真的是无法承受的,长时间这样拖下去,恐怕不需要征伐,自身就要被彻底拖垮,故而守在沂水等待明军的进攻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发起主动的进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垮明军。

忽必烈做事情异常的果断,一旦下定了决心,马上就会发布圣旨。

当然,身经百战的忽必烈,做事情是有把握的,派遣出去的斥候,早就将莒州的情况侦查清楚,明军驻扎在莒县一带,兵力也是很多的,莒县县城已经被明军占领,蒙军若是贸然开进,前往莒县与明军作战,会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

不过想要明军移动作战,这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拖延时间对于蒙军是最为不利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握好时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一举打垮明军。

思虑再三,忽必烈做出了决定,大军朝着莒县的方向开进。

合丹、哈必赤以及兀良合台等人,对于皇上做出的决定,也是完全赞同的,若是长时间与明军在莒州对峙,这样的情况,对于蒙军来说是很不利的。

近四十万的大军,分为了前军和中军两个部分,前军有哈必赤统领,一共五万人,忽必烈则是坐镇中军,合丹负责指挥大军行军。

前军主要由新附军组成,有少量的蒙古铁骑,而前军与中军之间的距离,大约五十里左右,若是遇有特殊的情况,前军与中军之间的最远距离,不能够超过百里地。

忽必烈丝毫不担心前军遭遇到明军的突袭,相反他还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

选择哈必赤作为前军的指挥官,这也是忽必烈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哈必赤从未与明军交手,内心对于明军是没有丝毫畏惧的,兀良合台与合丹两人就不一样了,一个曾经惨败给明军,甚至被明军生擒,一个与明军交手数次,可就是没有能够获取到胜利,这两人内心都是有阴影的,一旦去统领前军,则会产生前怕狼后怕虎的情况。

哈必赤就不一样了,遭遇到明军的进攻,必定会拼死的抵抗,绝不会轻易的退缩。

忽必烈需要的就是拼死抵抗的指挥官,哪怕明知不是明军的对手,也顽强坚持。

唯有这样,才能够为中军争取到时间。

忽必烈的计划是很明确的,严格的说,前军算是诱饵,抛出五万人作为诱饵,足见忽必烈的决心和魄力,多次研究明军作战的部署,忽必烈发现明军习惯于从弱到强,首先剿灭相对较弱的对手,从整体上削弱对手的实力,接着才会发起总攻,而且明军习惯采用围城打援的方式,也就是说蒙军前军遭遇到进攻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明军负责抵御驰援的蒙军,一旦阻隔了蒙军的驰援,那前军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明明知道和清楚明军每一次作战的安排,忽必烈偏还要如此做,这不免让人感觉到奇怪,合丹亲王与兀良合台都提出了异议,而且是直接提出来的,两人在这件事情上面倒是认识一致,都建议近四十万大军整体前进,那样明军绝不敢偷袭。

可惜的是,忽必烈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坚持将大军分为了前军和中军两个部分,而且前军主要由新附军组成。

作战部署确定下来,就在哈必赤将要率领前军出发的时候,忽必烈终于说出了原因。

忽必烈要求哈必赤一定要坚持,若是遭遇到明军的偷袭,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不管明军多么的骁勇,都要和其拼死的搏杀,牢牢的将明军拖住。

至于说中军,忽必烈毫不犹豫的说自己统领大军作战。

作战本来就是赌博,这一次忽必烈也要赌了,他赌的就是明军无法抵御驰援的大军。

忽必烈几乎可以断定,明军一定会偷袭前军,毕竟是五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若是能够剿灭这五万蒙军,则明军将能够最大限度削弱蒙军的实力。

不要说吴邵刚,就算是忽必烈,遇见这样的机会,也是不会错过的。

当然了,明军在偷袭前军的同时,也会派遣大量的军士,阻止中军的驰援,而且是不遗余力的阻止,不管是在海州,还是在开封,甚至是洛阳,这样的情形都出现过,偏偏明军就是阻止了驰援的蒙军,获取了最终的胜利。

但这一次,忽必烈就是要打破明军这样的神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忽必烈是大元王朝的皇帝,有着充足的自信,他相信麾下的大军能够打败阻止驰援的明军。

一旦突破了明军的防线,前军与中军会和了,则战局将在瞬间发生变化,一方面明军的部署将会出现混乱的情形,另外一方面蒙军的士气会大振,到了那个时候,忽必烈就会调动全军,对明军展开最为勐烈的进攻了。

前军就是诱饵,要将明军引诱出来,为中军打败明军争取到机会。

当然这样做,危险还是存在的,万一没有能够突破明军的防线,则前军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就算是突破了明军的防线,前军与中军会和了,前军也会付出巨大的牺牲。

到了这个时候,合丹、哈必赤与兀良合台等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们内心剩下的,唯有对皇上的敬佩与敬仰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