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意外任命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四百八十九章 意外任命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之称号,被全部取消,这是大宋朝廷军队的建制,如今的大明王朝,自然是不能够用的,其实在数年前,吴邵刚就开始对军队实施一定程度的改造,譬如说成立了鼎坤军,完全独立于其他诸军,但这种改动,只是很小的范围之内,看大明王朝创建之后,军队需要重新建制,有全新的称唿。

在这个问题上面,吴邵刚是非常谨慎的,穿越之前他本来就是特种兵的教官,对于军队的史变迁是比较熟悉的,究竟该如何确立大明王朝的军队建制,是按照千年之后的编制来实施改造,还是在大宋军队的建制上面稍作改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按照千年之后的军队建制来规范大明王朝所辖的军队,这应当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经了数年前的演变,千年之后对于军队的编制,是有着最为成熟的编制体系的,而且那样编排,也有利于发挥出来军队真正的战斗力,不过那样的编排,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是能够接受,是不是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那就不好说了。

在大宋军队编制上面稍加改进,这样的做法吴邵刚不大接受,就算是在史上以骁勇善战着称的大元朝廷的军队,其军队编制也有太多混乱的地方。

军队称唿与编制的事宜,是绝不能够疏忽的,若是漠不关心,直接影响的是战斗力。

在经过了数天的思索之后,吴邵刚终于提出来了大明朝廷所拥有大军的称唿与编制。

大明王朝拥有的军队,一律称之为明军,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兵部协助枢密院处理军队的相关事宜,三十余万的明军,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称之为中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和东部战区,每个战区设立一名大都督,统领整个战区的事宜,大都督下设四个到五个万户长,每个万户长统领的军队人数为一万人左右,万户长下设千户、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等。

每个战区设立大都督府,统领辖下军队的事宜,地方上不准干预军队的任何事宜,大都督府设立相应的官职,协助大都督处理所有事宜,但人数需要限制,尽量保持干练,以便于能够随时决策,不因为相互推诿耽误时间。

大都督由枢密院管辖,皇上直接任命,每个地方的大都督,在本战区担任大都督的时间一般不能够超过五年,到时候必须调整或者轮换。

开封府城外驻扎之军队,称之为御林军,其兵力总配置为五万人,负责京城周遭的防御事宜,包括京城内的防御事宜,其总指挥同样称之为大都督,只不过其下设之军官,以都督代替万户长,都督之下依旧设立千户、副千户等军官。

大明军队这个编排,是古今结合的产物,更是表现出来吴邵刚的慎重,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够跨大步,若是直接过度到千年之后军队之编制,怕是众人不会接受,也难以真正的推行下去,而在军官人数方面,更是做出了详尽的和严格的规定,军官的职数是固定的,非特殊情况决不允许随意的突破。

大都督的人员配备方面,吴邵刚也经过了认真的思索。

马龙出任御林军大都督,张炳辉出任东部战区大都督,蔡思伟出任北部战区大都督,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大都督,张珏出任北部战区大都督。

李庭芝出任枢密使,兵部尚书吴绍武出任枢密副使,袁世春、谭常轩出任枢密副使。

这个任命下达之后,在朝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最令人感觉到吃惊的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朝中丞相不一定就是枢密使,丞相之中唯有左丞相出任枢密使,枢密副使则是由兵部尚书以及军官出任,且管理枢密院日常事情的也是枢密副使,重大事宜才会由枢密使出面协调和决定。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大都督。

张弘范是张柔之子,也是大元朝廷归顺之官员,这么长时间过去,张弘范在军中并不是特别的杰出,也没有立下什么天大的功劳,与吴邵刚身边的很多心腹比较起来,资是远远不够的,偏偏这个资不够的张弘范,居然出任了大都督。

不过这是皇上做出的决定,众人只是感觉到吃惊,却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吴邵刚做出这两个决定,肯定是有理由的,其中的奥妙和含义,诸多的文武大臣不一定是清楚的,但吴邵刚本人是很清楚和明白的。

大宋那种左右丞相都出任枢密使、掌控军队的做法,其实是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能够完全掌控军队的一种做法,最为明确的一点就是大宋的丞相几乎都是读书人出身,对于军中的事宜不是特别熟悉,所谓的掌控军队,是不可能知晓军中内情的,故而军队实际上是掌控在皇帝手中的,同时让左右丞相悉数都掌控军队,也是让他们相互之间牵制。

让不熟悉军队之人来做军队的统帅,这样的事情吴邵刚不会做,那等于是自毁基脚,只会让军队慢慢的弱化下去,至于说皇上害怕他人篡夺权力之担忧,在吴邵刚看来,这主要还是看皇帝本人之能力,若皇帝就是个废物,还不如让有能力之人来继承。

吴邵刚对明军有着绝对掌控的权力,而他也在慢慢的让太子吴瑞坤开始接触军队,让军中的诸多将领臣服太子吴瑞坤,这样让吴瑞坤将来即位的时候,同样能够掌控军队。

至于说仅仅让左丞相出任枢密使,这也是从军队建设方面来考虑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开销,这将是大明朝廷沉重的负担,但这样的负担必须要背下去,绝不能够因为庞大的开销,而忽略军队的建设,史无数次证明了,放弃军队的建设,国家就会积贫积弱,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是要强化军队的建设。

吴邵刚同样清楚,李庭芝的权力是很大的,大到甚至不弱于太子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放心,李庭芝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且有着很为特殊的身份,依照李庭芝目前的态度和想法,只会拼命的做事情,让大明王朝更加的强盛,而且会不遗余力的辅佐太子,绝不会有什么篡夺权力的想法。

当然,李庭芝之后的左丞相,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力与背景了。

至于说李氏家族崛起的事宜,这是吴邵刚无法阻拦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显赫的家族,就算是千年之后都不会例外,这是史发展的规律,吴邵刚可不会去调整史规律。

任命张弘范为南部战区大都督,吴邵刚同样是坚决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邵刚发现张弘范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也难怪以前忽必烈会高度重视张弘范此人,张弘范为官清廉,能够关心百姓疾苦,且在军中身先士卒,绝不会盘剥军士,更加关键的是,张弘范有一套很不错的驾驭军士之办法,让军士心服口服。

抬举张弘范,也是吴邵刚留下的后手,其余的大都督,悉数都是吴邵刚本人的心腹,唯有张弘范例外,而且此次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的大都督,太子吴瑞坤马上就要到南部去巡查,这个时候让张弘范陪在吴瑞坤的身边,相互熟悉之后,张弘范就是吴邵刚留给太子的重要人才,当然吴邵刚也会告诫吴瑞坤,务必要好好笼络张弘范。

有关吴氏家族的事宜,吴邵刚断然否决了李庭芝等人的建议。

李庭芝等人建议册封吴氏家族之人,譬如说吴邵刚的父亲吴启明、弟弟吴绍尊和妹妹吴绍岚等人,包括吴绍武,吴邵刚没有同意,他很清楚家族是不能够完全插手到朝廷的事物之中的,若是没有相当的能力,更是不能够到朝中做官,以免这些人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胡作非为,让吴邵刚不好处理。

当然给予家人荣华富贵,这是不用多说的,让父母不做事情,能够拿到朝廷定时供给的俸禄,也是可以的,吴邵刚甚至还做出了决定,在南方彻底平定之后,让父母依旧回到庐州老家去生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恐怕父母会想着回到老家去,那里才是家族的根。

有些规矩,吴邵刚会尊重史,顺利史,可有些规矩吴邵刚是坚决要摒弃的,这就看遗留下来的规矩,是不是有利于大明王朝的强盛和壮大。

处理这些事宜,也耗费了吴邵刚的时间和精力,就在忽必烈派遣末哥与兀良合台等人前往漠北草原的时候,吴邵刚也在想法设法稳固刚刚创立的大明王朝,稳定南方的局势,故而双方在这个时候都是安静的,没有继续征伐的意思。

不过双方都在做着准备,他们都很清楚,最终的决战即将来临,争夺天下的大幕早就拉开了,谁有着更加强悍的实力,谁能够更好的把握机遇,谁就能够最终掌控天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