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四百二十四章 超乎寻常的坚韧

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大宋太傅、两淮制置使吕文德归顺,大宋京西安抚副使、襄阳府知府吕文焕归顺,大宋殿前司诸军副都指挥使司范文虎归顺,蒙古大军拿下了整个的京西南路和襄阳府城,以及两淮大部分地方,更是拿下了建康府城和庐州府城,这让忽必烈意外,也让忽必烈感觉到了狂喜,失态发展之顺利,超乎了他的想象,由此下一步作战计划,就必须要做出调整,要趁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大宋朝廷。

不过打击也接踵而至,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突然对开封府城发起了强力的进攻,就在忽必烈派遣援军驰援、想着能够守住开封府城的时候,伯颜自杀、开封府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了大都,传到了朝廷之上。

这个消息,在朝中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狂喜的忽必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开封府城是大宋朝廷的京城,吴邵刚率领四川的宋军,收复了开封府城,意味着什么,忽必烈是很清楚的,倒不是说大宋朝廷自此有了崛起的希望,而是吴邵刚已经成为了与他忽必烈争夺天下的不二人选。

尽管襄阳之战获取了巨大的胜利,可是大元朝廷的隐患依旧是存在的,这一点忽必烈很清楚,也看的很明白。

漠北的海都蠢蠢欲动,甚至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这让忽必烈有了重大的危机感,毕竟支撑大元朝廷的还是诸多的蒙古部落,而忽必烈手中的利器蒙古铁骑,就是来自于这些部落,一旦旭烈兀也对大元朝廷产生了异心,甚至想着对立,那么朝中不少的蒙古权贵,心思就会动摇,这种动摇很有可能危急到大元朝廷的根基。

忽必烈是依靠强悍的力量,统治大元王朝的,在不断增强大元朝廷实力的同时,忽必烈吸纳了不少的汉文化,这引发了诸多蒙古部落首领的不满,尽管忽必烈后来疏远了汉人大臣,以蒙古人和色目人掌控了朝廷和地方上的大权,不过一些目光短浅的蒙古权贵,似乎还是想着完全的恢复蒙古部落的习惯。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蒙古部落的那些政策和规矩,根本无法治理天下。

忽必烈派遣了使者,专门去拜访旭烈兀,通过使者的努力,基本稳定了旭烈兀,可是已经成为漠北盟主的海都,却有了再次起兵造反的意思。

迫不得已之下,忽必烈派遣塔察儿,再次率领大军前往漠北,与驻守漠北的兀良合台联合起立,随时注意漠北的局势,一旦海都有了起兵的迹象,就予以狠狠的打击。

襄阳和两淮地区,牵扯了蒙军不少的兵力,漠北方面也加强了兵力的部署,相对来说,中原一带就不可能部署太多的兵力了。

偏偏吴邵刚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在中原动作了。

忽必烈多次分析了中原的局势,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凤翔路、延路以及河南路等地,被吴邵刚占据之后,中原已经不是很稳定,现如今吴邵刚再次占领了开封府,导致中原的山东、河北、河东以及大名等地,都遭受到巨大的威胁。

吴邵刚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其占领的地盘,已经很大了。

更加让忽必烈担心的是,吴邵刚若是领兵朝着南方推进,则京西南路也会遭受到威胁。

王鄂这次进入到皇宫,是被暖轿抬去的。

王鄂的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了,不过皇上召见,他还是要努力支撑的,若是没有什么大事,皇上也不至于召见。

王鄂被宿卫搀扶,进入到暖阁。

忽必烈正在暖阁等候,见到气息不是很好的王鄂,颇为关切的开口了。

“王翰林,多多注意身体,年随大了,有些事情就不要勉力为之了。”

忽必烈阻止了准备行礼的王鄂,吩咐宿卫搀扶王鄂坐下。

“王翰林,近段时间的事宜,朕已经给你送去了文书,想必你都是清楚的,朕想着听听你的见解。”

“不知道皇上疑虑的是何事。”

“四川的吴邵刚,漠北的海都,以及大宋朝廷,朕究竟应该如何对付。”

忽必烈倒也是爽快,直接提出来了问题,简单明了,看过文书的王鄂,应该明白。

王鄂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悠悠的开口了。

“皇上,老臣已经离开朝堂多年,鲜有关心朝中的事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大学士不是有诗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翰林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朕不会怪罪。”

王鄂摸了摸胸口,沉默了一会,再次开口了。

“依老臣的看法,朝廷应该抓住机会,趁势占据整个的南方,灭掉大宋,至于说四川的吴邵刚,以及漠北的海都,还是以稳控为主。”

“老臣的理由如下,其一,若是朝廷大军征伐吴邵刚或者是海都,不一定能够获取完胜,且牵扯到不少的精力,令皇上和朝廷不能够全力以赴的解决南方的战事,其二,大宋朝廷想必已经乱了,这是最好的时机,绝不能够错失,今后不一定有这等的机会,吕文德和吕文焕,都是大宋的悍将,熟知大宋朝廷的一切,合丹亲王若是能够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有针对性用兵,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拿下南方。”

“皇上灭掉了大宋,力量将会迅速壮大,南方的富庶,足以支撑接下来的开销,我大元朝廷的兵力亦会得到壮大,那个时候剿灭吴邵刚以及四川的宋兵,就轻松很多了。”

王鄂说完之后,忽必烈很快开口。

“若是吴邵刚继续在中原发动进攻,朕该如何应对。”

“老臣以为,还是应该派遣使者,与吴邵刚谈判,甚至可以承认吴邵刚已经占据的地方,与其划分统治的范围,同时派遣部分的兵力,固守中原的城池,至于说这谈判应该如何说,就不是老臣能够想到的。”

忽必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王鄂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可忽必烈不满意,他已经明白,吴邵刚不会罢手,一定会继续发动进攻,趁着这个时候,占领更多的地方。

“王翰林,朕还有一个问题,吴邵刚已经占领了开封府城,接下来若是发动进攻,其会选择什么方向。”

忽必烈刚刚说完,王鄂就开口了。

“吴邵刚不会进攻山东,这样做会断掉大元朝廷与南方的联系,必定引发我大军倾巢出动,与其决战,老臣以为,吴邵刚亦不会进攻京西南路等地,避免与合丹亲王率领的大军决战,吴邵刚最有可能进攻的地方,就是河东路、河北路以及大名府等地了。”

王鄂回答的很是干脆,看来也意识到吴邵刚不会就此罢手。

沉默了好一会,忽必烈开口了。

“王翰林的意思,朕明白了,只要吴邵刚不对山东以及京西南路等地发起进攻,朕就可以暂时不予理会,全力进攻南方,灭掉大宋,至于说漠北的海都,朕看没有多少的志向,最多也就是想着控制漠北的草原,为了这天下大势,朕暂时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王鄂颤巍巍的站起身来,稽首行礼。

“皇上英明,其实早就想到一切了,都是老臣多嘴。”

忽必烈也站起来,走到了王鄂的身边,扶住了王鄂。

“王翰林不要如此说,你的建议,对朕的提醒很重要,吴邵刚占据的地方,基本都是贫瘠之地,朕以前也没有特别注意这些地方,朕记得当年,这些地方的很多百姓,都选择了南迁,地方官府数年都是叫苦,现在,吴邵刚占据了这些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很好的治理。。。”

忽必烈还没有说完,王鄂就明白了,他的建议应该是被采纳了。

忽必烈决定第三次派遣末哥前往四川。

朝中不少人已经将矛头对准了末哥,前不久末哥亲王才代表朝廷到四川与吴邵刚谈判,可这才多长的时间,朝廷付出了钱粮,换来的却是吴邵刚出兵占领了开封府城,驻守开封府城的伯颜阵亡,要知道皇上最为青睐的蒙古年轻人就是两人,伯颜与阿术。

不过忽必烈明白,这件事情,怪不了末哥,吴邵刚不是一般人,绝不会被一致协议束缚,进攻开封府城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次吴邵刚抓住了机会,在忽必烈和大元朝廷无法分心的时候,突然出兵占领了开封府城,算是一次很不错的筹谋了。

不管是不是能够稳住吴邵刚,都是要派遣使者前去谈判的,这样至少能够迟滞吴邵刚进攻的步伐,让忽必烈集中精力灭掉大宋。

回到大都的末哥,基本都是在府邸里面,很少与外界接触,可谓是闭门谢客,或许已经预料到很多的事情,吴邵刚占领开封府城、伯颜阵亡的消息传到大都之后,末哥更是看不见踪影。

奉诏进入到皇宫,末哥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而当末哥离开皇宫的时候,更是低着头,很快就进入到轿子里面,让其他人不明就里。

也就在末哥离开皇宫的时候,两道圣旨迅速送往了襄阳和两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