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八十一章 秋收时节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八十一章 秋收时节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李思琦忙于整治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至于感觉到身体都难以支撑了,大量搬迁的百姓需要管理,本地留下的老弱妇孺需要救济,春耕时节需要各级官吏到田间地头督促,划拨耕地更是让人耗神。

好在李思琦熬过来了,春耕时节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到了秋收时节。

京兆府路等地悉数都是依靠节度使衙门拨付钱粮来支撑,就连各级的官府都是如此,钱财如同水一样的飘散开去,就连李思琦都感觉到付出太大了。

李思琦很明白,秋收是最为关键的时候,若是这一年的秋收获取了丰收,则诸多的问题基本都能够解决,若是遭遇到天灾或者是**,那么节度使衙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地步。

蔡思伟亲率的五万大军,依旧是驻扎在京兆府路一带,严密戒备,防止蒙古鞑子偷袭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接近秋收季节的时候。

眼看着粮食长出来的时候,李思琦甚至在家里摆上了神位,每日里祈求菩萨保佑。

秋收季节终于到了,京兆府路等地的粮食首先成熟。

李思琦迅速下发了告示,各级官府出来留下值守的官吏在衙门,其余的全部都到村镇去,督促老百姓将所有的粮食都收割了,而且收割的时间要快,要抓住天晴的时节,万万不能够耽误,不能够偷懒。

蔡思伟则更加的紧张,派遣无数的斥候,侦查河南路以及鄜延路驻扎的蒙古大军的情况,预防蒙古大军在这个时候发动突袭,来抢粮食。

李思琦虽然没有离开衙门,但每日里都会关注地方上的情况。

听见门口响起的脚步声,李思琦甚至没有回头,挥挥手开口。

“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不要来打扰我。”

“呵呵,李大人,如此忙碌,很是辛苦啊。”

李思琦听见这熟悉的声音,立刻回头。

吴邵刚和李庭芝两人,出现在他的眼前。

李思琦连忙稽首行礼,一边瞪着跟在后面的吏员,意思是没有通报消息。

“李大人,就不要怪罪他们了,是我让他们不要通报的。”

吴邵刚一边说,一边走到了桌案边。

桌上放着大量的文书,右边则是一幅图,上面标注了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以及凤翔路粮食收割的情况,以及各地粮食的产量。

按照标注的情况看,京兆府路粮食产量还是最高的,达到了每亩近两石的产量,最低的是临洮路,每亩粮食产量一石四斗左右。

一石粮食相当于千年之后的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京兆府路的粮食产量,超过了两百斤,但临洮路粮食产量,也就是一百六十斤左右,可不要小看这点差距,耕种的土地多了,差距就很大了。

景定四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的时候,曾经改变了粮食的计量单位,以前的规矩是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斛也就相当于是一石粮食,现如今五斗为一斛,两斛为一石,可不要小看这样的改变,老百姓是吃亏的,特别是在征收粮食赋税的时候,个别地方官府混淆计算斛与石之间的关系,让百姓眼睁睁的多缴纳赋税。

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等地,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来计算粮食,没有采纳朝廷的改变。

“李大人,看来京兆府路的粮食产量还是不错的,一路来的路上,我到四处看了看,粮食基本都是丰收,收割的也差不多了,若是按照这个方法计算下去,百姓是完全能够稳定下来了。”

李思琦的脸上带着笑容,很快开口回答。

“大人说的不错,下官也是这样想的,今年气候不错,老天保佑,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灾害,春耕时节下了几场透雨,没有遭遇到春旱,下官以为,这都是大人的神威所致。。。”

“李大人,这样的话语就不要说了,我没有什么神威,若是老天硬是拧着来,那我们也只能够领着百姓与天斗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吴邵刚再次开口询问了。

“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今年的粮食都丰收了,是不是就此能够稳定下来,会不会遇到其他的麻烦。”

李思琦稍稍思索一番,正色的开口。

“大人,还是有一些麻烦,主要就是鄜延路的百姓,很有可能逃往到这一带来,蔡都统制派遣的斥候,在鄜延路以及河南路一带都侦查过了,因为京兆府路等地被我们占据,蒙古朝廷对于鄜延路以及河南路等地,管控更加的严酷,地方上的百姓基本活不下去,商贾也是大量的逃走,下官认为,这可能是蒙古朝廷故意为之,就是让京兆府路等地无法安稳下来。。。”

吴邵刚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一边的李庭芝,很快开口了。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既然不能够武力收复这些所谓的边沿之地,肯定是会制造麻烦的,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以及凤翔路,已经被蒙古朝廷整治的民不聊生,几乎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鄜延路的情况怕是更惨,李大人,你怕是要做好准备,继续咬牙坚持一年左右的时间。”

李庭芝说完,吴邵刚也跟着开口了。

“岳父大人说的是,李大人,今年粮食丰收了,按照节度使衙门的告示,赋税是全部免除的,收获的粮食归百姓所有,租赁出去的官田不是很多,各级官府维持自身的开销是绰绰有余,可若是有大量流亡的百姓进入,就会相对的困难一些。”

“遇见这样的情况,各级官府都不要推诿,要善待逃到这些地方的百姓,至少不能够让他们冻饿致死,这不是小事情,关乎到民心,蒙古朝廷不在乎这些,朝廷不在乎这些,可我们必须要在乎。”

李思琦点点头。

“大人的吩咐,下官记住了。”

吴邵刚微笑着点头,继续开口。

“我看可以在地方上设立常平仓和义仓,常平仓设置在府州县衙门,官府在丰年的时候,出钱购买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义仓则设立在村镇,丰年每家每户的百姓,依照家中拥有耕地的多少,以及粮食收成的多少,每亩田捐出一斗左右的粮食,放置在义仓之内,专门救济贫苦的百姓。”

“常平仓由官府直接管辖,主要用于救济大规模的灾荒,以及军队路过所需要的开销,义仓则由村镇的耆老和里正等来管辖,官府务必严格的监督。”

“常平仓和义仓,在四川与云南等地都悉数设立了,效果很是不错,这些年粮食都是丰收的,粮食价格不是很高,官府收购了不少的粮食,若不是常平仓的存在,节度使衙门根本没有办法应对京兆府路等地的救济。”

“京兆府路等地粮食悉数丰收了,常平仓与义仓要迅速设立起来,好好的管理,若是在京兆府路等地悉数设立好了常平仓和义仓,日后出现灾荒,各级官府也能够很好应对了。”

李思琦站起身,从桌上翻出了一份文书,递给了吴邵刚。

吴邵刚拿起文书,仔细看过之后,递给了坐在旁边的李庭芝,笑着开口了。

“李大人不错啊,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各地设立了常平仓和义仓,一路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

李思琦连忙抱拳开口。

“大人,各地的常平仓和义仓,刚刚开始设立,毕竟秋收季节刚刚开始,需等到粮食全部收割之后,才能够设立常平仓和义仓。”

“嗯,我看官田收获的粮食,拿出二成,放置到常平仓之中,如此今年就不需要耗费什么钱财去收购粮食了。”

李庭芝看完了文书,也笑着开口了。

“李大人考虑深远,一切都想到了。”

酒宴已经准备好,李思琦看着桌上的饭菜,脸色有些变化了。

吴邵刚已经准备动筷子,看见李思琦的神色,连连挥手。

“李大人,这是我提出来的要求,京兆府路等地的百姓还很困苦,若是我们在衙门里面大鱼大肉,也是吃不下去的,等到来年,这里条件好了,我再来吃肉喝酒。”

李思琦的眼睛有些湿润。

“大人到京兆府路来,关心百姓疾苦,吃得好一些是在清理之中的,这是下官的疏忽。”

“李大人,能够吃饱饭就可以了,节度使衙门已经在思考这方面的事宜了,各地官驿,每年的开销都是不少的,鱼肉酒菜都是不少的,说起来都是浪费,要知道官驿代表的可是节度使衙门,若是人人都想着大鱼大肉,都想着美酒佳肴,这等的奢靡之风蔓延下去,可不得了,一路上我已经告诫了官驿的驿丞,日后一定要节约。”

李思琦点点头,没有说话,不过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京城,想想京城里面诸多的接待,耗费的钱粮,四川和云南等地,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吴邵刚已经端起了饭碗,看见李思琦还在发愣,再次开口。

“李大人,客随主便,你若是不动筷子,我们可不好吃饭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