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迁移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迁移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节度使衙门署理政务的效率历来都是很高的,不过这一次,大迁移的策略确定下来之后,诸多的官吏还是忙的人仰马翻,特别是郝经,好些天的时间都没有歇息好,大量的文书需要处理和批复,还不能够耽误时间。

春节临近了,马上就是春耕时节,必须在春耕时节的时候,将大量的农户迁移到京兆府路等地,绝不能够耽误了春耕,如此来年才有复苏京兆府路等地的希望。

诸多的文书与告示,在四川所辖的各地开始张贴,各级官府的官吏,也开始进村入户的宣传政策,搬迁所能够得到的土地数量还是很诱人的,只要是愿意主动搬迁到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家中十八岁以上的男丁,可以分的五亩耕地,十六岁以上女人,可以分得三亩耕地,官府还给与一定的搬迁费用。

但搬迁的时间要求,也是苛刻的,必须在腊月就开始搬迁,搬迁到目的地,获取到耕地之后,马上就要开始耕耘和播种,当地的地方官府会给与相应的扶持与指导,同时所有搬迁的农户,都会入当地黄册,也就是户籍也同样迁走的意思。

吴邵刚以及节度使衙门,本来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四川稳定的时间很长了,百姓早就安稳下来,过上了平静且富庶的生活,骤然要搬迁到其他地方去,难免不适应,毕竟故土难离。

可是让吴邵刚没有想到的是,从腊月十五开始,搬迁的热潮就开始出现了。

首先发动起来的是成都府路与潼川府路,不少的百姓携家带口,在官府以及军队的指引之下,开始朝着利州西路的方向迁移,其他的地方,在腊月二十的时候,也开始行动了。

愿意搬迁的人数之多,超乎了吴邵刚与节度使衙门的预计。

到腊月二十五的时候,节度使衙门不得不再次下发文书,要求各地控制搬迁百姓的数量,总人户控制在八十万户以内,否则节度使衙门和当地的官府是难以支撑的。

从搬迁的热潮上面,吴邵刚体会到了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土地是农户的命根子,四川以及云南等地,因为特殊的原因,土地兼并的事宜还是存在的,不少百姓是租赁土地耕种,以维持生活的,这些没有自家土地的百姓,得知搬迁之后,能够获取到大量土地的消息,都是毫不犹豫的搬迁,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土地,就能够安生下来,好好的耕种土地,就能够获取到好的生活。

何况官府告示之中还说了,两年之内免除土地上面的一切赋税,也就是说土地上面的收成,全部都是自家的,这等好的政策,若是不紧跟上,那就太不划算了。

从腊月初十开始,节度使衙门派遣了不少的官吏,到各地去督办,一来看看搬迁是不是能够如期的实施,二来也督查是不是有强迫搬迁的情况。

吴邵刚亲自去了泸州。

四川制置副使、潼川府路防御使、泸州知府黄家明,陪着吴邵刚巡查。

潼川府路是吴邵刚最早的根据地,这里的民风是很不错的,百姓是绝对信任官府的,与四川其他地方比较,这里的百姓也是最为富裕的,吴邵刚刚刚上任的时候,恳请朝廷免去了三年的赋税,让老百姓得到了喘息,加上地方官府对百姓的扶持,老百姓彻底稳定下来。

不过潼川府路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那就是人口过于的集中。

当年吴邵刚领兵打败刘整的时候,整个的潼川府路,人户不足三十万户,经过数年的建设,潼川府路的人口猛增到接近一百五十万户,已经严重的超载了。

这一次节度使搬迁的文书出来之后,黄家明亲自宣传,在整个的潼川府路,引发了很大的反响,愿意搬迁以及开始搬迁的农户,达到了四十万户,几乎占据了节度使衙门确定的搬迁总户数的一半左右了。

泸州府衙,厢房。

“黄大人,看样子今年的春节,诸多的府州县衙门,都不要想着能够歇息了。”

“大人,各级官吏不歇息没有什么问题,按照节度使衙门之要求,府州县衙门已经专门拿出来一部分的钱粮,补助了诸多的官吏,众人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下官觉得,节度使衙门限定的八十万户的搬迁数目,有些不合适。”

吴邵刚看了看黄家明。

“哦,那你说说,怎么不合适了。”

“下官对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还是有些了解的,当年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刘黑马直接管控的,钓鱼城之战,蒙古朝廷从这些地方抽调了大量的青壮,进入到军中作战,当年因为蒙古朝廷的政策过于的严苛,导致了百姓造反,蒙古大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甚至形成了千里无人烟的局面,不管是忽必烈,还是,蒙古朝廷,甚至当年的刘黑马,都认为这一带的民风彪悍,就是需要狠心整治。。。”

吴邵刚微微点头,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

“下官以为,想要让京兆府路等地彻底的稳定下来,就需要大气魄,节度使衙门决定搬迁农户到京兆府路等地,下官觉得是最好的办法,只要农户到了那边,好好的种地,官府免去其两年的赋税,下官可以肯定,明年的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人烟稀少,抛荒的土地一定不少,只有搬迁足够的农户过去,才能够耕种所有的土地,下官总是觉得,既然决定搬迁,那就一次性的做到位,李大人统领这些地方的事宜,各级官府已经核查了耕地的情况,从节度使衙门的文书上面看,至少需要搬迁一百二十万户的农户,才能够真正让这些地方完全稳定下来。”

黄家明说完之后,吴邵刚微微叹了一口气。

“黄大人,你说的不错,其实我也想到了,只是百万户农户的搬迁,节度使衙门以及各级官府都难以承受啊,潼川府路是不用多说的,地方富裕,可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各级官府一旦不能够兑现给百姓的承诺,必定失信于民,这样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够做的,故而我已经给李思琦提出了要求,搬迁的农户,除开按照要求划拨土地,剩余的土地,也是需要耕种的,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让农户耕种,官府收取一定的粮食,其余的粮食归百姓所有,明年情况好转之后,再行搬迁一部分的百姓过去。”

黄家明的连微红,跟着开口了。

“大人,这是下官的失误,下官没有想到消耗的钱财太多,不过下官还是以为,现如今多消耗一些钱财,让搬迁一步到位,还是有好处的,蒙古朝廷已经派遣使者前来,就说明其不想在四川展开征伐,至少两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这里不可能有什么战事,如此情况之下,拿出钱财来稳定地方,发展民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黄家明说完之后,吴邵刚愣住了,这一点他的确是没有想到的。

忽必烈派遣张文谦出任朝廷使者,前往四川来谈判,其最终目的,还是想着能够稳住四川,不耽误其征伐襄阳府城的战略举措,如此情况之下,节度使衙门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稳固自身,平定京兆府路等地的局势。

其实京兆府路等地能够稳定了,四川方面的实力会大幅度的增强。

钱粮方面不够用,可以采取借支的办法,甚至是寅吃卯粮的办法,这样的情况在千年之后是很常见的,就好比是修建房屋,等着钱摆在家里,足够之后再来修建房屋,那样很难将房屋修建起来,都是在修建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想办法,最终房屋修建好了,也不会欠下狠多的外债。

稍稍思索了一下,吴邵刚笑着开口了。

“黄大人,你的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的,都是我没有考虑周全,看来此番的搬迁,的确可以想办法一步到位,免得明年又来思索搬迁的事宜。”

很快,一份信函快速的送到了节度使衙门,这是吴邵刚亲自写的信函。

接到了信函之后,郝经稍稍的思索了一番,找到李庭芝商议之后,马上开始了行动,将年度搬迁的农户总户数,扩充到一百二十万户,其中京兆府路三十万户,凤翔路二十五万户,庆原路三十五万户,临洮路三十万户。

节度使衙门的文书下达到各地之后,更大规模的搬迁开始出现了。

春节一天天来临,可是各级官府依旧在忙碌,更多的搬迁的百姓,还在路上奔波。

腊月三十、正月初一,节度使衙门以及各级官府的官吏,根本就没有歇息,一些在衙门里面忙碌,一些跟随在搬迁的路途之中。

吴邵刚同样没有歇息,尽管他回到了成都府城,可每天也是在节度使衙门,天不亮就到了衙门,天黑之后才回到府邸,就连腊月三十的团年饭,也是在天黑之后才吃上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