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坚定决心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三十九章 坚定决心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张文谦的亲笔信,在节度使衙门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郝经、张柔、许衡、窦默以及郭守敬等人,都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毕竟他们都曾经在蒙古朝廷,知晓蒙古大军进攻的战略目标,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蒙古大军进攻的战略目标都应该是四川,而不应该转移到襄阳。

郝经等人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蒙古大军强悍,蒙古铁骑更是天下无敌,不过蒙古大军还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水师力量的匮乏,毕竟草原以及北方不需要大规模的水师,而且多年以来,蒙古朝廷也不重视水师的建设,这让蒙古大军在北方乃至于中原能够所向披靡,可是到了南方,就需要面对大宋的水师了。

郝经等人另外的怀疑,就是忽必烈既然决定从襄阳方向展开进攻,如此重大的决定,怎么可能让张文谦等人知晓,按照蒙古朝廷的惯例,如此重大的决定,唯有蒙古亲王才有可能知晓的,这一次专门公开,是不是想着混淆视听,让大宋朝廷以及吴邵刚做出错误的判断。

吴邵刚是完全相信张文谦亲笔信里面的消息的,毕竟穿越的他,熟知历史。

尽管因为吴邵刚的穿越,历史出现了诸多的变化,不过大的潮流依旧没有什么改变,穿越的吴邵刚,也一直都在尽力集聚自身的力量,没有想过主动去进攻,他甚至希望在自身真正具备改变历史潮流之前,大宋朝廷以及蒙古朝廷不要有任何的异动。

小的变化还是存在的,至少成都府路、利州西路以及云南路等地,已经被吴邵刚占据,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蒙古朝廷所占据的。

张文谦的这份文书,牵涉到吴邵刚的部署,所以绝不能够疏忽。

就在吴邵刚还在想着如何召集郝经等人商议的时候,第二封信函来了,是张文谦提出来的建议,这个建议与吴邵刚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就是趁着蒙古大军全力进攻襄阳的时候,四川驻扎的大军朝着北方进攻,尽量多的占领地盘,壮大自身的实力。

吴邵刚很清楚,蒙古朝廷内部也不稳定,历史上蒙古大军在攻陷临安之后,因为海都的反叛,迫使忽必烈调遣大军进入漠北,平定海都的叛乱。

吴邵刚的想法很简单,这个时候他不会想着成为忽必烈以及蒙古大军主攻的对象,能够在蒙古大军进攻襄阳的时候,得到一些便宜就足够了。

让蒙古大军与朝廷大军拼命的厮杀,实力受损,四川驻扎的大军一边休整一边占领更多的地盘,实力增强,如此才能够从容的迎接最终的决战。

经过几天的思索之后,吴邵刚做出了决定,他麾下的众人,必须要统一思想,如此才能够凝聚众人的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节度使衙门,厢房。

从大都来的两封信函,都摆在桌上。

郝经、蔡思伟、张柔、许衡、窦默、郭守敬以及曹文刚等人,都看过信函了。

众人的意见没有能够统一,除开蔡思伟与曹文刚两人的意见不明确,其余人都认为张文谦亲笔信的消息有假,不能够完全相信。

墙上挂着地图,上面已经做了标记,四川方面的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襄阳以及两淮都做出了重点的标记,中原的淮北、京兆府路等地,也被重点标记了。

蒙古大军尚未有大规模的调动,其主要兵力依旧集中在大都一带。

吴邵刚进来的时候,众人的目光从地图方向转过来。

“诸位,今日我们重点商议张文谦的亲笔信函,你们想到什么就直接说。”

吴邵刚很干脆,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郝经看了看众人,现如今他已经是云川节度副使,兼任成都府知府,其地位在吴邵刚之下,众人之上,如此重大的事情,他肯定是需要首先开口,表明自身意见的。

“大人,下官以为,张文谦的亲笔信,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最为主要的方面,下官认为如此重大机密的事宜,作为汉人大臣的张文谦,是不可能知晓的。”

其余人都跟着点头,这方面的怀疑的确是存在的,近些年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遭遇到大规模的排斥,根本不可能参与到机密事宜的商议之中,更是不可能知晓如此重大的消息。

郝经看了看众人,继续说下去。

“下官与众人也仔细商议过,我等不怀疑张文谦信函的真实性,只是觉得这是蒙古朝廷故意转移视线的做法,多年以来,蒙古朝廷进攻的重点都是四川,突然之间做出重大的改变,可能性是不大的,襄阳城池坚固,想要攻陷绝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进攻四川则不一样,能够占领诸多的地方,采取步步推进的稳固战略。。。”

郝经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

郝经说完之后,张柔也发表了自身的看法,认为郝经之分析完全正确,按照惯例来说,蒙古大军不会选择从襄阳展开进攻,而是会继续从四川方面进攻。

蔡思伟和曹文刚两人依旧是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他们对蒙古朝廷的事情不熟悉,更是不清楚忽必烈这个人,也就无从发表意见。

终于等到众人说完,吴邵刚站起身来,走到了地图的前面。

所有的目光都转向吴邵刚了,大家明白,最终的决定是吴邵刚做出的。

“诸位,我想到了一件事情,当初张将军率领大军进攻四川的时候,忽必烈派遣了哈必赤领军,进攻两淮,那次我们也分析过了,哈必赤进攻两淮的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劫掠了不少的钱财,还迫使朝廷与之谈判,这可能是忽必烈在思考从什么地方展开全面进攻。”

“现在看来,至少两淮方向,已经被忽必烈完全抛弃,认为从这里展开总攻不合适。”

“我也在思索,为什么不合适,看见庐州以及建康两座城池之后,我有了答案,忽必烈既然想着对朝廷展开全面的进攻,那就要集中兵力作战,保证每次战斗的胜利,最大限度的消灭宋军的有生力量,而两淮的庐州与建康两座城池,就好比是两个犄角,相互呼应,忽必烈若是选择进攻两淮,就必须要兵分两路,同时进攻这两座主要的城池,而且两淮湖泊众多,道路难行,蒙古大军展开进攻的难度会增大。”

“忽必烈不会做这样的选择,故而放弃了两淮。”

“再来看看四川,从四川方面展开进攻,一直都是蒙古朝廷战略的重点,表面上看起来,忽必烈是不大可能做出改变的,而且从四川展开进攻,有利于蒙古大军的施展。”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的脸色变得严峻,脸上浮现一丝冷笑的神情。

“可有一件事情诸位不要忘记了,合州御前诸军这些年来剿灭的蒙古军队,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足以令忽必烈认真考虑的数字。”

“忽必烈想要一统天下,想要灭掉我大宋朝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忽必烈也有顾忌,若是蒙古大军挥师前往四川而来,一旦作战遭遇到失利,则对其军心是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毁掉忽必烈所有的安排部署。”

“诸位不要忘记了,蒙古朝廷的内部并不安稳,忽必烈依旧需要注意漠北的局势,一旦征伐出现重大的失利,或者是遭遇到挫折,漠北的其他势力一定抓住这个机会,势必蠢蠢欲动,让忽必烈难以决定。”

“我们再看看襄阳。”

“从战略地位来说,襄阳是朝廷的门户,其重要性远远大于四川与两淮,忽必烈一旦拿下了襄阳,就阻断了四川与京城方面的任何联系,除非我们倾巢出动,驰援襄阳,可我们若是驰援襄阳,则四川地方空虚,忽必烈又可以趁机拿下四川。”

“得陇望蜀,忽必烈选择从襄阳展开进攻,是最佳的选择,襄阳城池坚固,短时间之内的确难以攻陷,不过忽必烈大可不必着急,慢慢来就是了,一旦拿下了襄阳,则南方的门户大开,接下来剿灭我大宋朝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宜了。”

“至于说诸位考虑到张文谦不可能知晓如此重大的事宜,我看未必,忽必烈此举,或许是为了展现自身的雄心,让朝中的汉人大臣彻底归心。”

“张文谦的亲笔信,是可信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好一切的准备,按照我的预计,冬季蒙古大军是不大可能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最佳的进攻时机,是在来面的春季。”

吴邵刚扭头,对着身边的袁世春开口了。

“近段时间,情报署的重点转向大都方面,我想忽必烈既然做出了决定,其兵力方面的调配,必定会有所表现,情报署尽力侦查清楚。”

“我们获取的所有情报,没有必要禀报朝廷,有些事情,需要朝廷去应对,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朝廷做这些事情。”

“粮草的征集现在开始动作,尽量从两淮以及江浙等地购买尽量多的粮食。”

“诸位,我们也要做好一切准备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