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愤怒的事宜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二十六章 愤怒的事宜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大都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来,能够看到这些情报的,除开吴邵刚,还有郝经和刘秉忠等人,毕竟两人都曾经是忽必烈身边的重臣,能够帮助分析诸多的情报。

时间转眼到了十月,佟卫华传递的一封情报,再次引发了吴邵刚的注意。

原驻扎在开封的征南都元帅阿术,在哈必赤领军离开淮北之后,移防到此地驻扎,朝中的中书左丞相伯颜,则代替阿术驻扎开封。

阿术与伯颜两人,吴邵刚是知道的,毕竟历史上这两人的名气是很大的。

阿术全名兀良哈阿术,是兀良合台的儿子,其作战比兀良合台更加骁勇,伯颜则是智勇双全,历史上南宋的灭亡,这两人有着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阿术领兵围攻襄阳、攻破樊城,后直取襄阳,让大宋门户大开,伯颜则是率领大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让大宋朝廷彻底灭亡。

两人此时的年龄都不是很大,阿术年长一些,三十三岁,伯颜年轻,二十四岁。

如今两人在蒙古朝廷里面可没有什么名气,其中的阿术是因为父亲兀良合台被大宋擒获,继承父亲职位出任都元帅,而伯颜虽说是朝中的中书左丞相,可进入到军中,也不过被敕封为左千户。

没有谁会注意到阿术与伯颜两人,甚至说蒙古朝廷估计都不是很重视,毕竟现如今的蒙古朝廷之中的骁将,还是几个蒙古王爷,且领兵作战也是这些蒙古王爷统帅的。

可吴邵刚会注意到这两人。

忽必烈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确有着不一般的睿智,其大胆启用的蒙古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建立起来功勋的,而且这些年轻人一旦得到重用,对于忽必烈是死心塌地忠诚的。

注意归注意,吴邵刚不会说出来,毕竟历史究竟怎么发展,说不清楚,随着他的穿越,蝴蝶的翅膀早就在扇动了。

吴邵刚直接给袁世春下达命令,想方设法搜集阿术与伯颜两人的相关信息,不管是牵涉到两人家事还是朝中的事宜,越多越好。

京城,忽必烈派遣的使者,秘密进入了贾似道的府邸。

两淮之战同样有秘密,这个秘密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的,那就是贾似道派遣了专门的使者,携带亲笔信前去求和,两淮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刻的时候,蒙军统帅哈必赤放出话来,决意直接南下进攻临安城,这让魏国公贾似道食不甘味,在仔细斟酌之后,终于派遣使者到了建康府城,与哈必赤派遣的代表密谈和议之事。

这不可能是很好的交谈,哈必赤在两淮咄咄逼人,贾似道想不到好的破击办法。

一系列的和议条款落实下来,写成了文书,贾似道的亲笔信,也落入到哈必赤的手中,成为了凭证,如此哈必赤才心满意足的撤军。

就连吴邵刚,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毕竟这是绝密的事情。

不过贾似道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畏惧,毕竟他掌控了朝政,甚至是直接掌控了皇上,他做出来的决定,朝中无人敢开口反对,就说两淮之战议和的事宜,说到底也是为了朝廷,毕竟蒙古鞑子过于的骁勇,朝廷大军无法全面抵御,故而议和也是为了稳住大宋江山。

不过这一次的议和,牵涉到一件重大的事宜,就连贾似道都千方百计的隐瞒。

议和的文书早就销毁掉了,大宋朝廷任何人不知道,就连皇上都不清楚,蒙古朝廷倒是留着这封协议,还有贾似道亲笔求和的信函。

哈必赤撤军之后,回到大都禀报,忽必烈倒是不愿意耽误时间,迅速派遣使者前往临安,落实何谈的诸多事宜,十月初,蒙古使者就秘密来到京城,经过一系列外人不知道的交涉之后,蒙古使者进入贾似道的府邸,这一天,其余任何人都不准进入府邸,包括与贾似道关系不一般的那些赌徒,也包括四爷在内。

进入京城的蒙古使者,自然是汉人的打扮和衣着,唯一有区别的是头发,这也很简单,戴着斗笠遮着黑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四爷是最为关注贾府情况的,不过这一次也是一无所获,根本不知道贾府有什么事情,可凭着不一般的敏感,四爷知道是有重大的事情,贾似道此人很是随意,有些时候商议军国大事,都不避讳身边的赌友,期间四爷也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前去拜访,不过平日里和颜悦色的管家,这一次毫不客气的将四爷挡在外面。

蒙古使者在贾似道的府邸呆了足足一天的时间,天尚未亮的时候进入到府邸,一直到天黑之后才离开府邸。

四爷派遣的行会之人,以及埋伏在京城的密探,迅速跟上去了。

蒙古使者回到居住的客栈,什么都没有察觉,依照往常的习惯进入到客栈。

他们的房间紧闭,没有人外出,但有一点他们是无法做到的,那就是说话。

蒙古人开口说话,与汉人是绝不可能一样的。

可能本次的商谈很是顺利,蒙古使者也很是高兴了,要求客栈的伙计送来了酒肉和菜肴,他们要好好的庆贺一番。

伙计进入到房间的时候,这些人虽然都是蒙着黑纱,但桌上的用品还是暴露了他们的身份,这些人不是汉人。

伙计退出了房间,关闭了房门。

很快有人潜伏到客房外面,秘密观察里面的动静。

子时,正在焦急等候消息的四爷,得到了线报,住在客栈里面、以及进入到贾似道府邸之人,是蒙古人。

其实四爷已经隐隐的知道了一些事情,两淮之战结束之后,四爷好几次与贾似道说话的时候,贾似道无意间会说到两淮之战,言下之意都是他贾似道的功劳,大宋的京城、建康府城以及庐州府城,才能够安全。

只是这些情况全部都是猜测,没有得到证实,四爷也不便给吴邵刚禀报。

贾似道的府邸居然有蒙古人进入,这让四爷非常吃惊。

翌日,四爷亲自去拜会吏部尚书李庭芝。

李庭芝听完四爷的禀报之后,仅仅告知了四爷一句话,魏国公所谓的立下攻来,怕就是与蒙古鞑子议和这件事情。

于是这个情报,被迅速送到四川去了。

更加令人吃惊的事情出现了。

被关押在大牢之中、一直养尊处优的蒙古万户长、都元帅兀良合台,居然暴病身亡。

刑部在早朝禀报此事的时候,几乎没有谁敢相信,与其说兀良合台是被关押在大牢,不如说兀良合台在大牢之中修养。

单独的房间,收拾的很干净,每天都是酒肉伺候,而且隔着一段时间,还要搬迁住处,从这个大牢到其他的大牢。

如此之条件,兀良合台居然会暴病身亡,谁能够相信。

不过魏国公贾似道站出来了,为刑部说话,认为刑部解释之理由是可行的,兀良合台毕竟是蒙古的万户长、都元帅,被关押在大牢里面,内心一定是很悲愤,故而选择了自杀身亡。

有了贾似道的发话,其他人不会说什么了。

李庭芝自然是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吃惊和愤怒,想不到贾似道的胆子如此之大,竟然在与蒙古鞑子议和的过程中,承诺释放兀良合台,要知道兀良合台是合州御前诸军生擒的,是大宋军队打败蒙古鞑子的象征。

答应释放兀良合台倒也罢了,毕竟两淮当时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而且蒙古鞑子号称要直接南下进攻京城,万般无奈之下答应对方的要求,也能够理解,可编造出来兀良合台暴毙这样的消息,那就是糊弄整个朝廷,甚至是糊弄皇上了。

李庭芝感觉到绝望,他知道吴邵刚的预料是正确的,大宋朝廷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希望。

皇上压根不关心政事,全部委托贾似道办理,而且宫里还传出消息来,所谓那些皇上御览和批阅的奏折,都是身边的嫔妃代笔的,皇上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些奏折。

这是多大的讽刺。

好几次的朝会,看着脸色发白、神情迷糊的皇上,李庭芝内心剩下的就是悲凉。

不管怎么说,李庭芝内心还是有着一丝朝廷情结的,可现实将他的这一丝的情结,消磨的干干净净。

李庭芝做出了决定,将一直在身边的小儿子李酉孙,也派遣前往四川,到吴邵刚的麾下去做事情,万万不能够让其留在京城。

四川,成都府城,制置使衙门。

吴邵刚脸色铁青,地上散落摔碎的茶杯。

郝经一边捡起地上茶杯的碎片,一边对吴邵刚开口了。

“大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总是会传扬出去的,贾似道就算是想着隐瞒,也无法隐瞒很长的时间,属下倒是觉得,贾似道如此做,对大人是有利的。”

吴邵刚扭头看了看郝经,长叹一声开口。

“郝先生,我是汉人,血缘变不了,我也是大宋之人,这样的历史无法抹去,我想着大宋朝廷强盛起来,哪怕是夺走了我的帝王梦,那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我真的没有想到,皇上如此的昏聩,贾似道如此的大胆,这个朝廷,烂到根子里面,真的没救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