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零二章 不予理睬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三百零二章 不予理睬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4:51 来源:笔趣阁

吴邵刚第一次收到了朝廷的金字牌。

因为各地驿站的荒废,也因为朝廷的疏忽,金字牌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了,民间对金字牌也很是敏感,甚至是反感,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字牌召回、被迫停止讨伐金国、且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事宜。

很久没有出现的金字牌,就在吴邵刚的手中。

金字牌并非是黄金制作,同样是一尺多长的木牌,用朱漆为底刻上金字,木牌上面有八个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意思就是中途不准停留,不准耽误,表示事态万分紧急。

金字牌每日以四百里到五百里的速度传递,就算是驿卒和驿马累死,也不得停歇。

一般情况之下,文武大臣接到了金字牌,务必按照朝廷的要求行事,否则就会被冠之以造反的罪名。

可惜吴邵刚根本就不在乎。

两淮遭遇到蒙古鞑子进攻的事宜,吴邵刚早就知道了,可以说他比朝廷早知道这件事情,而且他还知道,此番进攻两淮的是蒙古亲卫哈必赤以及蒙古万户长拔突儿。

哈必赤与拔突儿两人,都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心腹,派遣两人进攻两淮,对比张柔进攻四川,不可同日而语,这让吴邵刚发现了端倪。

按照历史的记载,蒙古朝廷一直都是以四川为进攻的首选,潼川府路防御副使、泸州府知府刘整叛乱之后,给忽必烈提出了建议,摒弃进攻四川的战略,首先进攻襄阳以及两淮等地,打开南宋的大门,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建议。

不过历史已经改变,刘整兵败被俘,押解到京城被斩杀,按说蒙古朝廷进攻的重点,应该还是四川,为什么会出现改变。

这是吴邵刚最为关心的事宜,也是暂时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

这件事情对于吴邵刚来说,至关重要,若是忽必烈改变了进攻的方向,那么他就能够得到不少喘息和发展的机会,而且忽必烈与大宋朝廷之间的厮杀,必定会耗损一部分的实力,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出现这等的情况,吴邵刚求之不得。

宋度宗赵禥的登基,让吴邵刚明白,大宋朝廷已经朝着灭亡的道路大踏步的前进。

赵禥这个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一塌糊涂,执政能力全无,完全依靠贾似道,不管不顾大宋朝廷是不是会灭亡,想到的就是自身的淫荡,玩女人的能力倒是不错,曾经一夜宠幸三十名嫔妃,也不知道这位皇上是怎么做到的。

贾似道其人,吴邵刚几乎就没有正面接触过,更不存在共事一说,此人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评价的样子,或者说是不是一心为民、遭遇其他人诽谤,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吴邵刚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对付蒙古鞑子方面,贾似道不行,仅仅从鄂州之战的议和,吴邵刚就看出来了,要知道当初蒙哥与忽必烈率领的蒙古大军,是抱着灭亡大宋朝廷的决心而来的,这样的时候议和,有什么作用。

从兵力的部署与防御方面来说,贾似道的能力也是一般,身为枢密使,朝中最高的军事指挥官,贾似道没有什么功劳,当年的淮北之战,本是很好的机会,却因为内部的算计,以及害怕蒙古鞑子等等的原因,无功而返,等到山东的叛乱被平定,已经完全失去了机会。

出任四川制置使之后,吴邵刚的想法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他不会继续遵从朝廷的意思,哪怕是表面上的敷衍,恐怕都不存在了,接下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决定,都是从有利于自身出发的。

所以在接到金字牌之后,吴邵刚丝毫不着急。

敕书的意思很明确,要求吴邵刚率领合州御前诸军驰援两淮。

这道敕书也很有意思,按说合州御前诸军的都统制是蔡思伟,朝廷应该是直接给蔡思伟下金字牌的,可是金字牌却到了吴邵刚的手中。

看来贾似道不蠢,明白一切的奥妙。

时间已经是十一月下旬,利州方向迟迟没有什么动静,张柔倒是抵达了宝鸡,却没有进攻利州西路的打算,这让吴邵刚很是恼火,前两天他与郝经、蔡思伟和张炳辉等人商议,若是实在等不到,那就主动出击,合州御前诸军进入到宝鸡进攻。

做出这个决定,吴邵刚很是谨慎,他不愿意过于的刺激忽必烈,谁知道忽必烈会不会头脑发热,什么都不管不顾了,率领大军进攻四川呢,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形,且不说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是不是能够抵御,至少损失是惨重的。

吴邵刚很冷静,他绝不会小瞧忽必烈,尽管他与诸多心腹交谈的时候,有些刻意贬低蒙古鞑子的意思,但每一次作战的安排,他都是高度重视的。

利州西路所辖利州州城,州衙,厢房。

郝经、蔡思伟以及张炳辉等人,都知晓了金字牌的事情。

众人也不是特别关心金字牌的事宜,这是吴邵刚最终做决定,不需要他们过多的操心,不过蒙古大军的主力居然直接进攻两淮,这倒是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吴邵刚进入厢房的时候,郝经等人都站起身来了。

“诸位,今日我们商议一件事情,忽必烈派遣哈必赤与拔突儿率领大军进攻两淮,四川方向仅仅派遣张柔以及张庭瑞进攻,其麾下仅仅就是新附军,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忽必烈改变了主意,不以四川为主攻的方向了。”

这个问题,也是郝经等人思考的问题。

要说蒙古朝廷的征伐策略突然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也解释不通,不过现实让众人疑惑。

“我们之前已经做过分析,忽必烈短时间之内不会发动全面的进攻,这一点我是佩服忽必烈的,不愧是枭雄,能够审时度势,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计划拼死抵御蒙古鞑子的进攻,可现在的情况让我们难以理解。”

吴邵刚说完之后,郝经开口了。

“大人,属下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吴邵刚看着郝经,点点头。

“会不会是忽必烈觉得合州御前诸军过于的骁勇,在不可能派遣大军征伐的前提之下,试探性的朝着两淮甚至是襄阳发动进攻,若是能够取得作战的胜利,那最好不过,若是征伐不利,也能够探查到详情。。。”

郝经还没有说完,蔡思伟与张炳辉就点头了。

在战术布置以及谋略方面,两人无法与郝经比较,他们也想不到那么多。

吴邵刚显然是在沉思。

郝经说完之后,看着吴邵刚。

终于,吴邵刚抬起头。

“郝先生的分析,有些道理,不过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忽必烈怕是听从了某人的建议,准备改变战略部署,他日发起总攻的时候,不一定从四川方向,而是选择两淮甚至是襄阳等地,若是如此,我只能够说忽必烈的确是厉害。”

“不管是两淮还是襄阳,都是我大宋的门户,一旦有失,将直接威胁我大宋的京城临安,届时驻扎在四川的大军,也是需要驰援的,如此四川的防御也会出现空虚的局面,蒙古鞑子以骑兵为主,在两淮以及襄阳一带,难以施展,四川就不一样了,尽管地势险峻,但骑兵还是能够铺开的,也能够发挥出来最强的战斗力。”

郝经听的很是仔细,此刻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

“属下以为,大人的分析有道理,这些年以来,属下认真算过,折戟在合州御前诸军麾下的蒙古军,超过十万人了,虽说绝大部分都是新附军,伤不到蒙古朝廷的筋骨,可若是长时间持续下去,蒙古朝廷还是难以承受,对蒙军的士气也是巨大的打击,如此情况之下,蒙古朝廷怕是会有人站出来,给忽必烈提出建议的。”

吴邵刚微微一笑。

“郝先生说的不错,其实忽必烈身边有不少的能人志士,他们都是能够提出不错的建议的,包括忽必烈迁都中都,这就是很不错的建议,我听说这个建议是刘秉忠提出来的,此人的眼光很是不错。”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忽必烈若真的能够采纳所有正确的建议,我们怕是撼不动他,可惜忽必烈做不到这一点,他对汉人有着骨子里的蔑视和敌对,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眼看着商议就要结束了,蔡思伟有些忍不住了。

“大人,这金字牌的事宜,该如何处置啊。”

吴邵刚看了看蔡思伟,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蔡都统制,你是不是想着领兵驰援两淮啊。”

“不敢不敢,属下也就是问问。”

“驰援两淮的事宜,不要提及,金字牌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张柔与张庭瑞虎视眈眈,驻扎在宝鸡,时刻都准备进攻利州西路,我们自顾不暇,哪里有兵力去驰援两淮,再说了,两淮驻扎有大量的军队,朝廷还可以抽调殿前三司的军士驰援两淮,何必要求我们前往,此等舍近求远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