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四百八十七章 被迫的联合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四百八十七章 被迫的联合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20:33 来源:笔趣阁

末哥亲王再一次成为大元朝廷的使者,此次陪着他的是兀良合台。

吴邵刚已经称帝,创立大明王朝,其京城就在开封府城,山东之战,蒙军征南大军的覆灭,对于大元朝廷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近乎于致命,而山东之战,更是让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认识到了吴邵刚的厉害和明军的犀利,蒙军必须要倾尽全力对明军展开反攻,否则自身将要遭受到巨大的威胁。

偏偏这个时候,漠北草原不平静了,身体不适的漠北草原盟主海都恢复了,准备再次领兵在漠北草原作战,占据更多的地盘。

海都此人,让忽必烈痛恨不已,恨不得生啖其肉,每每在大元朝廷遭遇到重大事宜的时候,几乎都能够看见这个海都的身影,当年阿不里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海都挑出来支持阿不里哥,之后大元朝廷准备灭掉大宋的时候,海都再次举兵在漠北草原作乱,现如今大元朝廷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准备集中兵力反扑的时候,海都再次蠢蠢欲动。

海都为什么在漠北草原作乱,其中原因忽必烈很清楚,海都是窝阔台大汗的孙子,当年窝阔台既大汗位时,蒙古草原的部落首领和王爷曾经在窝阔台的面前立誓,今后都是由窝阔台的后人继承蒙古大汗的位置,可惜的是,窝阔台之后是蒙哥继承了大汗之位,蒙哥乃是托雷的后人,而且蒙哥继承大汗之位后,窝阔台的后裔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势力渐渐被削弱,不要说继承蒙古大汗之职位,就连自保都有些困难了。

蒙哥去世之后,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海都压根不服气,认为这大汗之位应该是自己来继承的,蒙古草原的王爷和部落首领应该兑现当年的承诺,让窝阔台的后辈继承蒙古大汗之职位。

为了削弱海都的实力,忽必烈也想过办法,包括派遣八剌前去出任察钦汗国大汗之职位,目的就是让八剌狠狠的打击海都,初期这个目的达到了,八剌的确与海都两人死掐作战,可惜不长的时间,海都与八剌就实现了联合,让忽必烈的打算完全落空。

海都在漠北草原结盟,归附其的部落首领不少,这一直都是忽必烈的心病。

忽必烈从未想过与海都议和的事宜,他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彻底的打败和征服海都。

在漠北草原,已经有了一种让忽必烈不安的传闻,既海都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不过是汉人的皇帝,完全被汉化,没有资格管理草原的事宜。

蒙古部落习惯于游牧,不会修建固定的城池,蒙古包就是他们的家,蒙古金帐就是大汗的行营,至于说汉人构筑城池、坐守城池之中的拿着做法,在蒙古部落之中是遭遇排斥的。

蒙古人就是要游牧,一辈子都在马背上生活。

海都秉承这样的认识,也一直都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或许正是因为海都死守蒙古部落的习惯,认为蒙古人是这世上最为高贵的人,才得到了漠北草原诸多蒙古部落的支持。

反观忽必烈,已经不可能秉承这样的认识,与时俱进的忽必烈很清楚,在马背上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就算是夺取天下,也需要有固定的根据地,若是在中原游牧,那等于找死。

海都不会退让,忽必烈不会退步,于是两人之间的厮杀,断断续续,不可能完全停止。

其实海都的力量,是绝比不上忽必烈的,曾经有几次忽必烈派遣大军,大败海都,将海都撵到更远的昂可剌河以北,几乎就要脱离漠北草原了,可惜忽必烈不可能完全将心思放在漠北草原,这才让海都有了喘息的机会。

山东之战后,忽必烈与末哥等人仔细商议,找寻打败明军的办法,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蒙军不能够两线作战,漠北草原必须要稳定下来,有可能的情况之下,大元朝廷还要得到漠北草原部落的支持,让草原的首领送来更多的军士,壮大蒙古铁骑的力量。

忽必烈明白漠北草原的稳定至关重要,他好不容易克服内心的愤怒,同意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草原与海都谈判,大元朝廷与末哥各自让一步,大元朝廷承认海都在漠北草原的盟主地位,认可海都对目前占据地方的统领,而海都则要保证不再对大元军队展开进攻,不再漠北草原惹事,保证漠北草原的稳定。

这已经是忽必烈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蒙古人之间的盟约,一诺千金,肯定是要坚持下去的,哪怕忽必烈已经成为大元朝廷的皇上,若是违背了誓言,落下一个两面三刀、不守承诺的罪名,怕也是会招致无数蒙古部落的反对。

这一次前往漠北草原去谈判,末哥亲王是主动请缨,放眼朝廷之中,只有他这个排名第一的蒙古亲王最为合适,身份不一般,同时也认识末哥,相互之间还有一定的亲眷关系。

而且末哥亲王前往漠北草原去谈判,海都也不敢妄动,至少是绝不敢杀害末哥亲王的,否则海都很有可能失去诸多蒙古部落的支持,因为末哥在漠北草原部落之中,有着不一般的威信和影响,这与末哥的睿智有关,更是末哥的亲哥哥、阿珂察的父亲曾经在漠北草原征伐,帮助了诸多的蒙古部落有关。

末哥亲王带着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谈判,也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

蒙军征南大军被明军剿灭、阿术自尽身亡,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明军骁勇,阿术疏于防范造成的,可兀良合台不会完全如此看,他已经隐隐的将矛头对准了驰援山东的合丹亲王,襄阳之战的时候,兀良合台遭遇到当时征南大军主帅合丹的算计,眼看着阿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合丹亲王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在此次驰援山东之战的时候,不拼厮杀,不想着驰援阿术,导致阿术最终的失败。

兀良合台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若是兀良合台与合丹亲王之间爆发剧烈的冲突,很有可能导致大元朝廷出现分裂和动荡,忽必烈无法倾向于谁,可又必须要做出选择,忽必烈支持合丹亲王,很有可能导致兀良合台出走,甚至投奔海都,反过来也是一样。

忽必烈经过仔细的考虑,与末哥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派遣兀良合台与末哥亲王一道,前往漠北草原,与海都谈判。

兀良合台在漠北草原的影响力也很是不错的,当年的窝阔台大汗以及蒙哥大汗,都是很信任兀良合台的,且兀良合台作战勇勐,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得到了诸多部落首领的肯定和尊重,此番兀良合台协助末哥亲王与海都谈判,想必海都是会高度重视的。

其实说到底,忽必烈此番派遣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也是权宜之计,忽必烈所做出的承诺,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册封海都的事宜,也就是说海都对漠北草原某些地方的统领,只是源于实力,而不是身份,这里面就有很大的蹊跷了,一旦忽必烈有了绝对的实力,也可以统领整个的漠北草原,反正大家都是靠实力说话的。

可要是册封了海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等于是向天下人公布了海都合法统领漠北草原的地位,这样的事情,忽必烈是坚决不会做的。

从大都出发的时候,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为了大元朝廷,为了皇上,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两人都是愿意做出最大奉献的,甚至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两人的眼界与海都已经不一样,他们看重的是大蒙古,而不仅仅是漠北草原与漠南草原,这些年大元朝廷的壮大,干净利落的灭掉大宋,已经让他们看清楚了,若是完全的墨守成规,则大元朝廷没有什么希望。

可是大明王朝的创立,明军的骁勇,特别是大明王朝的那个皇帝吴邵刚的睿智,让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都是很担心的。

偏偏两人对于吴邵刚,也算是大元朝廷之中最为熟悉的。

末哥就不用多说了,数次与吴邵刚见面,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早就发现吴邵刚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和影响,而兀良合台,曾经败在了吴邵刚的手下,且被生擒,关押在临安府城好些年,若不是当时大宋朝廷掌控权力的魏国公贾似道暗中的帮助,根本就不可能回到大都来的,而却兀良合台对于吴邵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山东之战预示着吴邵刚有了与大元朝廷拼杀的实力,大明王朝的创建,更是预示着吴邵刚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即将着手开始与大元朝廷的厮杀。

大明王朝与大元王朝,只有一个王朝能够统领天下。

面对这样的单项选择题,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都给不出答案,若是往前推哪怕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根本不存在选择的可能性,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离开大都之后的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内心更是沉甸甸的,他们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不一般,关乎到大元朝廷的未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