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六百三十五章:大东北战略——远征军的同古会战

正如美英等国媒体报道的那样,日本政府虽然在南太平洋战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在中国战场却遭遇了滑铁卢,不说中国北方的关东军遭到中国悍将陈锋大军的全面围攻,就说的南太平洋中南半岛上的日军缅甸方面军也遭到了中英军队的全面阻击。

日军是于9月中旬起起,以第55、33两个师团为主力,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发动进攻,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击溃了由八万多英缅军组成的防线,占领了缅甸行政中心仰光。

占领仰光后,日军并没有满足,随即组成缅甸方面军,以陆军大将河边正三为总司令官,统帅18、33、55、56四个师团进驻缅甸。随后河边正三命令缅甸方面军兵分三路北进,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同时打算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英缅军主力;另外河边正三还以一个师团为主力,由同古东进东枝进攻腊戍,北进八莫、密支那,迎击南下的中国远征军。

英缅军的糟糕表现直接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派兵南下缅甸作战,为了打赢这一仗,老蒋也下了血本,直接从中央军的战斗序列抽调了9个师15万人参战,并且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总参谋长。

除了国民政府的远征军以外,在缅甸还有英联邦的英缅军。总兵力有十万人左右,以亚历山大为总司令。就兵力而言,中英联军是日军的3倍左右,另外各种物资以及装备也不比日军差多少,所以盟军方面对于这一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根据日军的动向,缅甸战役总指挥部随即做出反应,在国民政府没有彻底接手缅甸的防御之前,英缅军要联合国民政府一起守卫缅甸,毕竟缅甸要是丢了,受害的也不仅仅只是中国。毕竟缅甸是进入印度的东大门。缅甸丢了日军主力很快就能进入印度。

英联邦虽然不愿意为中国政府埋单,但是却不得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女王陛下头上最漂亮的珍珠被日本人摘去。中英联军商定,以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为界。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英军防地。中、英两国联军按照日军进击的路线分三路布防迎敌。计划在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

9月底。中国远征军第5军为中路军,军部设于漂贝,其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接替英军第1师防务,防守同古,另外隶属于第五军的新22、第96两个师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暂编第55师,位于垒固地区,第49师,位于孟畔地区,第93师,位于景东地区,防止降日泰军从东进攻,及掩护第5军左侧背。远征军第66军,位于曼德勒至腊戍之间,为机动部队。

第5军入缅的先头部队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一支机械化装备的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部队,先行入缅,士气高昂。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中**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驱逐倭寇,扬威异域!”“为国争光,不胜不还!”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而远征军则认为,它与西线普罗美和东线毛奇互相呼应,构成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仰光失陷后,同古争夺战,就显得更为重要。

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9月26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从27日起,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143联队于29日投入战斗,双方激战至10月8日已达14天之久,谁也没能迫使对方后退半步,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

由于根据不久前重庆军事会议上陈锋提出的建议,认为英缅军不会也不可能积极行动配合,如果将英军作为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很可能因为英军的失误而造成远征军的巨大损失,所以陈锋建议国民政府只将英军作为辅助部队,而不是主力守军,所以同古会战虽然和历史上一样惨烈,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

当然了,这也和陈锋的出手有关,在陈氏家族大量的武器装备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在远征军的装备和编制方面也变的财大气粗起来,原本十万人的编制硬是变成了15万人,当这15万精锐抵达缅甸之后,所产生的影响非同一般,再加上英国政府宣布放弃缅甸的所有权,这也使得缅甸本地的军民对于日军的态度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历史上日军之所以能如此的猖獗,高歌猛进,以区区三四个师团就能打的十余万远征军以及十余万英缅军屁滚尿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日军战斗素养高,部队战斗力强悍,而盟军方面则是士气低落等等。但是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包括缅甸本地居民在内的广大东南亚人对日军的支持。

没错,就是支持。因为在东南亚各国的民众眼中美英军队都是侵略者是殖民者,而日本人则是解放者,是不是很讽刺,但是这是事实。在缅甸,战前许多缅甸人曾寄希望借助于日本人就可以结束国内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很多人自愿充当日军的向导,为日军带路,并且为日军提供英缅军的去情报。

另外,还包括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更是直接加入日军的阵营,同日军一起向英缅军发动进攻,这也是日军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英联邦公开声明放弃缅甸的所有权,并将其移交给缅甸的宗主国中国,这极大地平息了缅甸内部的反对浪潮。再加上缅甸独立军的领导人在与日军合作的过程中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诈和虚伪,因此很多人并不愿意同中国远征军进行战斗,所以导致日军在同古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

在同古会战进行的同一时间,远征军后续部队纷纷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截止10月8日中午,集结在同古外围的远征军已经超过了6万人,而同古外围的日军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余人了,其主力已经陷入远征军的半包围之中,如果不撤退,将会被远征军包了饺子。

10月8日晚,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下达最后命令,命令第55师团立即撤出同古,同古会战结束。历时14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队取得最后胜利而告结束,尽管同古城此时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其意义却非同一般。

首先同古会战遏制住了日军迅速推进的战车,减除了中国西南边陲以及印度方面的危机。其次保住了滇缅公路,这对于国内的抗战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最后就是日军在东南亚终于吃了败仗,这等于打破了日军在东南亚不败的金身,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消息传来,全国振奋,当然了最高兴的莫过于陈锋本人了,远征军竟然取得了同古会战的胜利,这真的是出乎陈锋的预料。尽管他为远征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另外还提了很多建议,但是陈锋也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不能改变远征军的命运他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历史上就是因为日军攻占了同古,远征军整个战线开始崩溃。日军一路追击攻占腊戍,切断滇缅路,随后又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除了孙立人的新38师撤往印度以外,其余部队跟随杜垏明取道野人山回国。

绕过密支那经野人山回国不但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在野人山中的第5军大部队却迅速陷入困境,粮尽弹绝,军心涣散,疾病流行,病死饿死大量官兵,以至沿途尸骨遍野,前后相继,惨绝人寰,3万5千多人只剩3千多人,其中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团长柳树人、第96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等牺牲殉国。

最后只剩半条命的杜聿明还是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撤到印度,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5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芭蕉叶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结局极为悲惨。

没想到远征军改头换面之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缅甸的命运。有了同古会战的胜利,想必可以守住缅甸了,最不济也能守住缅北,不至于被日本人打到云南境内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