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六百一十五章:华盛顿会议(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日军在东南亚的胜利刺激了全体的日本国民,攻占马尼拉和新加坡对于日本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拿下这两个地标性城市之后,他们才算是瓦解了美英军队在南太平洋的军事力量,真正的成为这片海域的霸主,剩余的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以及陈氏家族的领地,对于日本来说都是小虾米,不足为惧。

所以,一时间整个日本社会都沸腾了,“太平洋战争的大局已定”“美英军队毙命南太平洋”“皇军再次创造帝国历史”这样的报道跃然东京的各大报纸杂志上,甚至于裕仁天皇还在举国庆祝大会上破例发表了《菊花与武士刀》的演说。

相比较而言,政府方面做的就更为明显了,日本各级政府下令发给每家两瓶啤酒或米酒,小孩得一袋糖,以庆祝天皇的武士所取得的胜利。

在政府的可以宣传引导下,日本国民纷纷走上街头,庆祝皇军最为伟大的胜利。东京街头人山人海,人们似乎是在庆祝最喜爱的节日。

人流象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拥向明治神宫,要在深夜十二点敲响后往化缘箱里扔钱币,还要为了求好运去买个披着红袈裟的达摩祖师泥塑像。战争没有损害节日的欢乐,反而给人带来了一种期望心情——下次大捷快来了吧?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冲着这胜利去的,也有一大部分人是冲着可以预见的和平去的。经过这几年连续不断的战争,许多日本国民都对于战争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更有了一种莫名的抗拒。

这是人的天性,即便是日本政府以及军部再怎么利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蛊惑人心,在无休止的死亡面前,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无动于衷。日本人也是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不是铁打的。

从31年开始,日本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尽管前几年只限于中国东北一小块地盘,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的扩大,整个日本民族都被牵扯了进去。现在这场战争已经演变成了全民族的生存之战。全体日本国民被政府和军部绑在了战车上。

这几年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固然死伤无数,日本自己也损伤了上百万军队,尤其是中国战场上,日本预计三个月可以结束的战争。硬是出乎预料的打了4年。至今依然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

然而。就在日本国民快要麻木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在南太平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胜利代表着利益,同时还代表着战争的进程,所以很多日本人似乎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希望。

日本人举国欢庆,而英国人却是举国哀悼,对于英国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痛苦的一个星期。几天以前,德国两艘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重重包围,得以逃出了英吉利海峡。现在,英国人面临着丘吉尔所说的“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和投降的危险”。

丘吉尔的地位因为新加坡的沦陷以及德国海军战舰突破英吉利海峡而变的岌岌可危,正在此时,罗斯福的一封谅解性的电报缓和了英国国内对他的激烈批评,在电报中罗斯福提醒丘吉尔以及所有的英国民众:“我们必须向前看,经常注视着为了打击敌人而不得不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同时罗斯福致电丘吉尔,认为有必要与正在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其他国家的首脑进行一次高级别的会面,以商讨接下来的战事!

对于罗斯福提出的问题,丘吉尔十分赞同,他认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组织势在必行,建议会议的地点就放在华盛顿。

很快,在罗斯福、丘吉尔的联合策划下,世界上正在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的领导人都收到了华盛顿和伦敦方面联名签发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到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商反法西斯大事。

由于事关重大,再加上长沙会战刚刚结束,所以老头子决定亲自去一趟美国。

1941年9月20日,中美苏英法等国政府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紧急规划战争全局。美英一致同意,德国是举足轻重的轴心国家,打倒德国是胜利的关键,大西洋和欧洲战场是决定性战场,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

但是中国政府对此却持反对意见,因为老蒋很清楚,一旦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这次会议上确立,那么“先欧后亚”的战略布局就会成为定局,中国将成为拖住日军的砝码,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老蒋的的反对并没有任何效果,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认为“先欧后亚”的战略布局是正确的,所以他们要求老蒋必须认同他们的意见。

其实美英的想法早在老蒋的他预料之中,罗斯福说过一句话:“没有亚洲,白种人将因此而难过;没有欧洲,美国将不成其为美国。欧洲第一,这是美国在任何时刻都确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在美国看来,中国雄厚的人力资源和广袤的土地加上源源而来的美援将能有效地拖住和消耗日本军队,从而为美英首先击败德意法西斯提供保证,而且,中国还是将来美国空军轰炸日本本土及海上供给线的最佳陆上基地。

所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策的目的是使中国继续作战,尽管美英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却能够迫使日本侵略者付出巨大的代价。美英仅仅注重远东战场战略牵制作用和潜在政治意义,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持续不断地提供以异常低廉的代价取得惊人的军事和政治胜利的可能性”,这是老蒋极力想改变却又无力回天的。

从美英战略利益出发,提供对华援助的确是“异常低廉的代价”,可是对老蒋以及整个中国来说,代价却是惊人的。大片富饶国土的沦陷,大量精锐部队的伤亡,无一不让他痛心疾首,何况除了抗日,他心中还有一个死结——对付共/产党。

除此之外,会议决定设立盟军最高决策机构——参谋长联合会议,还组建了军需分配委员会。但是令老蒋感到愤怒的是,虽然美英两国对于中国定位为炮灰,让大批的中国人成为协助他们抵抗日本军队的筹码,但是在这两个重要的机构中竟然没有中国代表的席位。这无疑是给信心满怀的老蒋当头一棒,美英对日开战带来的兴奋被一扫而光。

正当老蒋深感失望的时候,外交渠道却传来好消息,罗斯福与丘吉尔商定准备成立包括越南、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组建最高统帅部。至于统帅的人选,罗斯福提议由蒋介石出任,消息很快就被罗斯福的电文证实。

21日,在罗斯福与蒋介石的会谈中,建议成立中国战区,以达成盟国共同抗日的联系与合作,并建议由老蒋“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安南(越南)、及泰国境内的联合国家军队”,并在老蒋的领导下,由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组织一个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

罗斯福似乎已经预料到老蒋对华盛顿会议的失望,他也意识到让中国承担巨大的牺牲去牵制日军的行动对已经孤军奋战4年多的中国来说有些不公平,但对美国来说又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给中国以补偿,确切说是鼓励,他决定把蒋介石推入大国领袖之列。

在罗斯福看来,除了美援之外,这也是他唯一能够对苦难的中国表示敬意的方式了。以他对中国人的了解,这也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他确信老蒋会接受他们的意见的。

老蒋确实很意动,他很清楚现在中国国内的情况,情况虽然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对于国民政府而言情况却依然十分险恶,这不单单表现在日军压力方面,还表现在内部的政治化分方面。

在国内,除了日益发展壮大的八路军以外,还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和陈锋的塞北军发展迅速,中央军已经不是一家独大了,单独对抗的话似乎还比不上陈锋所部,这对于老蒋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现在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次机会,尽管付出的代价会很大,甚至还会死很多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美英一定会对中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援助的。中国政府是谁,还不是他蒋某人,也许用不了几年,他就可以利用这些美援组建一支强大的美式军队。

另外就是个人威望的问题,中国国内除了他蒋某人之外,现在陈锋的个人威望也不小,丝毫不逊色与他,这让老蒋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他可以顺利成为盟军在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那么必然可以在这方面力压陈锋,这是他最乐意看到的,因此,经过慎重考虑,老蒋最终还是同意了罗斯福等人的安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