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五百二十五章:历史的惯性(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希特勒在1941年1月4日决定出兵希腊,这个决定是在英国增援希腊之后才希特勒才最终下定决心的。丘吉尔在决定援助希腊前也同样踌躇过,他觉得,在希腊这个勇敢的小国危难时舍弃不顾,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是行不通的。

当然了,这也是接受了之前的教训之后,痛定思痛才有了这样的觉悟。英国人忘不掉之前在盟友波兰遭受纳粹德国进攻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的表现。在1939年波兰战争之后的几个月内,英法军队驻守的西线战场丝毫没有动静,曾经获得“莫名其妙的战争”这一诨名。

就连法国的老百姓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长时期等来等去,除了在东北边境的真空地带有几次不引人注目的小接触和多次不见敌机踪影的空袭警报外,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长时间的妥协使危害异常的深远,最后更是导致了法国迅速败亡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当时法国的空袭警报系统的性能很差,警报器往往会平白无故地把城市居民从床上拖了起来。地下室已经改作防空掩蔽所,由看门人负责管理;美术品已经迁往乡间别墅;纪念碑则用沙袋加以保护;人们背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的防毒面具在四处游荡。某些商品开始配给,作为一种警告而不是一种必要。

为了维持军火工厂的生产,某些技术性活计已定为“保留性职业”,那里的工人工作照常。工资照旧,而且还常常在家里干活。同一些被征召服役的人相比,情况悬殊,再加上某些“保留性职业”理由并不充足,因此就引起嫉妒和不满情绪。人们对前途既感恐惧,对现实又感空虚,这样就滋长起听天由命或烦躁激动的情绪,而不是下决心奋起行动。

在军队中,永远是千篇一律的刻板生活,除了举行一些徒然无用的训练外。一直毫无作为。这种状况渐渐使士气委靡下去。指挥官们也意识到这一点,就把公平地安排休假、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等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以此来排遣这种强制性的闲散日子。可是,人们渐渐地开始怀疑这个战争到底有多少必要性。特别是这种宣而不战的局面。人们抱着一线的希望。想通过某种奇迹。使这个战争在它还没有真正开始之前就结束了,要末用封锁使敌人绝粮而屈服,要末由敌人闹内哄而崩溃。派出的飞机每晚都要在敌境丢下许多东西。但不是炸弹,而是给熟睡中的德国人扔下成吨成吨的传单。

人民当中这种厌倦情绪和茫茫然的感觉不可能不感染政界人士。因此,虽然还没有发展成一个主张议和的党派,却有一股渴望议和的趋向。它虽然还没有组织起来,但心情却是十分殷切的,这一部分人甚至在参议院已经有了自己的发言人。

另外关于空袭高加索和支援芬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一部分也是想以此来煽动公众舆论,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战争是真正开始了,但并没有扰乱任何人的和平心情,因为战事既发生在遥远的地方,而且规模也是比较有限的。

正是因为应发这种奇怪的举动,不但眼睁睁地看着波兰被德国人灭掉,更重要的是让法国人没有在第一时间转到战争轨道上来,最后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就可以预料得到了。

在丘吉尔看来,希腊这个小国的顽强性,正在唤起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积极性,并博得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人的钦佩。尽管英国国内此时有很多人认为保卫埃及才是大英帝国是最为重要的事,;他们不想把打算用于非洲前线的增援部队转移到希腊去。

但是首相的冲动以及他对冒险的热中,最终还是使丘吉尔作出援助希腊的决定。1941年1月1日开始,每周有两个运输船队,从利比亚前线或埃及的后备军中把六万八千人安然地运到希腊。

英国人接入巴尔干半岛战局,这让希特勒愤怒的同时却无可奈何,只能被动的决定救援意大利这个比猪还要愚蠢的队友。

德国最高统帅部作出一个计划,要把山地作战部队和装甲兵总共一个军,开到意希前线,协助意大利人固守阵地,并发动反攻。如果有必要,这一个军将支援第十二集团军从保加利亚朝萨洛尼卡方向进攻。

德国最终还是介入了巴尔干半岛上的争夺,虽然战争的胜负还未可知,但是希腊对意大利入侵之抵抗以及英国和德国相继介入巴尔干半岛风云,这一系列的举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进程有这极为重大影响。

德国在巴尔干的干预推迟了巴巴罗萨行动,特别是不久之后在克里特岛之空降作战对飞机及伞兵付出代价及影响战果,这一点从战后公开的一段希特勒与莱尼.里芬斯塔尔的谈话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如果意大利没有进攻希腊及需要我们帮助,战争的进程将会大为不同,我们可以在俄罗斯严寒来临前攻占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更不会有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加上占领希腊需要镇压游击队及防守该地以防盟军进攻,在战争中牵制了一些德国及意大利师团,虽然绝大多数是战力较差的次级师与外籍武装亲卫队,但是却依然极大地牵制了德国的实力。

德**队出兵巴尔干半岛的消息传来,陈锋颇感无奈,同时也很是郁闷。虽然说巴尔干半岛谁胜谁负和陈锋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德国人暂停进攻苏联却与陈锋的关系休戚与共。

原本按照陈锋的想法,德国人得到青霉素药物以及生产设备之后就会着手向苏联发动进攻,时间应该在1941年的2月底到三月初,这样既避过了苏联的严冬,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半年内拿下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

因此,陈锋甚至不惜提早结束了冀南会战,将一部分精锐调到了东方市附近。陈锋打算在苏德会战最紧要的关头向斯大林提出归还中国领土的要求,如果斯大林屈服的话那彼此之间还是朋友,如若不然陈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远东以及西伯利亚攻占。虽然这种行为有点下作,但是为了中国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小命,陈锋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历史的惯性绝对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弄了半天历史又回到了之前的老路上来,而且时间是会还有一点滞后,这让陈锋徒呼奈何。

无奈之下,陈锋只好将注意力转到了塞北省,现在辖区内还有很多事情急需他处理。恰在此时,花荣向陈锋递交了一份电报,电报是苏联方面发来的,上当了通知陈锋,新式坦克厂的选址已经确定了,就建在乌兰乌德,那里靠近外蒙古,上当了将原来一个生产拖拉机的工厂进行了改造,并且派来大量的苏联工程师。

工厂改建完成后,上当了就迫不及待的要求陈锋派人将新式坦克的生产线运到乌兰乌德,显然斯大林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

另外,上当了还告诉陈锋,秋明地区的人员撤退等相关事宜也都办妥了,现在他的部队以及工人可以随时入主秋明。在电报中斯大林特别提醒陈锋,希望他严守双方之间的约定,进驻秋明地区的军队绝对不能超过一个步兵旅,最好是能控制在一个团。

看完电报后,陈锋立即派人将李文生、杨毅以及隋劲光找来,这件事他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很快李文生等人相继来到了陈锋的办公室,陈锋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道:“你们三个,一个是战区副司令长官、一个师战区参谋长,另一个是战区后勤部长,我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我们应该派多少人到苏联合适?”

李文生最先开口说话:“司令,依我看来派多少人并不重要,苏联人让我们把人数控制在一个旅甚至是一个团,人数越少越好。但是我认为我们派一个营就足够了!”

“哦,说说你的想法!”陈锋道。

“秋明现在虽然被苏联人割让给了我们,而且还是永久性割让,但是有一点我们却不能否认,秋明还是处于苏联境内,对于我们来说那里就是一块飞地,苏联人将哪里割让给我们也不是出于自愿,是迫不得已而已,或者说是形式所迫。”

“这样一来,如果有一天苏联人的实力足以横扫我们,或者是他们解决了外患,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我们的时候,我想苏联人不会犹豫的。所以现在我们在秋明地区驻扎多少人都一样,一个旅和一个营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在苏联动辄以十万计的大军面前,我们驻扎在秋明的部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我认为一个营的兵力足以!”李文生分析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