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五百二十一章:内阁会议商讨结果(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对于海陆军提出的意见政府根本不敢怠慢,近卫文磨立即召集所有重臣开会,研究讨论此事。

也不能怪近卫文磨没主见,完全是因为在此时的日本,军部大本营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尽管在表面上无论是陆军部还是海军部都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部门的权力大得吓人,名义上要内阁政府的调遣和命令,实际上可以压政府,鼓动天皇撤掉内阁。

大本营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是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最重要的军事机构。日本陆军是仿照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建立起来的,因此日本明治时期摹仿普鲁士建立起直属于天皇分管军令大权的陆军参谋部,海军也分出相应的军令机关。军令大权被分立出来,只将军政大权归属于内阁。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从法律角度来说,只有天皇能够管辖军部,但近代天皇制的特点是“廷政分离”,天皇不亲政,即使在御前会议上裁决争端,也多数是只听不答。所以,陆海军名义上直辖于天皇,实际上无所约束。自成中心,在天皇权威神圣光环中,军部成为明治宪政的“权力核心”。

但是真正使日本军部成为发动战争的中枢以及绑架政府的巨擎,这还得靠一个人,一个不是军人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前首相广田宏毅,广田宏毅这个人应该不陌生,战后被定为28个甲级战犯之一。

日本军部能有今天这样的权势与此人有着重要的关系,广田弘毅并不是像人们所知道的出身于精英外交官那么简单,他原来是想报考陆军士官学校成为职业军人的。甲午战争之后。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迫使日本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价格让大清赎回了辽东半岛,这让广田弘毅觉得当一个外交官比单纯的舞刀弄枪更有利于国家,这样他才报考了东京帝国大学,成为一位职业外交官。

广田虽然没有直接从军。但和陆军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战后从外务省发现的资料。在日俄战争之前的1903年。当时还是帝国大学学生的广田就曾经作为陆军的情报员在朝鲜半岛和满洲等地以“修学旅行”的名义收集情报了。

本来广田弘毅就读帝国大学期间的学费就是右翼团体玄洋社支付的,再加上广田夫人又是玄洋社干部的女儿,所以广田弘毅进入外务省之后的表现就是亲军和极右翼的混合体。大隈重信内阁提出臭名昭著的“对华二十一条”时。广田弘毅是外务省通商局第一课课长。广田当时不同意这个二十一条,因为在广田看来还应该再加上黄河的“疏浚权”,这样可以在保证日本帝国在黄河的航行权利之外,为日本企业在中国中原一带的进出提供方便。

战后广田弘毅最致命的罪名是在冈田内阁的外相任上时提出了“广田三原则”,以及在首相任上时恢复了在1913年就已经被山本权兵卫内阁废止了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后者给了军部以绑架政府的武器。

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到底是什么东东,竟然有这样的作用,可以是让日军军部绑架政府?事实上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就是广田宏毅提出来的一个让军人掌权参政的制度。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他们猛烈攻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独裁和集权,制造了一连串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构成了势头汹涌的军队法西斯化。

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傀儡政权广田弘毅内阁被扶持上台,广田内阁按照军部的意志确立施政方针并改组国家机构。首先,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以上的军人担任,加强了军部力量,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加强对国内人民的专治统治。同时,确立了对外侵略方针,由内阁召集首、陆、海、外、藏等五相会议,制定“国策基准”。

其主要目标是:“鉴于帝国内外形势,帝国应确定的根本国策是依靠外交和国防,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这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法律上的确认。

过去,军部对政府干预,往往是对某项政策或对内阁成员发表意见,到广田内阁时,军部可以全面改组并控制政府,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国家的权力和内外政策已从属于军部法西斯。军部控制了政府,初步结束了分裂已久的“二重政府”局面,使分裂已久的国务和兵权在服从军部的条件下,重新结合,达到了新的法西斯主义政治统一。

根据这条制度,军部只要不派现役军人出任陆海军大臣,内阁就无法成立。而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广田弘毅内阁也还就是因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坚持辞职而垮台的。

广田宏毅虽然下台了,但是这条制度却完完整整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被逐渐的强化,到近卫文磨时期,日本军部大本营已经彻底将政府绑架了,成为了军部控制下的傀儡,所以陆海军提出的意见政府岂敢无视。

近卫文磨主持的这个内阁会议从1月6日午前11时开始,午后6时结束。除了首相近卫文磨以外,田边治通内相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一开始,永野军令部总长就阐述了提案理由。

永野修身乃是日本海军舰队派的主要人物,对美开战的急先锋。1900年毕业于海军兵学校,日俄战争中任海军重炮队中队长。在攻击旅顺的一次战斗中,他指挥炮队击中一艘停泊在旅顺港的俄舰,这成为他的“功名美谈”,战后被选送到海军大学深造,升少将后任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校长。

不久前,他接替皇族伏见宫博恭王出任军令部总长,成为海军部队的最高统帅。他如果不干的话就是百武源吾和米内光政这两个对美避战论者上台。所以他一定要干下去,这个时候的海军次官也是对美强硬派的伊藤整一。上任伊始,他就站在海军立场上,积极主张日本“南进”扩张,向东南亚地区进军。

在内阁会议上,永野修身大声说道:“在眼下这种危险的局势下,大日本帝国在各方面都有困难,特别是物资正在减少,也就是说正在走向衰弱,与此相反,支那人以及美国人却逐渐强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发衰下去,通过外交来搞,只好能忍则忍之,但必须在适当的时机作出估计。”

“如果外交上终于没有希望,就必须快点干。如果现在就打,确信还有胜利的机会,但我担心这种机会会随时间而消失。”

当近卫文磨等人提到海军是否有详细的作战方案时,永野修身又说道:“对战争的估计,海军有短期和长期两种看法。我想大概会演成长期战,因此必须有长期战的思想准备。敌人要想速战速是我们所希望的,如果那样,在我近海搞决战,估计战胜有相当把握。不过,我想战争不会就此结束,可能演成长期战。”

“即使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利用胜利战果来对付长期战,那也是有利的。反之,如果没有进行—场决战就转入了长期战,那将是痛苦的。特别是因为物资缺乏,如果得不到物资,长期战争就无法进行。所以十分重要的是,要通过取得物资和夺取战略要地来作好准备,以便立于不败之地。”

永野修身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道:“这就好比支那人下象棋,敌人没有将死我们的招数。即使有将死的招数,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还会有可以来取的手段。总之,战争必须在陷入绝境之前打响,必须由我方决定开战时机,要紧的是要先发制人,依此勇往直前,此外别无其他办法。”

显然,永野修身的分析征服了绝大多数的人。近卫首相和丰田外相对原案没有表示特别的异议,当然了,近卫文磨内心深处其实还是不认同与美英等国开战,之所以没有反对陆海军提出来的这个方案,一方面是因为他无法左右大本营的决定。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近卫首相压根没有深入地考虑,确定这个国策所带来的影响,而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通过外交谈到来打开局面上。因此,会上日本内阁的一帮重臣根据及川海相的提议,只对原案略作修改便通过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