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五百零三章:组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为完成此作战方针**主要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战役,例如淞沪会战,日此战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中国投入70个师的兵力,虽装备恶劣但士兵大都拼死杀敌,此役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有效的化解了日军三月亡中国的战略,虽然最后失去了上海并随即丢失了南京,但也使得日军在华北,华中上千公里的战线上陷入消耗战,而国民政府趁机完成了企业和国家机关的转移。

为阻止日军西犯,和**联合组织了太原会战。此会战以阎锡山为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开始至十一月结束。此次会战有效的呼应了淞沪会战,日军伤亡近3万人,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力量,阻击了日军沿平汉南下作战的计划。

为了阻止日军华北军沿津浦铁路南下和华中日军会合,国民政府由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组织了徐州会战。此会战**调集了60万的兵力,在台儿庄取得大捷,又一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次会战历时4个月,为刚刚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组织武汉地区的防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通过数次会战,国民政府初步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目标,而日军因为战线太长,兵力分散,战略物资严重消耗,被迫改变对华策略。实行以拉拢分化国民政府内部汪精卫等亲日派,建立伪政权为主。兵力进攻为辅的对华战略。

第四步是最后一步,也是老蒋一直以来坚持的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的一步,这一步就是积极寻求国际帮助,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同盟获得大国支持 。老蒋的政治眼光高明就高明到这里,他很清楚日本虽然在亚洲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但是放到国际上也不过是一个二流流氓国家,与真正的大国比起来日本还差得远,作为既得利益者,美英法等国是不希望日本崛起的,因此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必要与这几个国家发生冲突。所以很早以前老蒋就打算抱大腿了。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就很明确的主张要和英国、美国、苏联结成统一战线并主要期望联美抗战。在日军挑起中日事端后。国民政府依照《九国公约》多次上告国联,期望西方大国出面调停局势。不管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国联调停还是之后的各国介入,督促中日和谈,这都是老蒋希望西方大国介入积极寻求国际帮助的有力证明。

然而令国民政府沮丧的是。英美法等大国虽然和德日意等有尖刻的矛盾。但为了缓和本国的内部危机。以及期望靠德日意来压制苏联的构想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甚至和日本签订了《中国海关协定》,将中国在日占区的海关移交给日本。而此时美国同时和中日维持友好的贸易关系,同时明里暗里支持纵容日本侵华。

直到不久前日本抛出《基本国策纲要》,明确了南进为主要侵略方向。加强与德意联盟,希望吞并欧美大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同年8月,日本胁迫英国撤出上海,强迫荷兰同意对他的石油供应……

而德国在欧洲已经所向无敌,仅英国依靠英吉利海峡顽强抵抗。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美国认为自身的利益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抵制法西斯国家在全球的扩张,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或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物资、食品等任何军需品,由此揭开了美国全面援华的序幕。

这次美国答应立即给国民政府提供紧急贷款,这在老蒋看来是他的四步策略的伟大实践,认为他的整个抗日战略都是正确的,不免有些沾沾自喜。

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致电老蒋,同意在中国空军服役的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从美国招募退役飞行员,组建美国援华空军志愿军。

事实上早在1937年7月初,美国退役飞行上尉陈纳德就抵达中国,协助当时的空军总负责人宋美龄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国民党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国民党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不久前,罗斯福总统致电陈纳德,言明美国政府可以暗中支持他,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同时美国政府可以提前让一批飞行员退役,直接到中国参加战争。

美国的决定令老蒋极为欣喜,虽然说国民政府的空军在得到陈锋所部的资助之后,已经补充了一批陈锋所部淘汰下来的伊系列战机,现在整个中国空军拥有4个飞行大队384架战机。

但是由于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并且这种新式战机已经达到了量产,单单在华中地区就布置了不下300架,因此中国空军每次与零式战斗机对决,损失都不小。尽管乐以琴等人特意研究出了一种以伊16战机联合应对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战术,但是日本空军在华中地区还是处于绝对的优势。

制空权对于此时的世界各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意大利著名军事学家杜黑在他的多本著作里面就制空权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阐述,他一生中关于制空权的著作主要有4部,1921年修订的全面阐述其理论观点的《制空权》,1928年出版的强调新兵器在未来作战中作用的《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1929年出版的论战性著作《扼要的重述》,1930年出版的描述未来欧洲大战可能面貌的《19xx年的战争》,1937年,这4部著作被合编后以《制空权》为名在罗马出版。该书全面阐述了其制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产阶级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作,流传较广,至今颇有影响。

杜黑理论的核心是空军制胜。他认为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即可袭击敌人的国家中心和经济中心,独自取得战争的胜利。他的理论虽夸大了空军的作用,如:连续的空袭会使民心和斗志迅速瓦解的观点,否定局部制空权思想以及防空无用论等等。但是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得到了西方某些军事家的支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法西斯德国的“闪击战”理论,美英及其他资产阶级国家的轰炸航空兵战斗使用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反映。

尤其是对近在咫尺的德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德国在二战之处使用的闪击战,里面就有着浓厚的杜黑色彩。

随着杜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制空权的重要性也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老蒋虽然不是个战略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战术指挥家,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军队的统帅,他还是很敏锐的发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

因此,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内设立航空署,职掌空军建设事务。1933年,航空署组织机构渐臻完善。航空署设署长、副署长各1人,署内设参事室军务科、航务科、管理科,各设室科长1人。航空署下辖航空队、舰空站、飞机修理厂和中央航空学校等。

1935年,航空署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直属军委,职掌空军行政和作战事项,蒋介石自兼委员长,宋美龄任秘书长,周至柔任办公室主任。航空委员会内分处、科,并增设政治部。随后,国民政府从美国购进大批飞机,同时陆续收编原来东北空军、广东空军,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并确定大队为其基本建制,大队下设3队,每队下设3个分队,每分队有飞行员3人或4人;大队设大队长1人,队设队长1人,分队设分队长1人;并配以机械和事务人员。至抗战前,国民政府建成7个飞行大队。

为了加强空军机场的营建和警卫,特设特务旅5个,每旅辖3个团。并成立了2个航空工兵团、空军通信队和汽车运输部队。空军官制也分三等九级,但铨叙较陆军严格,空军军官要以飞行时间、技术、战功等作为升迁的核定根据;其余人员待遇也高于陆军三分之一,但各类职务官阶均低于陆军,如空军总司令只定为中将级,大队长只定为上校或中校级。

即便是国民政府上下都极为重视空军的发展,但是中日两国国力的巨大差距,还是令中国空军无法与日本空军抗衡。截止1937年8月14日,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日本工业基础较坚实,能够生产各类飞机和技术装备,作战损耗后能及时得到补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