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光荣使命1937 > 第四百一十三章:陈锋的担心(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尽管对于rì本方面主动提出的这次和谈老蒋表现得并不是很积极,但是并不等于说老蒋并不动心,恰恰相反,老蒋对于和谈早有想法,只不过rì本方面一直不给力而已。 尽在 最老蒋以及支持他的江浙财团在乎的是其政权在中国统治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rì方不破坏这一点,其他都可以谈,包括国家主权。“七七事变”前rì本占我山东部分地区、占我东北、侵害我上海等地主权,老蒋政权不仅不与rì本“翻脸”,而且继续与rì本“友好”,放任其在华投资贸易额比重上升,甚至压制国内抗rì言行,放任rì军间谍横行我国,放任rì方投资乃至控制我国铁矿等战略xìng行业;事变后也从来不主动发动以“还我河山”为目的的进攻。

现在rì本人的威胁固然不小,但是在老蒋看来国内的威胁同样巨大,不说原本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土共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正规部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就说北方近崛起的那个小家伙就令老蒋常常从睡梦中惊醒。

那个小家伙虽然年轻,但是野心不小,那支数十万人的大军不要说zhōng yāng军不是对手,即便是rì军与之相比也差了老大一截。最重要的是那个小家伙可是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这一点即便是他这个委员长也不能与之相比。几次交手下来老蒋算是看出来了,自己根本就拿塞北那个地方一点办法也没有。

虽然说现在他的人掌管着塞北三分之一的政权,但是不管是他自己还是陈锋都清楚,没有军队支持的政权不过是空中楼阁,只要陈锋愿意随时可以将其覆灭,不要说区区三分之一的政权。

现在老蒋不由得有些后悔了,正是因为他的支持,塞北省才会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强的省,如果当初自己不把那么多的政务官员派到塞北的话。想必陈锋也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再加上塞北省和二战区的关系异常密切,阎老西与陈锋可是翁婿关系,陈锋多次解救二战区于危难之中,甚至于两次将太原城夺回来送于阎老西。陈阎两家要是联起手来,即便是他这个委员长也不见得是人家的对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顾虑,老蒋其实最希望和谈了。这次之所以表现得并不积极,主要是因为rì本方面两次和谈都令老蒋极其难看。非但没有达成任何有效协议,反而认了一身sāo气。再加上这次rì本方面派出的人只是一个小小的陆军中佐,换成中国的军衔不过是个中校而已,一个小小的步兵营长能决定两国的战与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老蒋才会表现的如此消极。

既便是如此,老蒋还是没有完全拒绝rì本方面的意思。反而命令戴笠处理这件事情,让他派出特工假冒顶替宋子良与rì本方面洽谈。

与此同时老蒋悄悄放出消息,想要试探一下陈锋的态度,毕竟现在大半个北方是由陈锋说了算的,他蒋某人的命令在中国北方可比不上第八战区的一纸军令。

得到老蒋悄悄放出的消息后,陈锋心里很矛盾。历史上中rì多次和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rì两国都也知道彼此之间再也没有和谈的必要了,和谈也就戛然而止。

但是现在不同往rì,历史上中rì没有和谈成功,并不代表这个时空中rì也会像历史上那样。要知道历史上rì本的国力明显强于现在的rì本,即便不与中国和谈,rì本还能坚持下去。

然而现在呢?经过陈锋从军事、外贸以及金融货币方面的打击,rì本经济实力滑坡很严重,与历史上比起来差了老大一截。因此rì本方面确实有和谈的期望。至于老蒋方面,陈锋压根就不认为那个光头是个坚定地抗rì分子,这从老蒋的抗rì策略上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有很多人认为国民zhèng fǔ根本就没有制定抗rì战略,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早在rì军强占东四省之时国民zhèng fǔ就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这一点我们从蒋介石庐山讲话完全可以分析出来。

蒋介石的庐山讲话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含蓄但是毕竟他承认了延安方面的合法地位。发出了将要抗rì或者说不再压制抗rì的信号,值得肯定。但肯定是一回事,有人吹捧之“掷地有声”一类的,大可不必。

从蒋介石庐山讲话可以看得出。老蒋政权肯定有抗rì的通盘战略:首先老蒋和他的幕僚们一致坚持能不打就不打,好听点说就是极力追求和平。这一点在其讲话看的非常清楚。在第一部分就强调“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重申“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第三部分再次声明“万一真到了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第四部分再一次强调“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最后再次提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所谓“苟安”,应该是汪jīng卫后来所为,这一点值得肯定。

说白了就是咱能不打还是不打了,如果能花点钱或者磕几个头就能把事情办妥那是最好不过了。实在逼得没办法了,那咱们就打吧,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抱有这种想法,这能是一个坚定地抗rì分子吗?

其次就是坚持不投降的抗rì底线。既然极力“希望和平”,那么是否抗战呢?其讲话也说得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就强调“最后关头”;第二部分进一步解释了“最后关头”的涵义:“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rì的北平,若果变成昔rì的沈阳,今rì的冀察,亦将成为昔rì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意思很清楚:不当溥仪;还有最后说的“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也是不当溥仪的意思。

当然不能当溥仪,因为老蒋集团的基础是英美及其支持下的江浙财阀集团,一旦投降其政权在国际上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也必定被全国人民抛弃。那为什么说老蒋政权的底线是不投降呢?这从后来老蒋政权抗rì的战略和表现可以看出来。其战略就是“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其表现就是只求以正规政权形式苟安、不求收复国土,其底线当然是不做溥仪嘛!

最后就是坚持“以主权换和平”、“决不求战”的抗rì战略。既然在讲话中一再表白“希望和平”,那么在讲话的最后强调“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的战略就非常自然了。其这个战略,应该加上个“以主权换和平”。这一点,从此前与rì本签订的《塘沽协定》等条约和后来的抗战表现可以说明,也可以印证其抗rì底线是“不当溥仪”。

在《塘沽协定》中rì本人提出了:中**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rì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rì本军如证实中**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jǐng察机关担任之上述jǐng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rì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这个条约的内容对于中国主权的践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老蒋集团为了“希望和平”,居然接受了!所以说,老蒋政权的抗rì战略,就是“以主权换和平”、“决不求战”。其目的,就是确保其政权在中国统治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能被西方接受、支持。

因此呢?只要rì方不破坏这一点。主权可以谈、可以丢。而且由于害怕把rì方逼急,使自己的底线受到威胁,因而对rì方百般妥协。老蒋政权的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了rì方的认知和肯定,从抗战爆发后的情况看,rì方并不求消灭老蒋政权、后来也不求以汪jīng卫政权取代之。而是逼其投降──因为留之有用啊!

轰炸chóng qìng等地区目的在此,打击薛岳部目的在此,武汉会战后rì方大本营对每次进攻都极力限制规模目的在此,后来将进攻重点放在缅甸方向意图暴露得明显:老蒋政权不是想获得西方认可、支持吗?rì方把老蒋政权与西方的联系隔断了。让西方法支持之,老蒋政权不就也可能投降了?感觉上,双方还是有默契的。

老蒋的种种表现令陈锋很是担心,要是老蒋真的与rì本媾和该怎么办?反蒋抗rì?

如果反蒋抗rì的话,那么全民族的抗rì战线就化为乌有了,中国人好不容易凝成的一股绳又成了一盘散沙,到时候他不单单要面对来自rì本方面的压力,还可能来自国民zhèng fǔ方面的威胁,最终获益的只会是rì本人。

但是任由老蒋与rì本人接触也不行,要是他们之间真的达成了协议,那么问题严重,rì本会得到大量的利益之后还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反而没了外部威胁的中国又会回到十年前军阀混战的局面,等中国各路“豪杰”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休息好了的rì本人再粉墨登场,那真的要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因此,既不能让他们和谈又不能反蒋,只能继续逼蒋抗rì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