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断狱 > 第五百四十八章 北上之前多手准备

断狱 第五百四十八章 北上之前多手准备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04 来源:笔趣阁

一场震撼人心,如梦似幻,真假难辨的神妙鱼龙漫延,台上只有三五个人,主演也才两三人,可幕后的团队却数十人,参与前期筹备工作的人数更是多达四百多人。

那奇妙且神奇,让人叹为观止的表象之下,却消耗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便如同目今的大宋,表面上繁华一片,好一个太平盛世,实际上却早已是内忧外患。

蒙古人已经逼近淮南,仅仅只是隔江而望,铁蹄随时会南下,而王朝内部也是奸佞横行,党派之争从未间断,若非今次情况紧急,杨璟说什么也不想离开临安。

今次他入京的本意就是为了清除这些奸佞,可如今只除掉了一个丁大全,却没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将董宋臣也一并拔除。

好在董宋臣也知道收敛,甚至将机速房的大权也交了出来,偃旗息鼓,低调地蛰伏于内宫之中。

至于贾似道,虽然这位国舅爷风评不算太好,但毕竟是内戚的身份,招惹一些争议也是正常,起码目前为止,杨璟还未发现他有什么超级大奸臣的苗头。

而董槐等一干忠良重臣的地位也还算稳固,杨璟除掉丁大全也算是敲山震虎,让那些奸佞暂时不敢太过放肆。

此时杨璟迫不得已北上解救李庭芝和安丰军,在时机上也算是可行的。

这场鱼龙曼延一登台,彻底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芒,剩下来的节目也就味同嚼蜡,绝大部分的人都沉浸在适才的梦幻当中,万寿太乙殿里头议论纷纷,大家盯着大殿上那个破洞,都在思考是否真的存在真龙和仙人。

甚至有人商量着,是否要在大殿外头立一块碑,以纪念今日的奇幻场景,也有人提议,要将这万寿太乙殿,改名为飞龙殿等等。

总之,这场表演是赚足了眼球,占尽了话题,过不得明日,怕是要传遍整个临安了。

赵昀见得女儿用心良苦,对她的疼溺总算是没有白费,心满意足地带着女儿回宫去了。

杨太后与松晏真人聊了一阵,只觉得这大殿太吵,又到了精舍里头说了会儿话,从松晏真人那里得了延年益寿,养颜驻容的金丹,这才回了宫。

杨璟先是让罗道宁和甘露师太下山去,收拢残余的红旗墰成员,而后将昨夜决定的事情给安排下去,利用手中的圣印,尽快吞并和收编白牛教的余党。

而后杨璟又来到了杨妙真这里,却见得刘汉超和常神岳早已守候着,杨妙真并没有驱赶此二人,想来已经愿意在枪术上指点刘汉超了。

红袄军的根基在北方,蒙古人大举南侵之后,红袄军也从两头摇摆,变成两头都不讨好,最终被南宋军队给打散了,但红袄军的残部,大部分却都留在两淮地界。

杨璟想要北上做事,自然不能放过这些资源,红袄军的残部留在杨妙真的手里,迟早要引来祸害。

但如果自己能够掌控这股力量,效果可就截然不同了,杨璟需要做的,便是得到杨妙真的这一部分传承。

若能够成功接掌红袄军的残部,再加上红旗墰和白牛教的余党,还有皇城司的情报网络,杨璟的力量会瞬间变得强大起来!

再加上宗师团的技术支持,以宗云和董尚志为首,收拢北方那些大量的道人,杨璟的势力可就不容忽视了。

而西南方面有罗晋等人的岳州军,江陵有牟子才和陈棋泰,矩州方面有杨敬亭,还有陈铸和吴迪等,大理方面则有高泰祥,巴陵和西南也都有苗人等少数民族的支持。

如此计算下来,杨璟便是除去自己的官职,手中也掌控着足够的人脉和资源,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瞒过朝廷,或者说瞒过赵昀。

无论赵昀如何信任你,身为一国之君,尤其是宋朝的皇帝,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甚至打压了武将一百多年,独尊士大夫文官,试问他又怎么可能容忍杨璟掌控如此庞大的私人势力?

许多人天真地以为岳飞就是让秦桧害死了,当然了,这个是直接的,明面上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赵构的首肯,岳飞又怎么可能会被处死?

与其说岳飞死在奸臣手里,不如说他死在了皇帝的手里,死在了功高盖主四个字上。

力主北伐的岳爷爷,甚至三番两次以辞职来换取出兵的机会,闹脾气也好,以此要挟皇帝陛下也罢,岳爷爷终究是惹怒了赵构。

再者,一旦让岳飞打下开封,北伐成功,将宋徽宗和宋钦宗给迎接回来,又该谁来当皇帝?南宋高宗赵构要不要让位给徽宗或者钦宗?

所以说,为人臣者,除了能办事之外,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一旦引起皇帝的忌惮,能力越强,反而死得越快。

考虑到这一点,杨璟首要的任务,其实不是准备北上,而是如何才能守好自己的小秘密!

杨璟第一个考虑的人选,也是唯一能够考虑的人选,只能是胡命桥!

赵昀身为一国之君,该知道的其实都知道,帝王需要兼顾全局,唯权衡二字尔,很多时候即便发现臣子的品行有问题,只要他能办实事,继续任用也无妨。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若没有了那些个贪官污吏,又如何彰显清流们的可贵?

若没有这些明争暗斗,朝堂上便是一潭死水,万事皆由皇帝陛下一人来操持,赵昀还不得被累死?

历史上除了确实是彻头彻尾神经病之外,许多帝王其实都有着可取之处,并非眼下耳聋,而是考虑全局,舍不得丢掉这些棋子罢了。

赵昀是个聪明的皇帝,曾经也是个实干的皇帝,胡命桥既担任他的死卫,同时也是他的耳目,丁大全事件爆发之后,胡命桥会更加受到倚重。

只要胡命桥愿意为杨璟打掩护,杨璟就能够高枕无忧地搞“地下工作”了。

杨璟在罗道宁和甘露师太的问题上,给了胡命桥极大的帮助,这也是冒着巨大风险的,所以胡命桥投桃报李,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想要全部瞒住也是不现实的,杨璟也不希望如此,毕竟人无完人,偶尔也需要有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如此才能让赵昀更加放心,如果自己毫无破绽,赵昀又该担心了。

所以杨璟决定,主动泄露一部分秘密。

无论是白牛教亦或是红旗墰,那都是反贼乱党,不可能泄露出去,地方官府的人脉,也不能让赵昀知道,因为勾结地方军政,已经有谋反的嫌疑了。

最适合主动暴露给赵昀的,应该是宗师团。

这是杨璟从大理偷偷带回来的,是科技力量,是能够推动大宋科技进步的团队,赵昀即便知道了,也没道理不接纳。

再者,这些人与军政无关,只是单纯搞技术的,对朝廷没什么威胁,反而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技术改革。

而且杨璟需要研制火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以自己和皇城司的能力,实在是力有未逮,如果能够得到赵昀的认可,得到朝廷的资源支持,宗师团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只要让赵昀见识到宗师团的价值,只要他愿意接纳宗师团,相信不需要多久,大宋就能够组建出一支以枪炮为主,横扫天下的无敌之师!

念及此处,杨璟不由心头火热起来,与杨妙真长谈了一个下午,将红袄军余部的事情都交接妥当,也赶着下山去了。

虽然杨璟有心与杨妙真培养一下亲情,但实在太过尴尬和别扭,杨妙真或许也有着同样的感觉,在这个方面也并没有太过强求。

回到府邸之后,杨璟终于也缓了一口气,想着心中的计划,并没有休息,而是让陈密领着,来到了武林门外的皇城司秘密作坊。

这里便是杜可丰以及五十名宗师级匠人的聚集地。

让杨璟感到惊喜的是,在骑兵型西马龙重管左轮研制成功之后,宗师团的人夜以继日,终于造出了汉阳造老套筒的雏形!

西马龙重管左轮只是一个尝试,也是杨璟的私人订制,是无法大批量生产的。

可老套筒却不同,这款经典的枪械,从清末民国,军阀乱战的年代,便一直沿用到了抗日抗战时期,是最容易生产也运用最广的低端步枪!

即便如此,枪械的制造已经不再是技术性难题,真正要命的问题是弹药的配制,由于需要小心的精细操作等各方面原因,子弹的产量会比枪械要低很多很多。

如果没有子弹,枪械便是一根无用的烧火棍,而掌握配制火药的,便只有杜可丰和这五十名宗师匠人。

且不说宗师们都已经老了,单说就这么一点人,配制出来的火药量,根本就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必须尽快培养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如此一来,杨璟的枪械技术,就必须贡献出来,一旦大范围流传,不出一段时间,便会落入蒙古人细作的手中,从而失去了科技层面的优势。

杨璟思来想去,也只能退而求次,借鉴花团锦簇的做法,将枪械和弹药的制作,分割成流水线,如此就能够批量生产,各部门之间却不能互通有无,让这些人无法掌握全套的技术,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当然了,最好的法子就是让皇城司来做这个事情,最大程度保守这个核心机密。

这一切都需要赵昀的认可和同意,而想要说服赵昀,可不能只凭杨璟一张嘴。

所以这支老套筒的雏形,就成为了说服赵昀的关键!

杨璟只希望老套筒能够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只要让赵昀看到它的威力,看到它的杀伤力,看到它超越这个时代的力量,那么杨璟的大事也就成功踏出第一步了!

杨璟下定了决心,便与杜可丰等人连夜进行调试和试射,一直忙到第二天的凌晨,杨璟才稍稍安心下来,带上这支老套筒,入宫见赵昀去了。

大宋能否改变历史轨迹,步入科技强军的行列,杨璟能否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就看今番的入宫之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