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断狱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圣恩赏赐执掌大权

断狱 第四百九十五章 圣恩赏赐执掌大权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5:00 来源:笔趣阁

南宋理宗皇帝本名赵与莒,虽然是赵匡胤一脉赵德昭的九世孙,但已经沦落民间,成为庶人,因为父亲是保长里正之类的村官,家境还算不错。

后来权奸史弥远无意找到了赵与莒,说是惊艳于他的才华,又认为他乃天命所归,便将赵与莒带回了京城,改名为赵贵诚。

当然了,也有人质疑赵与莒的皇族身份,认为他只不过是史弥远从民间随便找来的傀儡。

无论如何,史弥远在宁宗死后,便废除了一直想要对付他的皇太子赵竑,与杨太后一道,将赵与莒改名赵昀,推上帝位,是为理宗。

另外,关于宋宁宗之死,史料上并无记载,据说并非正常死亡,也有人说宁宗听信了太子赵竑的建议,打算除掉史弥远,不过这太子是个藏不住事的,到处与人说,往后有机会一定要办了史弥远这个大奸臣,于是史弥远便给宁宗进献了百颗金丹,宁宗就这么稀里糊涂死了。

宁宗死后,赵竑被废,赵昀却没能独掌朝政,他要继位,必须经过杨太后,也就是宁宗皇帝的杨皇后的同意,而杨太后也换取了垂帘听政的权柄!

大宋朝虽然自真宗刘皇后以来,也有垂帘的先例,但大多是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朝政的情况下,才由太皇太后或者皇太后代行天子之职。

可理宗赵昀登基即位之时已经二十岁,在这种情况下,杨太后还要垂帘听政,便违背了后妃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

赵昀是个励精图治,有大抱负的人,否则也不会有“端平更化”这样的小盛世局面,“端平入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起码证明,赵昀其实是有心想要振兴国家的。

这样的一个人,想要规规矩矩让杨太后和史弥远把持朝政,是不太可能的。

赵昀也与杨太后明争暗斗了许久,在八个月之后,杨太后终于撤帘,不再搞垂帘听政那一套,不过赵昀的处境也不好,因为他即将要正面史弥远这个奸臣。

他十八岁的时候才被史弥远带到京城来,又是庶人出身,根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和支持者。

为了扳倒史弥远,赵昀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才终于独掌朝政,虽然感恩于史弥远,并没有杀他,但却将石弥远的党羽彻底剪除,任用真德秀等贤良之士,端平更化期间任用过三十七名宰相,大部分都是一时之选,展示了赵昀任人唯贤以及高明的御人之术。

从赵昀的经历可以看得出来,杨太后在赵昀的人生当中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

虽然她曾经垂帘听政,想要把持朝政,但后来也能够审时度势,主动撤帘,而赵昀的皇家出身得到承认,能够名正言顺登基即位,都拜杨太后所赐。

赵昀连史弥远都没有杀,自然也不会亏待杨太后,反而对杨太后恭敬有加,毕竟有杨太后在,赵氏天下就是正统。

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皇家更是如此,这是祖宗家法留下来的规矩,就好像瑞国公主乃贾贵妃所生,却必须喊谢皇后为母亲一样。

所以对于杨太后,赵昀始终保持着敬意,而且杨太后对赵昀的事业也算支持,并没有阻挠过赵昀施展抱负,有她这个太后坐镇后宫,赵昀也能够心无旁骛地支持朝政。

冲喜是好事,端平入洛失败之后,赵昀的抱负受挫,曾经沉迷于酒色,又急于生育子女,对女人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所以当杨太后提出要给他纳妃之时,赵昀并没有抵触,可要纳的是大理段氏清河郡主段初荷,这就让赵昀有些意外了!

使节团以西海侯段智实为首,在临安也住了一段时间,赵昀也曾经召见过段智实等人,并初步给出了与大理进行战略经济层面的合作框架。

但让赵昀没想到的是,这大理段氏,竟然暗中走了杨太后的路子,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求亲。

通常来说求亲一般都是皇子皇女级别,极少有向皇帝求亲的,可赵昀只有一个瑞国公主,并无其他儿女,如果向其他宗室王子求亲,又彰显不出大理的重要性,所以大理向赵昀求亲,让郡主当妃子,也是情有可原。

若是往常,赵昀肯定要有所忌惮,但如今他的健康状况堪忧,说得不好听一些,若自己撒手而去,主持大局的便是杨太后,而绝不会是谢皇后!

谢皇后为人纯良,倒也信得过,也值得托付,但由杨太后在上头压着,凡事自然要以太后的意见为主。

杨太后只怕也是等待这样的时机才提出来的,赵昀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拒绝她,当即便朝杨太后道。

“单凭太后做主便是了。”

赵昀如此一说,这个事情便算是彻底定下来了。

杨璟听闻,也不由心中唏嘘,想起段初荷,再想想秘密召见自己的段兴智,只能暗中摇了摇头。

高采芝并不知道段初荷秘密来到大宋,此时望着杨璟,眼中满是疑惑和惊诧。

因为她是高泰祥的女儿,深知段初荷当了大宋贵妃之后,大宋对大理的政策,必定要偏向于段氏,必定会影响到高氏在大理的实际掌权。

她与段初荷也算是熟识,没想到那个柔柔弱弱的清河郡主,竟然能够为大理王族做出这等牺牲,担忧归担忧,对于段初荷,她也是满心佩服的。

杨太后走了之后,瑞国公主便亲自给赵昀喂食,因为赵昀刚刚恢复过来,肠胃的承受能力比较差,也不敢吃太多。

赵昀吃了个五六分饱,便摆了摆手,示意瑞国公主和高采芝先行告退,却将贾似道等人留了下来。

“国舅,传朕旨意,杨璟有功于朝廷,有恩于朕,恢复忠勇伯爵位,除洞宵宫提举,另授勋四品上轻车都尉。”

贾似道得旨,赶忙记了下来,心里对杨璟也再无轻视,忠勇伯爵位倒也罢了,杨璟原本只是提点应灵观,如今却提举洞宵宫,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虽然同样是宫观闲职,但这种宫观闲职也是有自己的等级系统的,通常来说,只有退下去的宰辅等高官,才有资格提举洞宵宫等宫殿,而杨璟只不过二十来的年轻人!

虽然闲人之中的大闲人仍旧是没有实权的闲人,但足以看出官家对杨璟的态度了!

贾似道还在暗中思考这任命的深意,赵昀又继续下旨道:“另外,徐佛眼下正在自省,便让杨璟提点皇城司公事官,特授折狱郎,品秩参同从三品,负责监察审刑等一概司法事务。”

赵昀如此一开口,贾似道的笔尖都在颤抖了!

宋慈早先便提议要设置一个新衙门,有权监察刑部和大理寺的终审大案要案,当初提出的便是折狱郎的官职,只是诸方阻力太大,赵昀也不敢施行,没想到竟然授予了杨璟,而且还是等同于从三品的官秩!

更为重要的是,给了杨璟负责监察审刑等权柄,就意味着朝中文武百官,杨璟想查谁就查谁!

虽然皇城司公事官并非皇城司提举,但在提举徐佛被散放的时候,杨璟这个提点公事官,完全可以调动皇城司的人手!

这朝廷里头哪个屁股干净?若杨璟想要查谁,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

这就相当于赵昀给了杨璟一道护身符和尚方宝剑,谁脑子让驴踢了才敢去招惹杨璟啊!

而且贾似道也联想到了昨夜的事情,不由吓出一身冷汗来!

果不其然,杨璟还未来得及谢恩,赵昀便继续说道:“杨璟,我知你办案谨小慎微,也知道杨镇和董登州一案另有内情,眼下朕给了你新任命,你可以放心去办这个案子了。”

这就是赵昀口中所说,其实他一直知道杨璟想要甚么样的赏赐,听得如此,杨璟也赶忙谢恩道:“谢官家圣恩,臣必精诚以报!”

赵昀也是个注重细节的人,毕竟他的皇权之路并不平坦,也是经过了多年争斗的,他也曾经励精图治,是个有才能的皇帝,杨璟一直称呼他为陛下,直到如今才称呼他为官家,赵昀也是笑着摇了摇头,手指点了点杨璟。

“你也是个不服气的滑头孙,不过朕可警告你,这个案子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你可要抓紧了。”

“一天一夜?”杨璟也不由惊诧。

“正是,想必你也已经知道,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联合言台官员,集体弹劾右相兼枢密使董槐以权谋私,意图不轨,又放纵儿子,与杨镇杀害榜眼谢英棠,朕当时不堪其烦,已经批点,交由左相吴潜行文查办,到时如果你还不查清楚,杨镇和董登州便要定案了。”

赵昀虽然面色如常,但杨璟也能听得出他的懊悔之意,可见他是真心想让杨璟来拨乱反正了。

其实这个案子已经很明朗,便只剩下一些细节没能推敲出来,所以杨璟也有信心,一天一夜已经足够,便朝赵昀道:“臣比不辱命!”

赵昀见得杨璟如此坚毅,也点了点头,过得许久,似乎经过了内心争斗,这才朝杨璟道。

“杨璟,也不怕告诉你,经过这生死一线,朕也看清楚了不少人和事,有些事情,朕不方便去做,你想做,便放心大胆去做吧。”

说完这句话,赵昀眼中又萎靡了下来,仿佛一个孩子将自己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沙堡,一下子全都踩烂了一般,有些沮丧,有些不舍,却又不得不去做。

这句话说得很隐晦,但杨璟已经听明白,而旁边的贾似道自然也听得明明白白,此时他的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

“国舅,你也是朕身边的老人了,朕一向倚你为股肱,今次你要好好协助杨璟。”

虽然赵昀看似随口一提,并未给予具体的任务职责,但贾似道却如蒙大赦,朝赵昀道:“臣必竭尽所能,配合折狱郎杨大人!”

贾似道果然是简在帝心,知晓赵昀有心推行折狱,却又担心朝廷阻力太大,只好取了个权宜,先加了杨璟身上的官职,并不设立新衙门,让杨璟渐渐去发展。

所以他刻意称杨璟为折狱郎,也表明了他支持赵昀的立场和态度。

见得贾似道如此,赵昀也满意地点了点头,朝他说道:“你们都出去吧,把朕的旨意都带下去,朕还有些话要跟杨璟说。”

“是,臣等告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