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六百八十五章 斗争开始(四)

“啊!高向使节!这份国书!就先暂时放在朕这里,朕与众爱卿商讨一下!再与使节大人答复!”高向玄理行礼回到:

“化外之臣高向玄理恭候陛下答复!”当高向玄理走后。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李建成冷笑一声。

“哼!高向玄理!倭国倭王!既然你们送了这么一把利器给朕,朕就好好利用!”李建成拿定心思之后,马上下旨,命从江南、齐鲁一带,挑选熟悉倭国之动态的人,速来长安面圣。不久,江南张氏的数名子弟,来到了长安。

“臣!张子和!臣!张尚宁!臣!张盟行!参见陛下!”

“啊!三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三位爱卿!尔等都是吴县张氏家族的族人!”李建成发现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还带了很多大箱子。

“是的!陛下!”李建成一时惊讶,随后又释然了。江南世家大族,王、谢、顾、陆、萧等世族,大都是与南朝皇室和中原世族联姻。活跃于南朝朝廷上面。而张氏,自从三国时张昭得罪了孙权之后,便屡次三番的受到打压,即便是后来南北对峙,南朝的朝堂也没有张氏家族的身影。因而将重心放在了商业上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原商路,关卡重重,尤其处在乱世之中。发展海上商路,比起路上利润不知道要高多少。更何况,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建康城更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张氏家族正是因为从事商业,所以,才减少了因为改朝换代而引发的牵连。

“朕接到张爱卿的奏折,江南吴县的张季龄爱卿对朕竭力推荐了你们三人,说你们三人对于倭国非常的熟悉。”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笑了一下。

“启禀圣上,那是因为臣等三人不但是江南张氏家族的后代,臣等三人的母系还是倭国的母系。而这些大箱子里头,就是我们曾祖父所撰写的书!”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的话后,李建成在惊讶之余也感到了欣慰。原来,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三人从曾祖父起,就是主要跑倭国船队的,并且与当地的归化人产生了感情,而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曾祖父除了商人之外,也是一个喜欢历史的学者,当接触到了倭国规划人的历史。就编写了倭国归化人的历史典籍《古事纪》和《倭国书纪》,而那些箱子里就是《古事纪》和《倭国书纪》,让李建成了解到了更加清楚的归化人与中原人的渊源,以及对于倭国的贡献。在五胡乱华时期,大批汉人通过朝鲜半岛来到了倭国,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归化人常常自称为秦始皇或汉高祖的后裔。在倭国定居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特点发生了变化,但种族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意识等却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所以他们尽管在倭国定居很久,甚至在已成为道地的倭国居民后,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归化人的代表有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族。据《古事记》和《倭国书纪·应神纪》所载,大约在4世纪初,弓月君率其部民一百二十县归化倭国。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秦氏一族的来源。他们在倭国的活动主要在农业技术和与农业有关的土木工程方面。养蚕业和制丝业是该族主要从事的职业之一。倭国当时虽已有养蚕及丝织业,但技术和质量低下,秦氏一族抵倭国后,使倭国群岛上的养蚕制丝业发展起来。由于各地豪族的役使和人身占有,独立从事生产的归化汉人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养蚕制丝业的发展,因此雄略王下令收集秦氏遗族,赐其首领名为酒公,率其部民养蚕制丝,贡献庸、调,业绩显著。倭王大喜,特赐姓波多公。后人以秦字作为波多的当用汉字,写为秦酒公。秦氏一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财富,成为具有实力的地方豪族,由倭王赐姓为直,成为倭国古代重要的氏姓巨族之一;其首领也成为倭王的得力官吏,形成地域集团的首领,并加入倭王高级统治集团,成为倭国统治者的一员。东汉直氏的祖先是阿知使主。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当年曹氏灭汉建魏,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后来司马氏灭魏建立西晋,刘氏皇族地位表面上没有改变,但实际情况开始恶化。太康十年(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日本后,被日本天皇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当年随阿知王来日本的,还有段姓、郭姓、李氏、多姓、皂姓、朱姓、高姓等7个姓。阿知来日本后,又奏请日本天皇,派遣使都前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这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日本。因人多地狭,日本天皇政府又将他们分置各地。他们具有各种手工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为倭王制造甲胄、弓、箭、矛、盾等武器和日用品,将中国和朝鲜半岛生产铁的技术带到了日本。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和倭人共同生产,又创造出日本的冶铁技术,使得日本的倭刀后来成为世界刀剑中的珍品。阿知使主一族在手工业中的业绩显著,阿知使主的儿子刘贺都,后被日本雄略天皇赐姓为直,子孙因此以直为姓。其中一些人逐渐成为倭王政权中的中下级官吏,进而变成“官人豪族”,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终于成为拥有氏姓豪族的东汉直氏。西文首氏是另一个归化汉人集团。其中一些人到达倭国群岛的时间,可能略早于秦氏和东汉直氏。其始祖是百济王派遣到倭国的使臣,当初百济王命阿知吉师(或阿直歧)去日本,赠送倭王牡马和化马各一匹以及刀、镜等礼物。因阿直歧懂中国的经典,倭王令其教太子茧道稚郎子读中国典籍。一天,倭王问他,是否还有比他更懂中国典籍的人?他回答说:有。王仁比他更懂中国典籍。于是,倭王派使者去百济召聘王仁。王仁应召来至日本,同时携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这就是关于王仁的传说。王仁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后来在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为西文首的首领。王仁与乐浪郡的王氏一族有某些渊源。乐浪郡的王氏一族原是山东半岛的巨族大姓,因避战乱迁至乐浪郡,并在那里作过郡守。其后裔中知识分子很多,担任过历代乐浪郡的各种官职。乐浪郡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移居于百济。王氏的后裔从百济再迁移至日本。因所居之地靠近河道,因而和船运、物资的收藏、管理、搬运等工作发生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族也形成拥有氏姓的地方豪族。为和东汉直归化汉人相区别,且居于大和的西部,遂称为西文首氏。这一族的归化人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在倭王政府中从事文笔工作。他们承担政府中各种账簿记录的整理、外事往来文件的起草和翻译等工作。其中一些人也许就是邪马台国时期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后裔。倭王政府的外事工作,在当时主要是对中国的外交往来和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使用汉文。因此,汉文字和中国的经典书籍通过他们的手逐渐介绍到倭国,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倭国奠定了基础。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归化汉人集团,以其大量的经济活动逐渐形成地方氏姓大族,进入倭王政府,成为倭国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如掌管史部及藏部三藏中的内藏和大藏两个仓库。归化汉人一再充当倭王政府的使节,前往晋和南朝各代政府办理外交事务。他们的渊博知识和外交活动中的经验影响着其直接管辖者苏我氏,使其在同倭国旧势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苏我氏的指使下,东汉直驹利用担任职务之便,潜伏宫中,刺死了反对苏我氏的崇峻帝。移居倭国群岛的汉族不止上述三族。由于进入倭国群岛的汉族归化人尚不能满足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倭王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历朝政府请求支援所需的技术工人,或通过百济招聘中国的工匠。这些归化汉人同样对倭国的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倭国的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形成独特风格,为后来的飞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除了在文化、纺织、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方面的影响。佛教传入倭国也同归化汉人有关。应神三十年,一个自称是汉献帝之后的高万贵者乘船越海来到倭国,他在志贺郡的住所草屋前取田中泥土塑成一尊高三尺的比丘像,开始宣传佛教。由于传播佛教的贡献,他被倭王赐姓名为三津百枝。南朝司马氏之后,一个名叫司马达止的人,来到倭国群岛,居于大和的高市郡坂田村。他修筑一所草堂,供奉起倭人从未见过的佛像,每天叩拜。以上两则虽然都是传说,但却表明,在佛教传入倭国的过程中,归化汉人起着媒介作用。

听了张子和、张尚宁、张盟行的介绍之后,李建成欢喜的拍了拍自己面前的龙案。

“好啊!真是太好了,朕能够得到三位爱卿!真是如虎添翼呀!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