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伍佰零九章 招贤纳士(一)

长安太极宫,李建成正在听着张季龄的奏报:

“陛下!据臣在三清观内观察谢映登,发现谢映登自从从长安回到三清观之后,已经开始动摇,而且,据草民所知,谢映登身边的灵台道长和三清观主持显修道长也在暗中使力,希望谢映登还俗!为陛下效力。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哦!是吗?”李建成笑着,心里暗中对张季龄说着:张爱卿啊!这件事情朕早就知道了,并且朕不但知道谢映登身边的灵台道长和三清观主持显修道长也在暗中使力,希望谢映登还俗!就连闭关修炼的道家泰斗李唐国师岐晖道长也暗中使力。

“陛下!只是……”看到张季龄欲言又止的样子,李建成向张季龄问道:

“张卿,你有什么心里话,只管说出来!”

“陛下!草民心里有一点不自在!”

“张卿请说!”

“陛下!臣知道陛下求贤若渴,但是,以臣对谢映登的了解,此人心高气傲,当初其不愿意参与陛下与几个弟弟之间的争斗,自愿投入了三清观出家,如今再让谢映登自己从三清观出来,恐怕谢映登自己也不好意思。”听了张季龄的话,李建成心中冷笑——哼!什么心高气傲,不过就是向在自己的脸上多弄几块遮羞布,不过这没有什么!自古有才华的人都会有些怪脾气,说的好听叫怪脾气,说的不好听,这就是在装逼。不过,作为君主,尤其是求贤若渴的君主,适当的容忍还是需要的。

“张卿不要担心,朕心中自有打算!”张季龄听了李建成的话后,不再有什么言语,直接退了出去。第二天,长安最热闹的朱雀大街又张贴出了一道皇榜,长安的百姓们都在皇榜下围观:

“呃!吴二哥,你认识字,这皇榜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呢?”那个吴二哥看着皇榜,细细地念着:

“朕初登大宝,内外诸事繁多,但朕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因而颁布求谏令,自皇榜发布日起,朕特地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各自设立一铜柜,我李唐天下,不管是皇亲宗室、文武官员、平民百姓、和尚道士,皆可向朕提出治国之大义,若是政策可行,可以立即面君,授予官职!另外,并且言者无罪!另外,自今日起,朝廷七品及七品以上官员必须向朕推荐一名以上贤才,被推荐人等必须手持推荐人等的推荐信,经朕面试之后,也可授予官职,钦此!”周围的百姓一听,马上议论纷纷:

“啊!皇上又要求谏了。真是世间明君啊!”

“皇上从谏如流,我大唐有望了。”

“还有,若是政策可行,可以立即面君,授予官职!还有,自今日起,朝廷七品及七品以上官员必须向朕推荐一名以上贤才,被推荐人等必须手持推荐人等的推荐信,经朕面试之后,也可授予官职,并且言者无罪!哎呀!太好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当官了。”做官是老百姓的最终愿望,只要是人,都想出人头地,自从科举又被废除之后,官员的选拔又重新回到看门第,出身和明人举荐的位置,普通老百姓最多只能做一员小吏,想入朝廷品级,那是难上加难!如今,只要可以直接向皇上上书,如果能够入皇上法眼,到时候就可以面圣授予官职,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条云霄大道摆在自己的面前,一时之间,向李建成上书的铜柜前面站满了向里头投书的百姓人等,甚至和尚道士都向里头投书。另外,李唐各地的地方官员,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家里,都挤满了想拿推荐信的人。三清观,谢映登脱下了自己道袍,穿上了朝廷颁发的军服,张季龄的儿子张千财是宫中禁军军官,已经将谢映登举荐上去了,李建成已经下令,将谢映登编入京城守备军当中,出任军官。今天,正好是谢映登将要去上任的日子,谢映登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之后,看到了门口站着的显修道长和自己的叔叔——灵台道长,谢映登跪在显修道长和灵台道长的面前:

“徒儿多谢师傅和叔叔这些年的扶植、包容和照顾,但是,皇命在身,徒儿不能不从,不能在师傅和叔叔叔面前孝敬,只希望师傅和叔叔好好保重自己。”显修道长抚摸着谢映登的头发:

“灵官啊!不,现在应该叫谢将军了,到了军中,一定要好好干!另外,军中不比观中,规矩更多,你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在乱动拳脚啊!”谢映登知道显修道长说的是自己刚刚进入三清观,与以年轻道人动拳脚的事情。当初,如果不是显修道长袒护,按照道观的规矩,同门互相殴斗,那是要被逐出道观的。谢映登马上磕头:

“师傅,灵官一定遵从师傅教诲,从此,一定行事忍让为先。”显修道长点点头,又向灵台道长使了个眼色,谢弘道长马上拿出一摞道家的经书,显修道长继续说道:

“灵官,这些都是三清四帝的神之教旨,本教精华所在,你要多多研读一二啊!”谢映登将那一摞道家的经书收好后,又向显修道长和灵台道长磕了一个头,随后,提起自己的行李下山去了。谢弘道长看着谢映登远去的背影,心中有着一丝凄凉。显修道长拍了拍谢弘道长的肩头:

“谢映登如今已经走了自己的路,我们应该为谢映登高兴才对呀!”谢弘道长点点头。

长安太极宫,李建成也在翻阅着堆成山的推荐信件和上书。自从求谏令发出之后,全国各地向李建成推荐人才的信件和上书就源源不断的涌向长安和洛阳铜柜。而李建成也忙了许多,一天到晚的就是看信件上书,再就是接见前来被保举的人,弄的李建成连接见嫔妃的时间都没有,郑婉珍和杨艳到没有什么,只是曹语嫣那个丫头,心中耐不住寂寞,时常以担心李建成的身体为名,派人送来些补品,人参燕窝汤,鲍鱼炖母鸡等物,李建成知道,曹语嫣这是在提醒自己,要时不时的去找一下她 ,不过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李建成也只有说上一声抱歉了。李建成看着这些上书和推荐信,突然,有一封上书引起了李建成的注意——《运河两岸仓储书》,只见上面写着:

“自前隋之大运河沟通南北和关中漕运之后,江南赋税运送开始变得容易!但是,关中百姓粮食问题还是尚未解决,主要因为运河两岸没有仓储,容易引发粮食霉烂,因而无法大规模运送,再加上路上船工消耗,每次只是将长安一带的粮食仓储填充六成就完毕,地方官员一方面防止陛下怪罪,另外一方面为了邀宠,因而将布帛金银等物多加,再就是从前隋之时,一旦关中发生灾荒,皇帝便以减少关中物资消耗为名带领文武百官前往洛阳躲避灾荒。臣特请与运河两岸建造粮仓,这样,一面可以多运粮食,另外一方面,一旦关中再次发生灾荒,可以就近调粮,免去从江南齐鲁调粮之苦。”看了这封上书之后,李建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关中自从秦汉定都咸阳长安以来,到后来的隋唐,经历了数朝,人口暴增,有此引发了耕地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长安是帝都,天下商贾以及每天前往长安求官的人络绎不绝,所以,一旦遇到天灾兵祸,关中一带就会饿殍遍野。饥民遍地。当初,杨广修大运河,前提本来是想调动齐鲁江南粮食来解决关中一带的困境,谁知道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杨广做皇帝之后,就将当初的想法丢到了一边,借交通之变,前往四方巡游,谁知道到了江南之后,一方面因为中原动荡,使得杨广不能回到中原,另外,主要是江南佳丽美景迷住了杨广的眼睛,回想到这里,李建成心中不忍叹息,李建成又想到,在后世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关中著名商人王元宝和天宝年间的奸相杨国忠,他们两个的发迹都是因为在运河两岸一带建造仓储,使得江南齐鲁的粮食能够百分之百的运送到关中各地,缓解了关中的粮食危机。唐玄宗开元年间,关中还是时常发生粮荒,唐玄宗李隆基下旨,命江南齐鲁的地方官员向关中多运粮食,江南齐鲁的地方官员不敢违抗皇帝圣旨,只好多带,但是,粮食无法储存,引发霉烂,使得多名官员被唐玄宗李隆基问罪丢官,王元宝便在运河的每一段都建造了储存粮食的仓库,一旦江南齐鲁一带的运粮船一到,便将粮仓租给官府,用于储藏粮食,而官府也乐于与王元宝合作,租王元宝的仓库,而王元宝也借助这种生意成为长安一带的豪商巨贾。产业遍布长安,号称半长安之说,而杨国忠就是因为弄清楚了王元宝的这种发财之道,密奏于李隆基,李隆基借助行政手段强取豪夺王元宝手中的仓库产业,才使得关中粮荒彻底解决。而杨国忠也借此机会获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重用。加速了李唐的衰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