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基大典(二)

长安太极宫宣政殿,鼓乐喧天,李渊穿戴着全套的皇帝礼服,头戴皇帝二十四旒冕冠。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满脸笑容的坐在龙座上。而李建成身穿着全身皇帝礼服,唯一不同的就是,头上没有戴皇帝的冕冠,一步一步的走向李渊,当李建成走到李云面前,恭恭敬敬的对李渊跪下,李渊对残月说道:

“残月,现在开始吧!”残月点点头:

“登基大典开始,上冕加冠!”在残月的喊声下,李建成的贴身太监明宇拿来了一顶冕冠(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组成。玉笄:纽中可插玉笄,以便将冠固定在发髻上。冕旒:綎的前后两段垂旒,用五彩丝线穿五彩圆珠而成,象征君王有所见有所不见。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唐代进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冕延:又写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延板,上黑下红、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君王应关怀百姓,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中古时期以前冠武正前方饰以玉蝉,意为受禅于天。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纩: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有所闻有所不闻,不轻信谗言。紞: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两指宽的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带至迟秦代就开始出现,其可考据样式多出现在隋唐以后的画中(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明代恢复冕冠时去掉了天河带。冕冠主要有六种样式: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称六冕。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大裘冕:用于帝王祀天。衮冕:用于帝王祀祖。鷩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飨射典礼。毳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希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玄冕:用于帝王和百官参加小型的祭祀活动。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李渊将李建成的玉笄从纽中间拉出来,又从李建成的贴身太监明宇手中接过冕冠,又将冕冠戴到李建成的头上,将玉笄从纽中间插入固定。

“李建成,如今你已经成为了李唐的新皇帝了,日后,这大唐的天下就要靠你了。”李建成点点头:

“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紧接着,李渊向李神通是个眼色,李神通点点头,双手捧过传国玉玺。李渊将传国玉玺恭敬的放到李建成的手上,李建成抚摸着传国玉玺——终于将‘你’捧到我的手里了,从今天起,我将马上运用天子的权威。我要让你的印痕盖遍整个我能盖上的土地。李建成将传国玉玺高举上头,残月公公高喊着:

“群臣、宗亲、贵戚文武,一起朝见新君。山呼!”在场的所有李唐文武官员在尚书令裴寂的带领下,李唐的宗亲贵戚在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的带领下,集体向李建成参拜。

“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所有官员和朝廷宗亲贵戚参拜完后,李渊向旁边一闪,将龙座让出来,李建成正式坐到了那把龙椅上。李唐文武官员和李唐的宗室贵戚继续参拜山呼。

“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李唐文武官员和李唐的宗室贵戚继续参拜山呼声中。李渊的心里涌起了一种落魄般的凄凉,李渊的神情自然没有瞒过李建成。不要说现在的封建社会,就是后世天朝,一个部门的一把手,一下子退下来了。心中的凄凉和没落自然是有的,更何况是一个皇帝。李建成马上站了起来,从新将李渊扶到龙座上面:

“啊!建成!这,这可是万万不可!”李渊一边推辞着,一边还是贪婪的看着那把龙座!李建成自然知道李渊的心思,还是将李渊扶到那把龙座上面。让李渊安心坐下,李渊坐在上面之后,双手对龙座上面的龙不断的抚摸:

“父皇,这把椅子本来就是父皇你一刀一枪的打回来的。如今,你传位给儿臣,可是这把椅子还是应该父皇您来坐!”

“建成……”李渊的眼泪又要掉下来了,李建成为李渊擦拭着眼泪。

“来人啊!将这把龙座运到仁寿宫中。”李建成的话刚刚说完,就由几个太监上前,将那把龙椅搬起拿走:

“小心一点,这可是龙椅,好生搬抬,一定要将这把龙椅好生的搬到仁寿宫中!”龙椅搬走后,李建成又下旨道:

“裴寂何在?”裴寂听到李建成在喊自己,马上出班听旨:

“陛下,臣尚书令裴寂在!”

“裴寂,在场的各位臣工听着,朕今天尊父皇为太上皇!以仁寿宫为太上皇的驻跸之所!另外,将这把龙座搬到仁寿宫,另外,父皇虽然退位为太上皇,但是,你们记住,父皇是我朝的开国圣君,父皇的话为圣谕,朕的话为诰谕。每天从全国送来的奏折,也一并要送往仁寿宫,给父皇看阅,另外,父皇年事已高,朝廷政务也需要有重臣帮忙处理。尚书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何在?”尚书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听到李建成叫他们两个。就马上出班回答道:

“陛下,臣尚书令裴寂在!”

“陛下!臣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在!”

“朕现在封你们二人为仁寿宫左右宫监,保留你们在朝廷的职衔,负责太上皇的衣食起居,以及帮助太上皇处理襄赞政务。你们可愿意?”尚书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听到李建成的话后,心中知道——这是李建成在想方设法的将自己这些前朝老臣暗中排挤出权力圈子。民间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新帝登基,自然要将他们这些前朝老臣,调往他处。但是裴寂和李神通的反应各有不同。裴寂心中想到——哎!自己虽然被调离了朝廷的核心之中,但是职衔保留,又还是在李渊身边,看的出来,李建成对李渊还是孝心满满的,再加上自己的儿子裴宽本来就是李建成原先的太子东宫的潜邸旧臣,自己在官场上面本来就是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做人不能太贪心,不能不懂进退!裴寂马上跪下遵旨。而李神通心中却有些悲凉,却又有些庆幸——谁要自己当初站错了队伍,支持秦王李世民争储夺嫡呢!现在好了,如今被李建成赶到了李渊的身边,做一个有名无实的仁寿宫右宫监。不过,还能保留那么个漂亮的头衔,自己和自己的兄弟的儿女子孙还能保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李建成又向其他的文武官员和朝廷贵戚宗亲询问道:

“父皇在仁寿宫中人少寂寞,朕实在是心中有愧,不知道还有哪几位爱卿愿意前往仁寿宫,陪伴太上皇?”李建成的话音刚落下,马上又有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陈叔达、秘书监封德彝、工部尚书武士彠等人出班,向李建成说道:

“陛下,臣等愿意与尚书令裴寂大人、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王爷一起前往仁寿宫,陪伴太上皇,为太上皇分忧,襄赞政务。”李渊看到自己身边的旧臣相识都愿意跟随自己,再加上儿子又这么孝顺,心中更是高兴。李渊带着尚书令裴寂、淮安王、大宗正李神通、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陈叔达、秘书监封德彝、工部尚书武士彠等人浩浩荡荡欢欢喜喜的前往仁寿宫,李建成恭恭敬敬的带领着朝廷百官、宗室贵戚一路将李渊送至长安城外。最后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太极宫。

附,历史小知识:李渊退位的过程和待遇,还有唐睿宗李旦的太上皇生活。

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命令尉迟敬德封锁皇宫,拘禁李渊。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统统杀光。引得李建成和李元吉在长安的旧部冯翊、冯立、谢叔方和薛万彻等人带领东宫卫队和齐王亲兵攻打玄武门,李世民差点抵挡不住,后来尉迟敬德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拿给李渊看,并且用长矛逼着李渊从龙座上拉下来,其后李世民为了在李渊面前卖好,又装模作样的舔李渊的胸前的rutou,在李渊退居太上皇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害怕李渊复辟,将李渊差不多囚禁了七八年。不让李渊见人,在平定突厥之后才将李渊放出。与李渊一样待遇的是李渊的重孙子唐睿宗李旦,当初唐睿宗李旦将皇位禅让于唐玄宗李隆基,却没有完全放手,下令朝廷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还是由李旦做主,但是李隆基不愿意大权旁落,杀了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逼迫李旦交出最后的权力,相比于李世民和李隆基。李建成的做法不知道有多么的孝顺。

各位看官,大年三十除夕夜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